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实践与总结
2014-08-15袁媛
袁 媛
(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100)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授课对象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以广播电视最基本的理念、制度、历史沿革、现状和运作策略为逻辑起点,对广播电视两大媒体进行入门式教学。同时结合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广播电视行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其中中国社会改革和媒体改革同步发展的广播电视的新变化,以及新媒介技术对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深刻影响进行展开。笔者结合多年的《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经验,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
1 注重实施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以具体的案例分析来阐释理论,通过解剖麻雀,以点带面,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最核心的部分是对案例的选择和准备。好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1.1 典型性
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新闻传播学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从中得出正确结论。另外,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学环节的需要,对案例的讨论能够充分体现所需理论与技能的使用价值。比如对“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谈话节目的本质是人际传播还是大众传播”这一问题的讨论,我使用了以下四个案例,分别是《鲁豫有约》中鲁豫采访于丹,《面对面》中王志采访于丹,《杨澜访谈录》中杨澜采访易中天和《面对面》中王志采访易中天。通过不同主持人对相同采访对象访谈的不同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够找出“谈话类节目的本质”这一问题的答案,还能够了解主持人的访问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
1.2 相关性
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当然案例除了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的兴趣相关,要能够引起学生对这一案例的足够关注才能引发真正的讨论。比如在讲述“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类型“深度报道类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笔者选取了《焦点访谈》较早的一期节目《网瘾之戒》,之所以选择这个案例进行讨论,除了因为这期节目的脉络非常清晰且结局设置巧妙外,另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互联网成瘾症是目前学生族群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1.3 时效性
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及时捕捉最鲜活的素材资源。同时考虑到广播电视概论这门课程的特点,应该多使用视听型案例,通过对这些视听型案例的剪辑和编排,一方面增加课堂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极大的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1.4 争议性
案例要能够引人深思,有争论的余地。好的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生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假设一眼便可望穿,或只有一好一坏两种结局。这样的案例就不会引起争论,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如对“广播电视工作原则与职业素养”这一问题的讲述,可以综合使用以下三个案例:凯文卡特及其作品《饥饿的苏丹》,记者柳涛及其作品《雨中骑车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曹爱文。这三个案例在学界和业界一直有着广泛的争议,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颇有争议性的案例的讨论,能使其真正理解“集‘职业人'‘社会人'于一身的广播电视从业者,这两种文化角色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除以上几点外,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好难易适度的原则,案例太难或太简单,都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采取多种手段增强教学互动性
要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需要教师做足准备工作并掌握一定的组织讨论的技巧。
2.1 要为学生布置任务,为互动讨论做准备
就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老师首先要根据即将讲述的内容确定一个中心议题,并提前一周布置预习任务,比如提供参考书目,出思考题等,为课堂交流建立基础,通知学生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2.2 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情境,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当引导员的角色,防止学生的讨论漫无边际或冷场。对于心中有想法却不敢表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积极的鼓励但不要强迫,并且在这类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对于敢于发言却回答错误的同学要给与适当的提醒和引导。但是注意教师不要轻易参与讨论和评价,以免自己的观点左右学生,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在别人的构想上衍生新的构想,以致引发群体思维。无论学生回答的内容好坏优劣都应该在黑板上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讨论氛围,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讨论的热情。
2.3 讨论结束后及时评价
对学生提出的看法或解决方案等进行筛选评估,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等多个标准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其中相对较好的答案,同时对学生答案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此类课堂讨论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教师对每一次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修正,做好过程性和总结性的客观评价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结论
《广播电视概论》这门课程虽然是基础理论课,相对较为枯燥,但只要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就能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对于刚开始接受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大一新生来说,这一领域的一切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奇特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用新鲜的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1]桂渝芳.加强新闻理论课教学互动性的思考[J].新闻教育,2014(2).
[1]岳琳.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今传媒,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