APP下载

“订单式”联合办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2014-08-15赵亚玲贾雨顺付延珍

科技视界 2014年31期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办学

赵亚玲 贾雨顺 曹 蔓 付延珍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订单式”联合办学模式指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签订培养协议,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的管理,指派理论知识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并指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为学生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奖、助学金,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订单式”联合办学模式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期;彰显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重用。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从2003年开始,先后与彬长集团、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德源府谷能源公司、永陇能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榆神煤炭公司、榆林泰发祥矿业公司、黄河建新煤业公司、延安市煤炭局、延安车村煤矿、神木县煤炭局、澄合矿务局、青海西海煤电公司、青海奥凯矿业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联合办学,累计“订单”培养6000余名煤炭专业急需的人才,学生毕业后按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在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校企共赢,可持续发展。

1 “订单式”联合办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就需求结构(包括专业要求和数量规模)、确定岗位技能训练计划(包括订单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相关待遇(如奖/助学金、就业)等共同制定一个符合三方(培养方、委托方、受教育者)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对“订单”的具体化和细化。这种人才培养计划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甚至做到“无缝衔接”。

第二,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根据“订单”的约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保证企业用人的质量,企业应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即不仅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而且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为此,校企双方都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

第三,依据科学规律,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由于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或企业可以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能学习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真正把“学”和“做”、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2 “订单式”联合办学的实施途径

2.1 确定“订单”联合企业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合作意向,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预测人才需求的类型与数量,以及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实训的条件等,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合作企业的信息平台。

在确定“订单”合作企业时,首先要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选择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作为合作企业,保证“订单”培养的基础稳固;其次要考虑企业对“订单式”办学的积极性;三要考察企业的信誉度,保证合作联合办学能顺利实施;四要考虑企业的“订单”量,保证“订单”学生达到一定的规模,实现办学的效率和效益。

基于以上原则,学院经认真调研和细致筛选,在选择联合办学企业时将讲诚信、有实力、有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作为联合对象,如彬长集团、延安明珠集团、彬县煤业总公司、陕西有色榆林煤业有限公司等煤矿企业。把培养对象选择为煤矿一线操作人员进行试点和探索,积累经验。多年的实践累计培养六千余名毕业生,顺利完成联合培养过程,树立了信心,实现了校企联合的目的。

2.2 建立校企联合办学领导机构

校企联合办学领导机构是校企联合办学的组织保障,成员由学校和企业主要领导组成,主要研究确立校企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方式和步骤,相互沟通信息,领导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和完善校企联合办学制度。

2.3 签订“订单”协议

在确立合作企业的基础上,校企双方本着“相互需要,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互相参与”的原则,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协议包括校、企、学生三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权利,订单学生的基本要求,企业接纳就业的基本条件,学生奖励与违约惩罚等内容。

2.4 组织和实施“订单”生源

秉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选择订单学生。校企双方借助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向社会宣传,让学生了解“订单”企业的基本情况,培养过程,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并认真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广泛组织生源,由于煤炭行业是高危、艰苦行业,对生源的身体状况要求高,甚至要求招收能吃苦的农村户口的男性高考落榜生,为培养能吃苦而留得住的人才打好基础,为此,学院组织大批招生人员到农村、偏远山区做宣传;对报名学生由学院和企业共同进行了严格审查,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综合考评,从自愿报名的学生中甄选出符合“订单”企业要求的学生,组建“订单班”。

2.5 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教材

订单协议签订后,校企双方执行层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等,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相统一的特色教材。

2.6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首先,校企双方加大资金投入,遵循通用性、仿真性、开放性的原则,新建和完善校内专业实训室,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其次,由企业提供实训条件、装备与合适的岗位,学生集中一段时间在这些岗位上工作,使基地能满足学生顶岗实训的要求。

2.7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独立或合作处理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顶岗,充实到企业的一线工作中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学校与合作企业采取“教师深入企业、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办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2.8 校企共建人才质量评价标准

人才质量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高效,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包括教学过程考核、课程考核、顶岗实习考核等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共同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3 “订单式”联合办学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校企交流,保障订单的数量与质量

一方面,学校主动与企业沟通,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良策,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另一方面,订单企业不断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企业生产中的难点,保证定制培养学生的数量,共同解决生产难题。

3.2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创建淘汰与奖励机制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创建淘汰与奖励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效果。“订单式”人才培养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但难免有少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订单企业不满意等。因此,校企双方建立一套奖励和淘汰机制,对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校企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激励,对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表现差的学生,取消其“订单”资格。

3.3 校企深度联合,调整专业体系

充分发挥煤炭院校的办学优势,加强与煤炭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煤炭企业人才需求的信息,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组织专门人员对煤炭系统人才状况进行调查,掌握煤炭系统人才的基本情况,对煤炭企业人才要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煤炭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素质等进行分析,对重点煤炭企业、重点产煤县(市)人才需求进行重点分析,为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案以及更好更有效地服务煤炭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及时引入专业教材,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

3.5 树立以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本质上,是教育理念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的转变。具体地说,如在教学目标上,不仅重视专业能力的形成,更关注学习者组织计划、判断决策、分析复杂系统以及相互合作、交流和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改变灌输式而施以项目教学;在教学组织上,给学习者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的权力;在教学评价上,以工作产品、解决疑难问题等作为学习结果检验的标准,使学习者有个性化学习和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可能,进而产生一种成功的满足。

3.6 落实工学交替、实现完整体验

订单式培养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在教学安排上,实行交替式在岗培训与脱产学习,如学生用约1/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约2/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学生的身份既是学习者、也是工作者,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完成生产任务所应具备的、符合工作需要的知识系统。

3.7 加强学生管理,提高联合办学效果

3.7.1 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7.2 企业领导定期来访,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企业领导定期访问学员,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开学或毕业典礼等形式向学生宣讲企业文化,未来规划,深化了企业对在校学生的了解,激发了学生上进意识,为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培养人才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3.8 做好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跟踪管理工作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应做好其到岗后的跟踪管理工作。这既是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优质服务的具体行动,又是对用人单位负责。也是为进一步建立学校信誉,巩固和扩大校企合作,为下一步对员工培养培训的方向、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措施做好准备。通过跟踪调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培养的煤矿生产一线的人才,绝大部分都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有很多已被提拔为班组长、中层干部,甚至处级干部。目前这些学生都与学院保持着密切联系。煤炭企业对我院优秀的学生培养质量、良好的信誉和周到的服务十分满意,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4 结束语

几年来,学院和煤炭企业在“订单式”培养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比如: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上存在目标不细化,以为新建煤矿都是在尚未建成的两年前就开始人才培养了,各工种各岗位尚未落实,只能以专业大类制定培养方案,所以造成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学生所学和所用不是十分对路等问题。尽管如此,经过这几年“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还是较为成功的,经过在煤矿企业调研,培养的大部分学生“留得住、用得上”,使部分煤炭企业消除了“人才流失”的疑虑。培养的学生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在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订单式培养拓展了学校办学的空间,有目的性的多渠道为煤炭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学生的学历、能力、技术、待遇都得到提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增强了学院办好“订单式”联合办学的信心,激发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勇气。

[1]王丽.浅谈职业院校中的校企合作[J].青年文学家,2009(15).

[2]孙继彬.煤炭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

[3]刘卫国.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煤炭人才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

[4]陈祥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02-10.

[5]李亚杰.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6]张涛,谢璐.“订单式”培养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7]朱怀忠.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立“订单式”培养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8]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

[9]彭新宇.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原则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办学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