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地方共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初探
2014-08-15谷新梅
谷新梅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23)
现阶段,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文献资源、财力资金以及人力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为了适应社会对图书资源的需求和更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职能,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合作共建方式——地方政府与当地高校共建图书馆。“校地共建图书馆”是指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共建,是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全面、长期、紧密型的合作,共同投资、共同利用,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兼有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重性。构建既能满足在校师生需求,又能满足社会各界读者要求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切实保障各类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共建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共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作用
1.1 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新兴媒体的冲击、市民工作节奏的加快及公共图书馆藏书更新缓慢等原因,即便是地处繁华地段的公共图书馆人气仍然不旺;随着前几年地方院校合并、扩招的大规模进行,新组建的诸多地方综合院校需要在整合各分馆图书资源的同时,在新校区筹备建设设备齐整、藏书齐全、功能齐备的新馆舍成为难以绕过的重要任务;在新校区建设投资巨大而教育主管部门支持有限,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图书馆已是当务之急。高校图书馆与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发展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选择。而共建图书馆可向包括高校师生在内的社会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打破高校图书馆原有的运行机制和封闭体制,解决其资源重叠、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可以缓解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足的问题,克服公共图书馆藏书数量不足、藏书博而不专、读者利用图书馆不便等弊端。坐落于洛阳市新区开元大道的河南科技大学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情报中心为一体,已成为洛阳市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该馆在实现高校馆与公共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基础上坚持既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成才成长服务,又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开馆以来,图书流通率大大提高,馆藏文献得以充分利用。
1.2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灵魂,也是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加强共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目的是为了节约资源的投入并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公共图书馆藏书种类多,服务对象广,但相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存在着设备落后、新书采购数量不足、种类欠缺以及馆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落后等缺陷;高校图书馆则具有藏书质量高、专业性强的优势,但存在服务对象单一、藏书特点对于社会读者的需求有明显的局限性以及图书馆员缺乏针对社会读者服务的经验等缺点。二者的共建则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把图书馆服务推向一个全面社会化的新台阶。共建图书馆在合作、联合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按学科、专业、地域等特色,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设备,有效的将分散的信息资源组织集中起来,可以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从而更合理有效地发挥共建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1.3 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如果想从不同层面、全方位满足共建后的高校图书馆向市民开放,担负起公共图书馆的部分职能,地方和高校共建图书馆后,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等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共享高校图书馆便捷的网络服务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信息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通过共建,则可以加快发展速度,促进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大高校和图书馆的社会影响,为地方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馆藏的地方文献、统计资料、文史资料收藏也较好地满足个人和企事业机关单位对地方文献的需求;不仅如此,共建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社区及乡村设立流通站开展流动阅览服务,努力服务基层,为企业、农村的读者送去了知识与信息。
2 共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2.1 资金保障机制
共建图书馆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和高校,因此,在城市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双方共同制定了资金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后,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财力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投入的及时到位。双方在协议中要明确规定投资方式、投资比例,是一次性投入还是逐步到位,每年是否保持经费投入、投入资金的使用方向等问题,并成立资金筹措工作组,制定每年文献资源共享项目的预算,确定市财政和高校双方的资金投入比例,并积极与市财政部门联系,确保市财政持续拨款。共建后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上要融合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在资源建设的资金使用上应坚持两点:第一,藏书建设要确立这样一个原则:在保证高校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公共馆服务对象,兼顾公共馆读者的阅读需求。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资金要用在刀刃上。第二,树立大的信息资源观。在当今信息时代,在图书馆收集信息资源的同时,资源建设资金应向视听文献、缩微文献、机读产品、光盘出版物、网络信息化等现代信息资源倾斜,确保资源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不断完善图书馆信息化资源。
2.2 平台建设机制
校地共建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和单纯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相比较,年龄跨度大,涉及的行业多。读者的阅读需求多样化、多元化,对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资源必须兼顾高校师生和广大社会读者的需要,既要有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要的信息资源,还要有满足各类社会读者学习、阅读、欣赏等需要的一般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上需要进行适度调整。一是构建联合目录,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数目数据的整合和互通互联。建设联合目录可以采用集中式联合目录和虚拟联合目录相结合的方式。原有馆藏文献资源实行虚拟联合目录,即书目数据库的虚拟组合,各馆的书目数据库仍旧保持相对独立,只是建立一个通用的检索界面,在用户检索时才将他们看作是一个整体,统一检索并返回检索结果。而新购进的文献资源可以使用集中式联合目录,采用统一的数目著录标准,对新进文献资源统一编目。二是采购时扩大学科面和复本量。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保障率,共建图书馆要加大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采购力度,在采购专业资料的同时,加强地方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兼顾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逐步建立起适应学校教学科研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资源系统。三是要加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为了适应校外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需要,共建图书馆要建立VPN服务通道,提高校园网和图书馆的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性能,为高校读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2.3 流通服务机制
为了尽快地完成图书馆共建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首先,应该做好前期的宣传和咨询培训工作,通过宣传使读者认识到共建后的资源共享将扩大自身的信息获取量。为了提高宣传速度,扩大宣传影响,可以采用网络宣传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针对高校人员和社会人员的阅读类别上的差异,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口服务,提供更多适合高校和广大社会读者的咨询培训服务。开展切实有效的参考咨询服务、专题讲座等可以将社会上的专家引进来,同时也可以让高校的专家教授在满足自身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更好的服务社会,弥补高校在拥有强大的师资背景下对社会服务贡献方面的不足,以此提升共建馆在各类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其次,要为高校师生以及社会读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服务。在信息如此丰富的今天,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为了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多元化借阅需求,彻底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的局面,拓宽流通服务范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全面开展预约服务、代查代借服务、送书上门服务、精选服务、推荐服务、导读服务,以及提供点对点的专题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多种途径将信息资源传递给用户,真正实现“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
3 结束语
我国关于校地共建图书馆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信息传播媒体技术的介人,图书馆信息资源流通和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尽管近年来校地共建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服务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购不科学、共享权限不明晰、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我们深信,随着校地共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不断完善,必将丰富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内涵,扩大信息资源共享的外延。
[1]刘淑芹.地方院校与政府共建图书馆问题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4):158-161.
[2]孙海生.关于校地共建图书馆实践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8):132-133.
[3]何嘉凌.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13,29(7):80-82.
[4]付莉莉,孙海双.校地共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6):21-24.
[5]章靖平.地方和高校共建图书馆的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情报,2010,30(12):90-91,101.
[6]余黎.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