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诚信危机分析与解决对策探索
2014-08-15牛学锋
牛学锋
(西安邮电大学 自动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帝王规则。但是,市场经济并不必然产生诚实信用的交易规则。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失信事件频繁发生,失信行为在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全民性的问题,这已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目前诚信危机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党中央也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现象,诚信缺失必然会干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过程,阻碍我国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建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我国目前的诚信危机,深刻认识其危害性,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原因,从而为治理诚信缺失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
1 当前我国诚信危机的表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成就瞩目。但是,体现在家族及熟人范围内的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意义上的诚信要求却逐步趋于瓦解,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陌生人之间的诚信守则没有应势而成,随着全社会的趋利化,人们价值观念的功利主义膨胀,进而发展到今天的诚信危机,既全社会普遍诚信缺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府诚信缺失
政府诚信是最大的诚信,可以对全社会诚信守则的建立起到垂范的作用。政府失信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效果,使腐败现象滋长蔓延,使法律制度缺乏稳定性,从而逐渐形成民众不信任政府的环境。[1]在实际的工作中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搞面子工程,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政策朝令夕改,缺乏延续性;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说到做不到,吸引投资后往往不兑现承诺;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有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或不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违法违规,或不按规定落实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或不及时处理群众的利益诉求,久而久之,人民群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就会越来越低。
1.2 企业诚信缺失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企业的生产服务行为息息相关,企业的诚信状况决定着老百姓的生活服务质量。但是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在监管力度弱化及缺失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企业的社会道德和良知来进行自律是很难保证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企业为了生存及发展,有些不惜铤而走险,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使市场环境变得鱼龙混杂,最终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商业信用缺失,合同诈骗或不守合同契约,制作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逃税等。象近年来影响深远的三鹿奶粉案件、苏丹红、欣弗案件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还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虚假广告泛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偷税漏税、骗税骗汇等企业失信事件。据相关统计,中国企业由于不诚信造成的中国经济损失每年占GDP有2~3个百分点,企业诚信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
1.3 个人诚信缺失
个人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整体行为都会通过每个单个人的表现而呈现出来。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把个人的诚信行为纳入诚信体系,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安排来规范个人的诚信行为。在生活实际中表现为坑蒙拐骗、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传统诚信文化受到冲击,人们彼此信任度降低,人际关系淡漠。其中大学生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个人诚信缺失现象中最典型的代表,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截至目前,国家累计审查全国高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6万人次,发放贷款约127.7亿人民币,受各种因素影响,欠贷率高达28.4%。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学术造假、考试作弊、就业毁约现象。[3]
2 我国诚信危机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2.1 政治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如果民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怀疑,社会责任感、社会安全感将逐步丧失,社会不信任性和不稳定性将会增大,这会导致民众无所适从,对政府的一切行为产生怀疑!政府失信,社会信用体系将会面临崩溃。这将会严重影响和干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甚至使一些诚实守信者改变初衷,乃至同流合污等等。社会信任危机若不加以及时治理和整顿,将会导致人的道德下滑,丢失信仰,还会增加社会的运行成本。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既要树立法治的权威,又还要彰显诚信的力量,诚信的政府才能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我们继承地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明历史,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在本质上不同于以往社会的发展,但在文化的延续上,权力仍然有着失信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基础。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这种形式依然存在,因此,在政府行为中,无法也不可能完全做到百分之百对社会、对人民诚实守信。另外,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并不必然的智慧超人,因此极有可能因为个人的不诚信行为,带来政府的诚信缺失问题。国家权力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其本身就具有诚信缺失的倾向,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诚信缺失问题。
2.2 经济领域中的企业诚信缺失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使社会交易成本加大
市场拥有良好的信用关系,才能正常运转。企业的失信行为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则,导致了社会诚信链条的中断和损害。商业失信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波及到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损害了国家声誉,使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市场诚信缺失会导致交易的主体双方处处设防,相互不信任,限制交易的良性发展。由此导致社会交易成本加大,市场秩序混乱,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较短,存在着体制不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不严格的问题。新旧体制的交替必然造成许多规范盲区和市场信号失真乃至扭曲的问题,也必然存在竞争规则不统一、致富机会不均等问题。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这些不规范的领域存在巨大的利益黑洞,对于企业来说,则是获利乃至暴富的非常机会。[4]另外政府监管手段不健全,市场自我调节功能较弱,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人,获得成功的概率比失败的概率要大得多,高额利润使不少人趋之若鹜。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而失信者却得到了不应有的收益甚至暴利,同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在客观上助长了不讲诚信的风气。
2.3 个人生活中的诚信缺失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传统道德下滑,各种社会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不立”的人生处世格言,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自发性的负面影响,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诚信缺失现象有所抬头,一些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个人诚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追逐不当得利,诚信体系不完善,其不诚信的行为并未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会进一步导致失信现象蔓延,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扰乱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
3 我国诚信危机的解决对策
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正视这一社会现象,寻找合适的解决对策势在必行。
3.1 规范政府行为、发挥政府垂范作用
政府行为影响广泛,我们要突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示范作用。当前中央开展的“反四风”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对改善政府作风,规范政府行为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政府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要加强立法和政策的配套,发挥监管和保障作用。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垄断组织,应强化监管,大力惩治失信行为,保证社会诚信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3.2 加快企业诚信立法,完善监管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试验和探索中前进,目前尚无有关监管企业诚信方面的立法。为了对失信行为进行有力的惩罚和遏制,必须提高立法速度,尽量缩短立法与现实需要之间的时间差。建立诚信缺失惩罚机制,做到分工清楚,权责明确。以成本收益为基础建立诚信缺失惩罚机制,必须公开、公正、有效、大力。在企业诚信方面,为保证经济秩序稳定,有必要提高企业违约成本,并把产品监督检查、企业信贷、企业财务监督、企业对职工的劳动合同等方面共同纳入惩罚机制之中,提高企业失信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和法律约束。
3.3 加强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监管个人诚信行为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社会诚信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有利于个人素养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净化。诚实守信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石。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一是,要加大信用文化和知识的普及力度,树立人无信不立的观念,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和诚信意识;二是,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要尽快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加大个人失信成本,通过社会征信系统,高效传递并全面记录企业、公民的信用信息,通过拒绝交易、拒绝贷款等形式对失信者实行联防惩戒。大力推行诚信者得到保护,失信者受到惩戒的制度。培养社会诚信意识,还须大力发展民间社团组织,培植社会舆论力量,共同抵制不诚信行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向着诚实守信、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1]唐秀英.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及其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3(6).
[2]刘光明.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3]马超,申田,严汉平.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对策[J].改革与发展,2010(2).
[4]王玲玲.当前中国诚信缺失原因研究[J].实事求是,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