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08-15胡国钦
张 丽 胡国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闻名遐迩的万里长征,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它创造了人类奇迹,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其中所蕴含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更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及科学内涵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凶猛的蚕食我国的领土,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在民族危亡生死攸关的时刻,国民党政府却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策略,调集数十万大军围剿中央苏区。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政府的打压,共产党内的王明等人提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致使第五次的反围剿溃败。1934年10月红军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一组惊人的数字形象生动的还原了历史现实:斯诺曾总结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过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穿越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2]1936年10月10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这艰难之旅,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颂歌,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的环境塑造了人们可贵的品格。一位红军战士回忆道,“一天晚上,大家都没吃东西。剩下最后一把青稞面,我捧到这个面前,这个摇摇头,捧到哪个面前,哪个也不要。我知道,大家都很饿,但都不肯吃。最后推来推去,把青稞面泼到地上,大家都很难过,为了不浪费,我们把地上的青稞面一粒粒拣起来吃掉了。”这种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第二,坚定的信念,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翻越海拔4900米,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时,就“强帮弱,大助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动的抬着走”使每一个战士顺利安全的通过了。有这样一个故事:谢觉哉在长征途中为了轻装,把唯一御寒的毯子都扔了,但始终把一枚“中华苏维埃内务部”的印章挂在脖子上,完好的带到了陕北。这正是坚定的无产阶级坚定信念。
第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牺牲奉献精神。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湘江、金沙江、乌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千山万水,行程约两万五千里,最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将士百折不饶、勇往直前,最后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第四,服从领导、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周恩来曾嘱咐被抽调去红四方面军工作的干部说:“两大主力红军会合,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胜利,但也出现了一些扯皮的事情。你到四方面军后,不但要把份内的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是要顾全大局,做好两军的团结”。[3]这正是红军指战员顾全大局,服从组织的真实写照。
二、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尽管从193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0多个春秋,但是它的独特魅力和对人心的震撼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染力。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第一,学习长征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不畏劳苦,拼搏向上的斗志。第二,学习长征中的坚定的信念、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团结有爱的品格。第三,长征中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大学生学习的光辉典范。第四,长征中的服从领导、顾全大局的精神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第一,把长征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让长征故事感染莘莘学子。“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4]在课堂上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对长征文化的理解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获得全面、生动的发展,首先,要尊重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其特长与优势;其次,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再次,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5]在昔日严肃的、枯燥的课堂增添些许的红色味道,和神圣的氛围。让老师们口语式苍白无力的讲解变得更加的扣人心弦。
第二,丰富校园长征文化内容,积极营造红色精神浓郁的文化氛围。走在校园里,随处可听的是朗朗的读书声,随处可见的是学生们以青春为主题的主旋律。但缺少的是对长征精神的呈现。试想我们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意间的一瞥便是这赫然的红色精神的话,那么理工科的学生们还会对长征精神一知半解吗?所以丰富并完善校园的长征文化内容,积极营造红色精神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长征精神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的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红色文化。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脑甚至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必需品。学生查询的各种信息都在校园网上,甚至各种反应生活琐事的贴吧也随处可见。上网已经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因此,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记者站等传播媒介宣传长征文化是可行的。让学生们一打开网页,赫然的红色主题吸引到他们的眼球,不由的多看几眼,这潜移默化之中便是对其最好的知识传授和精神感染。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以长征为主题的社团文化活动。高校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在有代表性的社团中开展以长征为主题的活动。比如话剧社开展以长征为主题的演出,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这样更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感染力。再如书法协会开展以长征为内容的书法比赛,动员尽量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这也会敦促学生去了解长征。
第五,组织学生重温长征路,让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呈现红色之旅的魅力所在。组织尽量多的学生到某一个重要的长征旧址参观,让这些革命遗迹让新新人类感受到当初的艰难,以及在这艰难中所展现的伟大的长征精神,让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当年的长征虽然不可重现,但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要科学合理的把它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在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当代大学生能否在新的长征路上扬帆起航,再创佳绩;能否把长征精神传递下去,激发自身的正能量是关乎国家未来成败的大事。因此,把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M].北京:三联书店,1979.
[3]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