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芜市高技能人才现状、结构、需求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4-08-15田葆青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9期
关键词:莱芜人才需求高技能

田葆青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莱芜 271100)

1 引言

2013年在山东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姜大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济莱协作区作为一个工作目标。莱芜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如何把握这个重大机遇,以促进莱芜经济的大发展,建设好济南莱芜经济协作区;如何借助省会城市的综合优势,带动自身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把握和定位人才战略,这些都是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课题。莱芜市委、市政府立足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潜力和空间这一基本市情,作出了加快推进转调发展、协作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部署,认为推进“四个发展”,其动力源泉是改革,最根本的支撑在人才。没有了人才的支撑,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没有创新的动力。因此,如何以济莱协作为契机,广泛聚集高素质人才,促进莱芜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很值得研究。本课题组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了本次针对莱芜市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的专题调查工作,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2 莱芜市企业高技能人才人才调查情况概要及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共返回280份,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汇总,从结果来看,有128家企业提出了在人才引进时面临的困难,同时也根据自身的企业状况及本市的特点对人才政策提出了建议。概括起来,这些建议和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高技能人才紧缺

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平稳的增长,电子信息领域、研发岗位高技能人才尤其短缺。这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国性的一个普遍问题。研发岗位人才需求比例占到总数的65.3 %,高于其它岗位;电子信息领域管理、研发、销售三个岗位中比重较大,而生产岗位人才需求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管理和销售岗位相差不大,分别为18.5%和20.54%;生产岗位比例最低,为6.08%。电子信息领域在管理、研发销售三个岗位中人才需求比例分别占到49.84%、66.05%、65.03%;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

2.2 没有正确认识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

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办理职业资格证书行为是增加负担,在培训考核中不按国家职业标准执行,并没有落实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术工人没有走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成才之路,企业没有制定培训、使用、技能与待遇挂勾的培养使用机制。

2.3 企业职工培训明显不足

不注重从内部培养高技能人才,只是采取到处高薪聘用。企业只求招用新职工上岗顶岗,老职工能够“胜任”,对企业发展、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方面关注不够、没有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

3 今后职业技能培养开发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3.1 建立全市统计人才基础数据库,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的宣传力度

建立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数据库、统计继续教育人员数据库,对全市经济普查调查员、调查指导员建立人才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进一步完善企业统计人员、政府事业单位统计人员基础数据库。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技能人才、培养和正确使用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3.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双方是“学校专业培养+公司上岗培训”的普通模式,双方从学院即将毕业的在校生中遴选部分优秀学生组班,学生在经过短期培训后到企业实习或就业。由于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扎实,能受到公司充分的信任。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路子,在招生招工、人才培养、资源利用、文化建设、产学研用等领域全面对接融合。

3.3 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落实制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围绕我市钢铁、制造等优势产业的建设,根据不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特点,分层次的推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精湛技艺的技师、高级技师。出台多种激励措施、激励政策,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

3.4 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拓宽成长通道

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比例等的限制,从而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推行工作成果业绩评定和生产现场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便拓宽技师成长通道。加快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业绩和贡献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促进职业院校积极推进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对掌握高超技能、做出重大贡献的技能骨干,可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选拔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拓宽技能人才评价选拔渠道。

4 结语

总之, 我市要以“济莱一体化”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技艺精湛、门类齐全,适应制造业强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在我市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良好培养机制,为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1]姜大源主编,吴全副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莱芜市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K].

[3]现代企业教育 [J]. 2002(07) .

猜你喜欢

莱芜人才需求高技能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山东孙子研究会赴莱芜、泰安等地开展党史参观学习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莱芜梆子的传承与发展
莱芜:40年变迁缩影
数读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市域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初探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