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练员田径队训练、管理研究①
2014-08-15吴超
吴超
(1.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第一中学 湖南常德 415137; 2.吉首大学 湖南吉首 416000)
1 运动员选材——为球队源源不断输送断人才
1.1 优良的基因决定了田径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度
选择先天就具有非同一般运动潜力的人进入科学训练系统,以后在运动能力方面遗传占优势的人首先入选,被认为是科学选材的突破方向,少年的运动发展潜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与运动的先天遗传有密切的联系,在大多数运动项目中,不管其训练方法和手段多么完美无暇,最终,只有少数具有潜在遗传优势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现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因此运用科学合理的选材方式,从而产生相对较高的人才率。因此就要对预选运动员父母的身高等指标进行测量来预测其子女未来的身高等,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1.2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选材的重要依据
田径运动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必须超出常人,这是必备条件,尤其是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任何优秀的田径运动员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出色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的。
1.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田径运动员出色发挥的心理基础
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都有相当好的心理素质,当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立在多的比赛经验上的,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刚出道的田径运动员具有老道的心理素质。具备好的心理素质的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能够呈现出超水平的竞技状态,在关键性比赛中心理素质会成为决定比赛的关键因素,无数的田径比赛都表明,一场势均力敌的田径比赛,尤其是短跑项目、跳高、跳远等这些成绩起伏较大的田径项目中,运动员不仅要有高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比赛的心理状态,在大赛中表现出来的遇弱戒骄、遇强则强、沉着冷静的竞技状态,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所以,田径教练员在运动员选材时要甄别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而具体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又需要不同的心理素质,即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短跑、跳高、跳远项目中需要运动员具有高涨的情绪、刻苦认真、好胜敢拼、勇敢顽强的精神,所以选材时应注意以外向活泼的运动员为益。
2 运动训练——田径运动员长足发展的保证
2.1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
高水平的田径教练员都比较重视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的训练,因为力量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在快速激烈的现代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克服自身体重,同时要克服阻力去完成各种跑、跳、急停、突起、转身等动作。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素质就不可能达到完成技术动作所需的质量要求,因此速度力量已成为评定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身体训练的重要指标,教练员在训练时要适当加强克服阻力的力量练习。
2.2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在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教练员在速度训练中要注意的是要根据不同项目的速度特点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反应速度是田径运动员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主要通过视觉感受器接受各种刺激,然后根据完成的任务需要,经过瞬间复杂的思维、判断并迅速采取行动的能力;位移速度是运动员单位时间内移动距离的大小;动作速度是运动员完成某个动作的快慢。教练员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速度练习,学会变通,不能认为速度训练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要因项目需要而选择方法来训练。
2.3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当中根据复杂的条件随机应变、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不同部位的能力。教练员需要对灵敏素质的特点有所了解才能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灵敏的素质的特点是:灵敏素质是运动员在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要求运动员在极短的时间里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并且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能准确、协调。
2.4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训练
柔韧素质是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田径运动员经常要做一些幅度大、速度快、用力突然的动作,这就对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突出表现在田径运动员所特殊需要的髋关节、腰、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幅度及下肢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上,它对于田径运动员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避免运动创伤和发展其他身体素质都有重要作用。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把柔韧素质的训练放在开始部分,一方面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另一方面在训练前进行可以预防运动员受伤。
2.5 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是指人体保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或叫作抗疲劳和疲劳后身体迅速恢复的能力。在田径项目中的中长跑比赛中,对田径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要求较高,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要求非常高,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耐力素质则会导致身体力量、大脑、机体感觉、情绪等诸方面身体机能的下降,动作变形,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水平。田径运动员的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所起主导作用的耐力类型也不一样,如短跑项目则以无氧耐力为主,那么在日常训练中则需要重点训练无氧耐力。
3 运动队的科学管理——田径队健康发展的后勤保障
3.1 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是田径运动队有效管理的关键
教练员是整个田径队的管理核心,教练员日常训练和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整个球队的管理和发展,具备高素质的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运动员能够完全执行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练员在管理中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自身修养。
3.1.1 田径教练员良好的品德修养
运动队管理严格,甚至有些专业队的教练员要时刻监督运动员的衣食住行所有方方面面,因此,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教练员在一起的,那么,教练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而拥有良好的品德是一个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条件,正如我国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的人,这里就把品德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如果一个运动员没有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那么,其运动成绩将会大打折扣。运动员在运动队的道德教育则主要来源于教练员,因此,田径教练员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田径教练员的道德修养在其运动员的品德塑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2 田径教练员渊博的各学科学识
田径运动队不是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行尸走肉,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走到全面发展。而教练员不仅仅要有高精尖的田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多学科其他知识,不仅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更要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广度,才能满足运动员的发展需要。
3.1.3 田径教练员的科学管理能力
田径教练员是一支田径队的管理核心,其管理思想直接决定着自己命令的执行度和运动队日常训练、比赛的有序开展。因此,教练员应当对领导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有所了解,不断充实管理运动队的方法、手段,使运动队高效的运行。
3.2 田径教练员提高对运动队科学管理的途径
3.2.1 对运动员不断的进行教育,提高队员吃苦耐劳的精神
运动队的运动员多为青少年群体,其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极容易被周围环境中的不良的思想、风气所影响,教练员如不及时的进行修正和教育,运动员一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未来则很难改正,因此就要求教练员对运动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使其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运动员未来的田径生涯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运动员所具备的素质,更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其次,较其他运动项目而言,田径项目的训练枯燥、乏味,运动队中有许多的田径运动员坚持不到最后而半途而废,甚至有些天赋极佳的运动员也没坚持下来,实为可惜,因此,教练员要加强运动员吃苦耐劳精神的训练,要让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认识,即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3.2.2 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田径队的日常训练、比赛等要有明确规章制度为依托,否则,运动队的日常运行则会一片混乱。首先,规章制度必须得科学、可行、切合实际,必须让运动员能够心悦诚服的遵守,否则将成为一纸空文,毫无意义,这就要求教练员结合自己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制度,这样运动员才会欣然接受并执行。其次,教练员一旦制定了规章制度就必须严格的执行下去,必须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否则,规章制度将失去其规范意义,运动员也将不顾其约束性而为所欲为。
[1]孟庆袖.山西省普通高校田径教练员的知识结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11).
[2]张运亮.我国基层田径教练员绩效考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6).
[3]郑俊秋.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