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的几点思考
2014-08-15胡扬
胡 扬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0 前言
我国景区网络营销对景区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品牌形象宣传、导向功能、信息发布和预定。互联网普及率加深,公民对互联网使用程度加深。互联网成为了景区营销的重要工具,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我国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简介
旅游产品具有产销同地、不可移动的特点,而景区网站正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为目标客户展示产品信息,通过在线查询、预订门票、安排住宿与购物和提供咨询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必要的服务,促进旅游产业链发展。景区网站具有整合性、虚拟性、服务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网络营销的主要功能包括:发布旅游和服务信息、景区介绍、旅游产品的营销、与在线预订相关的电子商务和游客互动等。从众多网站的旅游信息更新速度、景区信息图文比例、服务信息、电子商务功能、游客互动、虚拟旅游、主要链接和相关链接情况和语种类型等板块和内容来分析,不难看出,其中能够做到功能健全的网站数量却少之又少,真正起到景区一体化营销和高质量服务的网站更少。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方法》规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申报5A级景区的硬性条件,具体体现在网站建设状况、网络宣传、信息查询和预订服务等方面。我国景区网络营销具有以下现状:景区信息不完善、功能不全、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营销定位和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化建设。
2 景区网络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网络营销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2.1 网络营销内容不够丰富
旅游网站所展示的内容是用户最关心的,好的旅游景区网站要求内容详实、丰富整齐,并要求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目前多数景区网站板块展示方式大同小异,展示手段单一。其具体表现为文字过多,图片过少,设计理念陈旧,缺少动态的、直观的信息展台。
景区网站应具备整体性和特色化,其整体展现方式和差异化特色需要贯穿其中,符合景区特点和人们的心理需求,能够给游客身历其境的感受,这也是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的重要方式之一。网页本身设计中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发挥素材的动态性,立体化展示出景区特色。如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官网主页可以充分利用卷轴式花卷进行铺设,嘉兴桐乡乌镇古镇可以将网站设计成水墨山水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可以与运动元素相结合而设计等。然而,大部分景区网站并没有做到将网站与景区特点紧密联系,部分景区网页设计陈旧,尤其是西部地区5A级景区:乐山大佛景区,首页以绿色为主要基调,只有一张主要图片和几张小的动态图片,难以体现大佛的形象和景区特点;大足石刻背景是黑色,仅有一张图片,及简单的文字栏目,网页设计缺乏了吸引力。
2.2网络营销功能不健全
2.2.1 缺少互动交流方式
景区网站的主要功能有旅游信息发布与更新、旅游服务信息和产品查询、在线预订、游客互动等。网站需要具备相应的功能,是指景区网站有相应模块,并且能够完全实现其职能。据统计,但是很多旅游网站并没有达到这种标准,如天坛公园、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重庆大足石刻、丽江玉龙雪山景区、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白山景区等,都没有游客互动系统,无法实现在线互动。
2.2.2 预订功能不完善
在旅游景区官方网站上,跟在线预订相关一系列电子商务服务与携程网、去哪儿网等专业旅游服务网站相差甚远,能够让游客在家完成住宿和车票、门票的预订。然而,像秦始皇兵马俑、故宫博物院、八达岭长城、苏州拙政园、西安大雁塔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等,这些国家著名景区,都还没有电子商务预订功能。
很多旅游景区网站没有目的地营销意识,一些网站只有较为基础的门票购买信息和渠道,不具备一体化服务功能。还有很多网站,其中的住宿模块不能显示客房的实时状况,甚至个别网站无法完成在线预订功能。除此之外,网络交易环境和安全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2.3 服务功能较弱
对游客最关心的旅游景区信息和旅游服务指南等方面,很多景区内容偏少。这些与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信息,这些综合旅游信息,包括旅游线路、个性化服务信息(如自驾游)、相关旅游景点、住宿酒店、餐饮设施介绍和联系信息。
2.3 与国际网站衔接性不足
我国景区网络营销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是表现在很多著名景区服务语种太少,二是与国际网站链接不足,且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主页的服务语种却只有简历中文、繁体中文和英语,同时缺乏与世界相关景点和组织的链接。
山东泰山景区具有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景区”等名片,然而其官方网站上,却只能看到中文、英语、日语和韩语四种服务语种。而且很多景区官网的其他语种的版本跟中文版本信息量差距较大,服务功能较少,而更多的网站则仅仅把目标局限在能看懂中文的游客中,这无疑会大大限制了网站的宣传效果和导向功能。
2.4 虚拟旅游不成熟
绝大多数的景区网站并没有开辟虚拟旅游这一功能,不具备这一板块,有的景区网站只是做到了以视频短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其中一些加载速度较慢,操作麻烦,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3 完善景区网络营销的对策和建议
3.1 对策
3.1.1 充实展示内容
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要以扩大景区影响力和吸引力为目标,为景区带来更多游客。在景区网站建设时,要客观、生动的展示景区内容,及时更新信息。
人性化内容也是景区内容展示的主题之一,因此已经可以通过3D全景图片展示景区地图,交通路况信息,能够便捷、准确查询到飞机航班、火车、汽车、轮渡交通线路,并能够根据天气、客流量等为游客提供出游建议。
景区网页展示时要力图体现景区特点,展现差异性,全方面展示,做到立体化展示、多媒体系列化、特色化展示、生态化展示,通过主色调、基调和相关元素能够领略到景区特色。景区内容不要拘泥于一种,可以采用多种素材展示,利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
3.1.2 完善景区网络营销功能
(1)实现与游客的在线互动功能
互动性是网络营销的优势。景区网络营销中要积极拓展互动渠道,如利用微信、微博、QQ、YY语音的景区官方账号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配备好客服人员,保证在线时长,及时答复用户关于景区景点信息、票务订购资讯、景区服务信息、景区活动等相关问题。
为了增加访问量和成交量,可以定期或特殊活动节庆时间采取一定的奖励活动,如会员连续签到、微博转发、网上抽奖、积分兑换、游记评奖、拍客展示等形式,赠送用户旅游优惠券、酒店早餐券、门票等,增加游客到访量。
(2)健全网络预定功能
对于用户的其他需求,如基本的车票、机票,酒店预订,旅游商品购买,网站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商系统,合理配备资源,加强合作建设,通过合适的渠道,如天猫旗舰店销售景区门票,预订酒店和旅游纪念品。
(3)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景区网站除了需要完善预订门票功能外,还可以在综合服务功能方面下功夫。增加天气预报查询、会议预约、导游预约、停车位预订、特色餐饮预订等相关功能的系统。还可以根据旅游人数、预算、意向景点、出行交通工具、入住酒店星级标准从而发展订制旅游。
3.1.3 注重国际化发展
(1)增加网页服务语种
旅游景区,特别是著名旅游景区,增加常用的主流世界语种,这样才能面向世界各国更广泛的用户传递景区信息,提供必要的旅游服务;同时,要保证中文版网页和其他版本网页模块信息的一致性;另外,可以增加适应于异域文化的服务信息,以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刺激消费,促进旅游收入的增长。
(2)扩大与国际相关网站的链接
在景区网页的友情链接上,可以与更多的国外旅游网站进行链接,还可以与主要国际旅行社合作,也可以与相关旅游组织、非政府组织进行链接。以提高宣传、推广的效果。
3.1.4 增加虚拟旅游
景区产品的最大特点是不可移动性,但是通过旅游三维实景等形式的虚拟旅游可以让一个个景点变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这是景区动态宣传展示的最佳手段。景区网站要充分发挥网络营销多媒体立体化展示的优势,强化虚拟旅游板块,利用虚拟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游览各个景区。
3.2 几点建议
3.2.1 组建高素质营销团队
是否能提高用户的点击率和成交量,技术层面的支撑对网站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景区要建设高质量的网站,需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团队。需要招聘和组织具有网络技术、商务策划、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知识的专业背景的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营销对人才的需求。
3.2.2 保证交易安全
旅游景区的网站做电子商务业务时,务必得保护用户的安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用户的信息,对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泄露,防止用户个人隐私被泄露;另一方面,网站更要做好用户的交易安全,加强与支付宝、财付通、网上银行等较为成熟的交易平台,利用安全证书等形式来保护用户交易安全。
3.2.3 利用新型营销手段
微博、微信营销的利用也是促进互动式交流的重要方式,旅游景区应该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营销,通过手机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旅游景区信息、景区服务信息、景区导航、自助导游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利用移动广告平台做好差异化营销。
4 结束语
对于网络营销内容不够丰富、网络营销功能不健全、与国际网站衔接性不足、虚拟旅游不成熟等问题,应该制定出以下对策:充实展示内容、完善景区网络营销功能、注重国际化发展。提出组建高素质营销团队、保证交易安全、利用新型营销方式等建议。
[1]袁梦如,何雨.我国5A级旅游景区网站功能评价及优化对策[J].旅游研究,2012(1).
[2]张茜.西安旅游景区网站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于笑云.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M].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柴寿升.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典型发展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9).
[5]程子彪,蒲小梅.移动互联时代旅游景区网站建设的重要性研究[J].旅游管理研究,2012(2).
[6]吕君.内蒙古旅游景区网站建设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