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研究
2014-08-15吴卫军
吴卫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甘肃 成县 742500)
1 心境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境状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家庭变故、亲人的逝世、事业的成败与挫折、运动竞技的胜负、学习的优劣、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人际关系、身体状态以及自然环境等等。这些社会生活事件都是可能唤起不同的心境状态。当人们处于某种心境状态时,往往会以特定的情绪看待周围的各种事物,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表现。例如:心情愉快时,仿佛一切事物都变成了“快乐的源泉”,所以“喜者见之而喜”,即使遇到了挫折或困难,也能坦然面对并努力克服;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消极心境状态下,那么“忧者见之而忧”,生理和心理机能都将受到一定的阻抑,从而将会导致身心疾病。因此,心境状态的好坏不仅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而且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1]。
2 大学生的心境特征和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动态过程,也就是处于未成熟,不平衡的阶段。而在这个特殊的心理阶段中,由于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等多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不同的心境状态,或长时间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进度或短时间内不断的打乱大学生的生活计划,进而对学习和生活形成消极态度。如果不及时对不良心境调节,很可能会产生心境障碍,而发生各种可怕的事情。比如: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乾坤在福建泉州中营学院坠楼自杀身亡事件。洪乾坤之所以患上抑郁症,进而走向不归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找工作面临了巨大的社会压力。他认为:他一个堂堂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找不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是自己不可接受的。
针对此事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登华曾说:“其实抑郁症就像心灵感冒,在西方被认为是很平常的病症,只是在我们国家被扭曲了。如果早期发现问题,可以尽早获得帮助,拖久了程度可能就严重了”。还有专家表示:“高校自杀身亡的学生中,有60%都与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有关。抑郁症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杀手”[2]。国内有关调查还发现,大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以上。由于受学校教育、社会及家庭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80.5%的人感到有压力,其中21%感到压力很大[3]。而造成这种不良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人际关系不如意;(2)抑郁情绪;(3)工作不理想;(4)心理压力太大。(5)恋爱受挫;
3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影响
为了阐明该问题,应用了简化的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的量表。poms的量表是1971年由美国学者McNair等人编制出来的一种心境状态自评量表,包括紧张、抑郁、愤怒、精力、疲劳、慌乱六个分量表,共65个形容词。是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较多使用的量表。研究方法:对练习太极拳前后两组数据对比,练习之前作一次测量,练习后再做一次测量。测试对象为陇南师专武术选项课的学生。研究采用随即抽样,即从三个班级中随机抽取每班中的5-10人,再使用简化poms表对其进行测量,用两周时间对三个班进行两次测量。
3.1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积极心境状态的促进作用
通过统计与比较,练习太极拳后,有51%的学生感到精力更充足,有16%的学生感到精力不如练习之前,有33%的学生感到精力一致,这些数据清楚的反映了,练习太极拳能使大部分学生精神更加饱满,情绪更加健康。我国医学养生之道,就重视精神调养,所谓“调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变化,都是对客观外界事物刺激的情绪反应。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在正常范围之内就不会导致疾病,如果过度的七情刺激就会导致疾病发生,所以人们应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利身体健康[4]。太极拳的练习能对大脑进行特殊的训练,能够起到调摄精神、陶冶性情的作用。那么,太极拳为何有这样好的作用呢?必须结合太极拳的发展和太极拳的拳理来探讨。太极拳以传统哲学中的“太极之理说拳理”,因为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精、气、神”的培养和修炼。太极拳是一项轻灵、缓慢、柔和的武术运动,看似简单的运动方式却包涵着深刻的健康理念和养生学思想[5]。太极拳是我国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沉积。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中国太极拳是目前一种较好的能通过形体运动,调节心境状态的一种运动形式。从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来看,要求习练者心静体松、呼吸自然。根据“菲莫夫校正法”测定练太极拳前后大脑皮质工作效率,发现习练太极拳有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从测试数据上也能反映出,大部分受试者练习太极拳后感到心情和悦、精力充沛。
3.2 太极拳对大学生消极心境状态的改善作用
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意、气、形、神,高度和谐统一,并且强调:调心、调息、调身,这里的“心”,是指精神意念,在生理学上属高级神经活动范畴,是大脑的功能。练拳时的调心,是把意念高度集中在拳路上,心中不存杂念,使大脑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的安静状态,这样就会使注意力集中在打拳上,从而忘掉那些失意、压抑以及悲伤等不愉快的事情,而这种精神转移对大学生的抑郁、愤怒、慌乱的不良心境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这一点也可以从测量数据中体现出来:练习太极拳之后,有47%的学生感到抑郁减轻,有30%的学生感到抑郁度一致;有63%的学生感到愤怒减轻,有27%的学生感到愤怒值一致;有57%的学生感到慌乱减轻,有13%的学生感到慌乱度一致。因为太极拳强调调心、调息、调身,通过这三个过程的反复练习,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永人之天年,畅达人之血脉筋骨”的目的[6]。太极拳运动结束后,习练者普遍会觉的身体轻松、精神爽快、疲劳消失。这一点也可以从测量数据中体现出来:习练太极拳后,有57%的学生感到疲劳减轻,有35%的学生感到疲劳没有变化,有8%的学生感到疲劳加重。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会形成一定的兴奋中枢。当运动不断地持续或加剧时,这一兴奋中枢的兴奋水平就会不断的提高。如果人们长时间地进行这样的体育运动,神经中枢就会变得紧张,而且,这种紧张不会因为你停止了这种运动而立刻消失,往往会持续地紧张一段时间。如果人们在进行大强度的运动之后,有意识地进行太极拳的练习,能引起大脑皮层其他区域的适度兴奋,根据中枢神经兴奋诱导的原理,这个适度兴奋的中枢,会把原来大强度运动时的兴奋中枢的兴奋性诱导过来,从而,降低原来兴奋性过高的中枢的兴奋水平[7]。大学生通过习练太极拳,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相对的兴奋中枢,会随诱导的作用而降低兴奋水平。从神经中枢的层面,缓解了愤怒、抑郁、慌乱、紧张和疲劳等消极情绪[7]。我们的测量数据也反映了:习练太极拳后,有67%的学生感到紧张、焦虑、急躁感减轻,有20%的学生感到紧张没有变化,有13%的学生感到紧张。
4 结语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中国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非凡的健身、健心功效风靡全球,长盛不衰。一直以来很受到人们的喜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目前国内体育健身项目中练习人数最多的一种。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中国太极拳是目前一种较好的能通过形体运动调节不良心境状态的运动形式[8]。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的心境健康问题方面,研究者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结果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心境健康水平偏低,心理障碍问题较为突出。然而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经常习练太极拳的大学生,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改变个人的焦虑、急躁、易怒的脾性;同时,还能调节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消极的心境状态。从而,使大学生变得豁达、沉静、随和、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
[1]季 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中国青年报[N].2006-11-27.
[3]刘晓晨.太极拳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3(8).
[4]练太极拳为什么能使人精神饱满 [EB/OL].http://www.taijimiao.com/show.asp?id=1490.
[5]吴卫军.普通高校太极拳选修课理论文化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4(3).
[6]崔黎明,李 斌.太极拳的现代价值诠释[J].搏击·武术科学,2010(5).
[7]李 宁,董业平.太极拳:现代人紧张情绪的动态缓冲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40:48-50.
[8]张均予,徐美琴.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