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毅与瑶里改编

2014-08-15

党史文苑 2014年2期
关键词:特委游击队陈毅

肖 静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一、陈毅进行改编前的调研、动员和部署

1937年秋天,皖赣特委先后由原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政委刘毓标从衢州监狱获释后带回的 《告南方游击队的公开信》和攻打国民党据点缴获的报纸上得知,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关于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消息。由于长期栖身于深山开展游击战,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较久,不了解中央当前的大政方针,皖赣特委专门开会研究认为,在骤变的形势面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于是决定一方面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探其虚实,利用谈判的机会积极联络边区各支游击队,一方面想办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

同年11月初,皖赣特委派特委副书记李步新和祁浮婺中心县委书记江天辉从瑶里出发前往南昌新四军军部,找项英、陈毅汇报工作。20多天后,陈毅从赣南回到南昌,听取了李步新、江天辉关于皖浙赣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红军主力离开中央苏区后经历的艰苦斗争,刘毓标获释后寻找部队的情形,以及皖赣特委就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与国民党地方当局接触谈判的情况和边区党组织、红军游击队下一步活动等问题的请示汇报。陈毅对皖浙赣边区的工作和成绩非常满意,考虑到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长期与党中央失掉联系,加上国共两党过去积怨太深,怕边区的党员和游击队指战员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便决定亲自去进行调研、动员和部署,解释我党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

陈毅随即由李步新、江天辉陪同前来皖赣边区,先到景德镇。期间,陈毅深入到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创办的江西省陶业管理局,以中央代表身份发表讲话,从抗日救国形势、中央的部署谈到目前的任务。并在听取进步青年自由发言后,鼓励他们参加革命队伍, “听说你们中间不少人想到延安去,这很好嘛!我这次来就是介绍你们到革命队伍里去的。但是,我不能带你们到延安去。同志哎,延安是个好地方,是革命青年深造的好学校,但是,全国的青年总不能都到那儿去吧?青山处处埋忠骨啊!当前最需要的是到最实际的抗日斗争中去,到杀敌的战场上去,离景德镇不远的瑶里舍会山一带就有一支红军游击队嘛,愿意去的,可以报名,我陈毅给你们当红娘”。陈毅当即就介绍李清泉等13位进步青年到瑶里参加了游击队。

1937年12月初,陈毅由国民党浮梁地方当局派员陪同,从景德镇经瑶里到达舍会山,了解了皖赣边区的基本情况,先后参加了皖赣特委会议和全体红军战士大会。陈毅对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游击斗争的皖浙赣边区广大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并作了 《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对红军游击队改称为江西抗日义勇军作了说明和部署。陈毅指出: “国共合作这是个大问题,我们讲国共合作,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要保持独立性,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的部队不是混合而是独立的;我们的军队是要改编,但不是和国民党军队合编,只是我们自己的部队合编。” “部队里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照常称呼。为了适应当前情况,有些名称要改,如部队政治工作照样要做,但政委、政治教导员等名称可以改为副职,如副师长、副团长、副连长等。”最后,他强调: “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敌人的枪口对准中国人,中国人的枪口也要对准日本帝国主义,这就是国共两党在十年血战后能够一致抗日的原因所在。我们要集中一切力量对付日本侵略者,要识民族大义、化仇为友、团结内部,共赴国难。”陈毅的报告,使广大指战员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战士的抗日热情,为统一部队的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陈毅返回南昌前还叮嘱皖赣特委领导班子,对部队存在的思想顾虑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陈毅指导瑶里改编的工作

为了加强领导,保证部队改编工作的顺利进行,皖赣特委根据陈毅的指示,立即组织边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干部向各阶层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景德镇成立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办事处。陈毅还将中央派来江西工作的政工、军事干部朱辉、李华楷等人分配到景德镇和瑶里参与办事处和改编工作。景德镇办事处一成立,便与南昌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建立联系,作为皖赣特委一个活动交通站,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接待护送来往干部,安置游击队伤病员,交涉部队下山改编有关事宜,组织人员采购日常生活物资和医药物品,挫败国民党地方当局干扰游击队改编的阴谋。

与此同时,皖赣特委还派人联络皖浙赣边区各支游击队汇集瑶里。到1938年1月30日,由皖赣特委负责人王丰庆、李步新以及杨汉生带领皖赣独立营与活动在祁门、浮梁、婺源、休宁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共150余人;由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侦察营营长熊刚带领的原皖浙赣红军独立团的一部分与在宁国、泾县一带坚持游击斗争的游击队共50多人;由都湖鄱彭中心县委书记田英率领,并坚持在都昌、湖口、鄱阳、彭泽等地开展游击斗争的红军游击队150多人,先后到达瑶里,分别驻在瑶河西岸的吴家祠堂、敬义堂、宏仁寺等处 (瑶河东岸为国民党别动队驻地),接受改编。

2月初,陈毅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再次来到皖赣边区。先到景德镇,在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安排下,会晤了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浮梁县长、县党部书记、浮梁驻军军官等上层人士,重申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希望国民党和地方当局团结抗日;就红军游击队改编中的相关问题和新四军驻景办事处工作等事宜提出了具体意见;出席江西省陶业管理局举办的各界人士欢迎会并作 《目前形势与团结抗日》的报告,促进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陈毅还同各抗日救亡团体广泛接触,要求他们深入城乡、团结各界人士、广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随后,陈毅到达瑶里指导红军游击队的改编与整训工作。改编工作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统一番号,将各支游击队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熊刚任营长;第二步思想整顿,对部队普遍进行 “搞好革命团结”“自觉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教育;第三步加强军事训练,统一队列、射击、投弹、刺杀等课目的动作和要领,实行早操制度等;第四步扩编,在瑶里敬义堂设立招兵处,田英等部分领导干部不定期率领青年抗敌救国宣传团分别到祁门、休宁、至德和浮梁的广大农村开展宣传,人民群众精神振奋、踊跃参军,十多天时间就扩军200多人。陈毅宣布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并调整了皖赣特委领导成员。

改编期间,陈毅在各界群众抗日动员大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全面分析国内政治形势,用通俗生动的事例说明 “家人不和外人欺”的道理,号召每一个不甘当亡国奴的中国人,投身拯救祖国的战斗中。受陈毅邀请前来浮梁考察国共合作事宜的国民党川军上校特务团团长、陈毅胞兄陈孟熙也激动地说: “我和陈毅一个是国民党,一个是共产党,过去打了许多年仗,现在日本佬打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家里不和,家人不和外人欺,因此兄弟之间要团结,国共要团结,国共要进行合作,枪口要一致对外。”陈毅、陈孟熙两人的讲话,给广大军民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许多爱国人士积极为部队捐款捐物,一批青年踊跃加入新四军行列。

经过瑶里改编诞生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下辖七、八、九3个连。熊刚任营长,张振东任副营长,刘玉林任军事教导员,部队共有550余人,机枪3挺,长枪200多支,短枪30多支。于1938年2月10日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后,告别父老乡亲,启程开赴皖南岩寺,奔赴抗日民族战争的战场。

三、瑶里改编的历史意义

1.瑶里改编实现了皖浙赣边区革命斗争的战略任务转变,共产党组织在这一地区充分发挥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瑶里改编之前,皖浙赣省委面对敌人占绝对优势、又失去与上级党组织联系的形势,主要是采取利用安徽、浙江、江西三省国民党地方当局不协作,在皖浙赣边区开展游击战争,把部队转为游击活动、根据地转为游击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实行 “白皮红心”的西瓜政策,争取部分保长、甲长的支持,在艰苦的环境中,保存力量、坚持斗争、开辟新区,完成党所给予的任务。

瑶里改编之后,为了健全党的组织,加强共产党对皖浙赣边区抗日斗争的组织和领导,建立了公开合法的机构——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下辖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和都昌留守处。一方面,办事处利用合法形式,开展党的工作。遵照中央东南分局 (后改为东南局)的指示,在办事处内秘密成立中共赣北特委,下辖景德镇市委、祁浮婺中心县委、乐平县委、德兴县委、都湖鄱彭中心县委,大力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特委规定的任务是: (1)保守党组织的秘密,积极开展建党工作,景德镇发展党组织的中心任务是着重建立瓷业工人中的基层党组织。 (2)大量发展新党员。 (3)举办党员训练班,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

通过办事处干部经常深入瓷厂、学校、社会各阶层,对工人、学生、进步青年谈心,进行调查研究,秘密联络骨干等积极活动,大量吸收工人、贫雇农、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学校教师、下级官兵、抗日团体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同时,恢复一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关系,对过去失去组织关系以及出狱人员中的党员,经过审查无变节行为并积极找党的,恢复其党的组织关系。到1938年8月,先后建立中共陶业管理局支部、浮中学生支部、社会青年支部、工人中心支部、画瓷工人支部、琢器工人支部、窑厂工人支部,党员发展到100余人。由于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9月,成立中共景德镇市委。

为了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赣北特委秘密举办了几期党员骨干训练班,讲授党的宗旨、游击战争、统一战线以及抗战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这些党员骨干分赴边区各地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积极发动群众、支援抗战。通过基层党支部成员,利用同乡、同学、同事和亲友关系在景德镇地区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广泛开展抗日宣传,阐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致抗日的道理,动员进步青年和学生投身抗战洪流、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动员100多人参加新四军部队。并在1938年八九月间两次组织党员和进步群众,严密护送新四军军长叶挺押运的汽车武器弹药安全过境景德镇,前往皖南新四军军部,为即将展开的对日作战提供了有力的军需保障。在支援抗战的同时,办事处坚持原则、合理斗争,揭露国民党强征民夫和保甲制度的罪行,对保甲长和流氓地痞的敲诈勒索、拉丁派夫等不法行为进行斗争。组织力量,通过新四军军部将被国民党关押的原皖浙赣省委红军独立团团长熊刚和赣北特委组织部部长、祁浮婺中心县委书记江天辉保释出狱。

2.瑶里改编推动了皖赣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成为江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

瑶里改编之前,皖赣边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主要是一批进步的爱国青年,以江西陶业管理局为基地,自发地跟随革命形势,组织 “前哨社”,在景德镇 《陶业日报》上开辟 《前哨》副刊版,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瑶里改编后,中共赣北特委遵照党中央关于 “共产党员不应拒绝去参加国民党所包办的、有群众的抗敌后援会”, “参加的目的是争取后援会的群众走上积极抗日道路,团结其中左倾的积极分子在自己的周围,并利用后援会的合法组织与其中的积极分子去开展群众的救亡运动”的指示,利用一切机会,派共产党员团结各阶层进步人士,开展有效的统战工作,推动皖赣边区抗日救亡运动有序发展,取得显著效果。

一是在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指导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景德镇抗日救亡歌咏团、青年抗敌宣传团等组织,经常分批深入到街头、窑厂、坯房、农村,运用演讲、歌咏、话剧、标语、壁报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工人、农民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唤起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第五行政区战时服务团”和 “浮梁县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等团体,直接或间接协助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宣传号召、募款募物、筹办军需、鼓励从军、前线慰问、优待军属、慰劳伤兵、救济难民、出版专利、举办义演等活动,取得明显效果。在江西省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第四大队秘密成立党支部,赴瑶里、臧湾、城区等地开展抗日宣传、开办工作训练班、培养积极分子。以江苏、浙江一带流亡到景德镇的难民儿童为骨干,组织战时孩子剧团,围绕抗战主题,编墙报、画漫画、表演戏剧,做大量的社会工作。

二是动员广大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行列。在妇女指导处的带领下,各区镇 (乡)成立妇女队,由各区镇(乡)长兼任队长,先组织妇女代表培训学习,讲授政治、卫生、农村妇女工作等课程,再赴各地开展活动。 (1)举办妇女识字班。既教妇女识字,又利用识字班进行抗日宣传,发动妇女鼓励丈夫、儿子参军上前线杀敌,教育妇女剪发、放足,开展讲卫生移风易俗工作,降低婴儿死亡率。 (2)举办递步哨训练班。由于战争形势吃紧,县与区、区与乡之间公函、密件的传递非常紧急,而原来做递步哨工作的一些男青年先后应征入伍了,急需人员替补。妇女指导处与各区商量决定,挑选年轻力壮、没有家庭负担的妇女经过短期训练,接替这项工作,做到不管白天黑夜,随到随送。并且在瑶里试点开办小型纱厂,解决战时穿衣困难的问题。 (3)发动妇女缝制军鞋、慰问袋、寒衣,开展征募捐献工作。由于宣传工作到位,各界妇女都积极出钱出力,将征募来的现金、物品列表转交抗敌后援会,集中送到前线慰劳抗日将士。

三是培养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干,从组织上保证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的需要。通过培养的积极分子,组织 “七·七”献金活动,3天时间内,仅在厂前、南昌会馆、福建会馆3处献金台就获献金近千元;举办游艺募捐,获得各机关、团体、同业公会和广大居民的赞助和认购,筹措到大量慰劳基金;倾情赈济难民,1939年春,成立难民大部队,下设老年中队、青年中队和妇女中队,做好安置难民住宿、发放救济款物、慰问难民和生产自救等工作,同时成立 “难民商店” “难民茶社” “难民教养团”,深得难民好评;建立伤兵俱乐部,每周一至周六开展固定的活动,慰问伤兵、服务伤兵、鼓励伤兵康复后重返前线、再立新功,既为抗战前线补充了兵源,又稳定了当地社会秩序,推动了皖赣边区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地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特委游击队陈毅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一本珍贵的游击队公粮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