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探讨

2014-10-27陈浒

武术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危机指标体系

陈浒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武术作为一朵最灿烂的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代表。但建国以来传统武术的消亡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不断推出的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也是为了能够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范铜钢,虞定海等人的研究认为:当下传统武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一套完整的传承体系,缺乏一套符合传统武术传承的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1]所以如果能建立一套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预警,对濒危的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抢救,必能在传统武术的传承上收到更好的效果。预警是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理论,而预警机制是预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当传统武术传承的危机出现时,可以通过对预警指标的监测,及时的进行反馈,通知政府机构、传承人、保护系统等组织对传统武术的传承进行保护处理。

1 传统武术传承发展预警机制的内涵

1.1 “预警”理论的主要内容

“预警”一词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是指为了应对突然袭击的防范措施。当发生突然袭击时预先发出警告,提醒主体作出相应的对策。现在预警的含义有所扩大,范指一切具有预测、警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已在社会政治、宏观管理与环境保护、经济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说预警是组织的一种信息反馈机制。“预警”在《辞海》上有警告之义,率先警告、提醒被告人的注意和警惕。陈敬良、李川等人认为:“预警,从字面理解,预是指预测(forecast),警是指警示(caution),综合起来就是通过精心预测后严肃提出的告诫方式。”[2]汤道湘认为:“通常意义上,预警就是事先发出警告,提示人们注意本系统在运行中即将出现的不均衡状态、突变事件和无序结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将系统推进到一个新的结构状态。预警是监测的目标之一,是监测结果的一种反映形式。”[3]

鉴于上述说法,我们认为预警就是提前预防、预测即将或以后产生的不良后果,事先对主体发出警告、警示。它的特点就是提前警告,防患于未然。预警研究主要是基于被预警对象运动的必然性、连续性、可预见性及其先行表现行为,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确定一套预警措施。[4]预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指导现在及危机到来的组织与处理,如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应对预案、确定非常规流程、实施预警演习措施、指导制订政策、验证政策运行的有效性以及及时修正政策、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等。

1.2 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的内涵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对机制的这一本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解读:一是机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和为什么由这些部分组成;二是机器是怎样工作和为什么要这样工作。后来被应用到生理学、心理学、法学、药学、哲学和经济学等多门学科中。现在,机制一般是指规范人类偏好及选择行为各种制度的有序运行。[5]机制这个概念,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

所以预警机制就是是指能灵敏,准确得昭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制、制度、网络、措施等的总和,它具有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的作用。危机预警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9]在某种程度上,危机状态的预防以及危机预防比单纯的某一特定危机事件的解决要更加重要,通过预防和预警,我们可以减少更多时间上和金钱上的损失。

1.3 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其传承方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异化,其传承方式为血缘传承、师徒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等。血缘传承是传统武术传承的根基,其他方式均是传统武术传承的因势异化。宗族、宗法制度下的人伦道德贯穿了传统武术传承的整个过程,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6]既然,传统武术的传承是生活在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中国大众社会,那么,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来说,其传承必定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行政机制因素、经济因素、传统武术自身的因素、文化因素、社会等因素。这些时刻在变化的影响因素总是左右着武术传承的各种形态,这也说明了对传统武术的传承进行预警是有必要的,也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其基本涵义就是在公共行政管理学的预警管理基础上,以传统武术传承的影响因素为根本出发点,构建传统武术传承指标监测体系,通过对传统武术传承指标变化的监控,对传统武术传承产生的危机进行及时的反馈,根据其危机程度作出警报,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传统武术的传承进行超前的预测和干预,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出现更大的危机之前采取措施,解决传承出现的问题,促进传统武术更好的发展。其实质就是对传统武术的传承的危机程度的评判,其目的就是对传统武术传承的危机进行及时的识别,为传统武术更好的传承进行超前的预控,以便于我们在进行传承和发展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传承的危机并进行一定的调控。

2 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设计原则

由于传统武术的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和群体间等存在比较大差异,各种武术流派拳种的具体传承也有具体的不同,为了提高传统武术传承发展预警机制的有效性、科学性,传统武术传承发展预警机制的设计思路上,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2.1 全面性原则

就是要全面考虑传统武术传承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围绕传统武术“人”的传承影响因素。预警系统和指标模块要全面覆盖武术传承系统的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到影响武术发展的外部动因,也不能忽视及其关键的内部要素,既要注重指标的测量,又要兼顾未来发展的预测。

2.2 可量化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定,要基于翔实的调查研究数据.要充分考究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准确性和讲评价度,制定规范、通用的指标,为后期的传统武术现状评估和未来预测创造。

2.3 可变性原则

所有的评价指标并不都是一成不变多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生活的不断变化,武术传承的影响因素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和转移。一些特殊的复杂的、多变的指标模块,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便能够准确及时的对传统武术危机进行预警。

2.4 层次性原则

根据传统武术预警机制的模型,指标都反映各子系统问的彼此影响互相制约的动态联系。要按照武术传承的层次系统来进行设置,更要理清各个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

3 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管理系统的构成

根据预警机制的基本流程,我们可以确定出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指标检测系统、指标采集系统、专家分析与数据处理系统、控制干预系统四个反方面。

3.1 指标监测系统

指标监测系统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确定传统武术传承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是依据一系列科学方法,经过专家严密论证选择出来的反映传统武术传承现状的一套敏感指标。通过这套指标,可以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进行监测和预警,判断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的趋势。其二,是对指标体系的维护。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及其权重都不是永久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和当时社会形势变化,每个指标的权重都会相应的出现一定的起伏,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维护都应该由专家来完成。

3.2 指标采集系统

指标采集系统不仅仅是要进行传统武术传承危机的信息的采集,还要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将危机信息加工成为可供量化的具体指标,然后进行计算,以便于判断危机的程度。另外,如果传统武术传承的危机信息不能够直接得到时,比如社会大众对传统武术的认同和接受程度的指标,我们是不能通过调查直接得到危机信息的。所以必须围绕该指标体系的内容,建立能起够满足于该指标体系需要的专门信息采集渠道。

3.3 专家分析系统与数据处理系统

对于传承预警各级指标的危机程度和随机出现的各种危机的判定,需要各个方面的专家来进行分析和确定。因此必须建立专家库,确定传统武术传承预警的专家团队,并利用互联网定期向专家们实施德尔菲法调查。充分利用专家的主观判断,通过指标信息的沟通和反馈,达到人与自然相辅相成,使预测意见逼近实际情况。

3.4 控制干预系统

控制干预系统主要是对当前传统武术传承的监测情况进行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必须与专家分析系统相连接,在采集到传统武术传承危机产生的信息后,通过数据处理,专家的分析和确认,得到反馈的结果后,对传统武术传承产生的危机进行总体的掌控,在得到传统武术传承的危机程度之后,相应的采取解决危机的措施和干预。

4 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的基本流程探讨

通过以上对传统武术预警管理系统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运行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指标监测系统和指标采集系统主要任务是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各种预警信息进行监测,监测到传承的信息后由数据处理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汇总,识别传统武术传承的各种危机前兆;然后通过专家分析系统对危机信息的前兆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判断传承危机信息的警戒级别,进而采取一定的干预和措施,这就是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传承的危机能解决,就需要及时反馈到专家分析系统,做进一步处理,进而对指标系统进行改进。由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受到影响的因素复杂,指标的权重也都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对指标监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的系统尤其要注意及时的修复和更改,尤其需要传统武术的专家团队的及时跟进。

图1 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基本流程

5 结语

文章试着从传统武术传承的角度对传统武术传承发展预警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然而,参考文献这种通过“量其影而度其身”的间接的评判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文章着重于对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机制的整个框架的研究,并没有对评判指标的科学设置、评价权重的恰当分配、评判方法的正确选择、定量指标的精确计量及定性指标的客观评价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各种具体的系统模块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一方面,作为一种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传统武术的文化现象有着非常强的隐秘性和不稳定性,有着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武术传承预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深入的探讨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1]范铜钢,虞定海,查安妮.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5):389-395.

[2]陈敬良,李 川,谢 晖.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系统与预警机制 [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3]汤道湘.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7(8).

[4]袁 卫,庞 皓,曾五一.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周 禹.论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7-8.

[6]王 林,赵彩红,黄继珍.传统武术传承的社会人类学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2):21-27.

[7]吴 竹.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2-36.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危机指标体系
传统武术怎么了?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危机”中的自信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