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理利用和研究水产养殖的容量问题和对策
2014-08-15柴凯斌
柴凯斌
(河津市水利水保局,山西 河津 043300)
水产养殖容量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近几年来,国内许多水产养殖专家对水产养殖容量的基本定义进行了不断的研讨、丰富和完善。董双林等把养殖容量定义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
首先,水产养殖容量已不再是简单的、纯生物量的“水负荷量”,而是目前水产养殖业在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设计与其诸多因素、条件相对应的或者说相匹配的养殖容量。设计此养殖容量不可“超负荷”,否则就违背了“保护环境”的首要前提,使我们再一次陷入了以牺牲环境和资源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暂时利益的覆辙。设计此养殖容量也不可“低负荷”,否则也不符合“节约资源,保证应有效益”的前提。由此可见,环境、资源和效益是我们设计或确定合理的养殖容量的前提和基础。以辨证法角度讲,研究水产养殖容量的实质就是研究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与生态资源的限制之间的统一。
其次,在人们对水产品数量获得最大满足的时候更加关注水产品质量,而确定合理的水产养殖容量也是目前水产养殖业提倡的“健康养殖”,“无公害渔业”和积极推行的水产品从“鱼塘到餐桌”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等措施的基本保证。最后,由于目前养殖水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人工扶持下形成的结构优化的复合型生态系统,所以,养殖容量的确定不可能是常数,而只能是随着诸多因素或条件不断变化的变数。
1 影响水产养殖容量确定的主要因素
(1)养殖容量与环境资源容量相适应由于水域载体不同其生态环境、水质、饵料资源组成亦不同,那么各种水域对人工养殖带来的富营养化承受的能力不同,养殖容量的确定也必然不同。例如:同一类品种的养殖鱼,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网箱养殖,其养殖容量的确定因水域载体不同而截然不同。
(2)养殖容量应与养殖方式(模式)相适应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无论是海水或者是淡水,人工养殖主要是三种基本方式,即精养、粗养、工厂化养殖。养殖方式往往是一定时期内养殖承载模式的体现,或者说特定的承载模式决定着特定的养殖方式,而特定的养殖方式则孕育着相应的养殖容量。代写论文从表面上看,养殖方式不同,其养殖容量不同,依次为工厂化养殖>精养>粗养。但从实质上看,还是某一种承载模式的养殖条件(机械化、池塘等)不同所致。
(3)养殖容量与养殖条件相适应综上所述,养殖方式不同,养殖容量亦不同,但同种养殖方式,如果养殖条件不同,代写论文则养殖容量亦不同。例如:浅养(静水)精养鱼塘,在其他条件都相似的情况下,为5亩池塘配备一台3千瓦增氧机和为10亩池塘配备一台3千瓦增氧机,前者一亩塘就可能承载约1500kg的养殖容量,而后者则可能承载约1000kg养殖容量。
(4)养殖容量应与养殖品种相适应由于养殖品种的食性及在水体中的生态值等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养殖容量的确定亦不同。例如:花白鲢栖息在水体中下层,杂食,并可摄食人工饵料,代写论文一般亩投放鱼种约800-1000尾,因此,养殖容量的确定就可相对扩大。
(5)养殖容量应与养殖技术和经验相适应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和环保措施的加强,近几年在我国南北方广泛推行的对虾封闭式精养方式,其特点是小水体,高密度,强增氧,有别于以往大排大灌的开放式精养方式。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经验。但生产期间笔者发现部分从业人员在采取封闭式精养方式时,对此种养殖方式的特点和技术仅是从表面了解,所以只是一味的提高苗种投放密度,盲目扩增养殖容量,代写论文似乎养殖容量与产量、效益的关系可以抛开技术和管理经验而直接相关。笔者认为从业人员在对所选择的养殖品种或养殖方式不够熟知的情况下,对养殖容量的确定应慎之又慎,即使产品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也不能盲从,实际生产中部分养殖户在这方面也吃了不小的亏。
由此可见,只有在一定养殖条件下,确定合理的养殖容量,实行“清洁”养殖、“健康”养殖,代写论文保证水产品的品质才能挖掘市场潜力,适应市场需求,做到丰产丰收提高经济效益。关于营口地区主要水产品养殖容量的思考在水产品由“数量型经济增长”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的形势下,水产养殖从业者怎样合理的确定养殖容量,是增强质量意识,挖掘市场潜力,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本地区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首先是淡水鱼类养殖,由于鲢、鳙、鲤等鱼类价格适宜、市场较稳定、消费群体庞大,所以,目前仍然是本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从业者的生产一直处于高投入、高产量、中低产出状态,产投比为1:0.3左右。从业者的经济效益如何再提高?
笔者认为,不在养殖容量的缩减或扩增,而是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实行技术创新,努力节资、降本、代写论文增效益。其次是虾蟹类的养殖,受市场调节,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虾蟹价格基本是一路下滑的趋势。蟹种南下滞销。对虾,尤其是近两年的南美白对虾更是蜂拥北上,挤占本地市场份额,使从业者明显出现丰产不丰收的局面。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笔者发现两种产品市场价格高低的焦点,一是规格,二是质量。然而,确定合理的养殖容量是提高规格、优化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多年来本地区稻田养殖成蟹的产量一直维持在40-50kg/亩,雌蟹规格50-75g/只。笔者认为稻田养殖成蟹的产量完全可以通过改善养殖条件,增加技术含量来提高成蟹个体规格,增加群体产量,扩增养殖容量。代写论文例如1998年营口市老边区为提高稻田养殖成蟹的产量与质量,实施稻田微流水养殖成蟹,结果产量达到120kg/亩,增幅高达300%左右,个体规格雌蟹平均为100g/只,增幅达25-100%。近两年本地区实施了对虾封闭精养模式,但部分养殖从业者在对此养殖模式的特点、管理经验、技术措施等还不够了解,甚至对所养殖品种的生物学习性掌握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提产,虾苗投放密度较高,尤其是2002年引进的南美白对虾,亩投苗量达10万尾,结果在淡水资源不足,淡化程度不够的情况下,污染加重,病害爆发,甚至资金不足,投饵跟不上,最终导致失败。笔者建议对虾养殖从业者应努力改进和创造养殖条件,认真学习养殖技术,探讨管理经验,冷静思考,慎重确定投放苗种密度。笔者认为,目前本地区的对虾养殖不宜再盲目扩增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