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理论观照下陶瓷器物名称英译研究
2014-08-15童琳玲邓宏春
童琳玲 邓宏春
一、引言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物化了的文化,同时也是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陶瓷器物名称犹如作品的名片,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作品本身的重要特征。随着陶瓷文化旅游的勃兴,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慕名而来,如何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陶瓷及其蕴含的厚重文化完美地介绍给他们,陶瓷器物名称的翻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陶瓷器物名称的构成及翻译原则
陶瓷器物名称主要由通名与属性名两部分构成。通名,即通用名称,指不同类型(主要以造型分类)的器物,例如:琢器类——瓶、罐、尊等;圆器类——盘、碗、碟等。属性名是名称中重要组成成分,通常表明器物特点,具体包括釉彩、纹饰、器形、产地、年代等信息。[1]
陶瓷器物名称的信息性非常强,其目的在于以最精炼的语言向游客传递作品的各种信息,使他们感知和理解其中承载的丰富文化,从而更好地欣赏陶瓷展品。例如:清康熙洒蓝釉描金花鸟纹花觚,标明了其制作年代(清朝康熙)、釉彩(洒蓝)、纹饰(花鸟纹)、器形(花觚),甚至纹饰的技法(描金)也囊括在内。由于汉英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陶瓷器物名称的翻译不可对原文亦步亦趋,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文字对等,而应在考虑信息的排列顺序、英译后的曲折变化、词义变迁、词义空缺、以及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面,根据外国游客的特殊需求和目的,采取灵活的翻译变通手段。在这一点上,变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三、变译理论观照下陶瓷器物名称英译
(一)变译理论简介
变译理论是黄忠廉教授21世纪初在大量变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原创性翻译理论,是对变译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性的总结。所谓变译,是相对于全译而言的,二者构成一对全新的翻译范畴。所谓“全译”,指整段整句地将全文没有遗漏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主要应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所谓“变译”,常指笔译中因内容的调整或浓缩与否而有不同的形式[2],常用于科技文献和旅游文本等实用文体的翻译。具体而言,变译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3]。变译研究的意义在于多快好省、有的放矢地吸收国外信息:多——单位信息量大;快——传播速度高;好——信息最有效;省——省文本篇幅,省译者和读者的时间。有的放矢是指以最充分最直接地满足特定读者需求为目的。变译理论对陶瓷器物名称英译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二)陶瓷器物名称的变译策略
1.改译
改译,是指对原文有所改变的翻译,包括对原文语言结构和风格的改变,旨在更好地适应译文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习惯。
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是意合语言(parataxis),词汇表意,句法结构松散;而英语是形合语言(hypotaxis),形态表意,句法结构严谨。[4]汉语陶瓷器物名称属性名与通名各组成部分是并列关系,按照“年代+产地+釉彩+形状+纹饰+通名”的关系排列,词与词之间不用连接词,主要靠语意组合。但是在翻译时,为了适应英语形合语言的句法结构,应将原语各组成部分加以调整,将“釉彩+形状+通名”最醒目信息放在句首,通名之后用with结构连接纹饰工艺,再将年代与产地信息单独分离换行,避免译名过长,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此外,汉语里名词无论所表示的数目有多少,词汇均无数的变化,但是英语名词有曲折形变化,即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因此,在翻译陶瓷器物名称时,对名词的单数和复数要仔细核对,以避免信息传达的失误。
例1 ①明 ②景德镇窑 ③青花釉里红 ④龙云纹 ⑤双耳 ⑥瓶
建议译文:①Ming Dynasty(1368-1644)
② From Jingdezhen,Jiangxi Province ③ Blueand-White Underglaze-Red ④with Dragons and Clouds ⑤Double-Eared ⑥Vase
例2 清光绪粉彩花鸟纹蒜头瓶
建议译文:Famille Rose Garlic-headed Vase with Flowers and Birds,Qing Dynasty, Guangxu Reign(1875-1908)
2.减译
减译,是指对原文信息有所删减的翻译。汉语陶瓷器物名称言简意赅,在翻译成英语时,也应力求简洁,这样就可以减轻外国读者的阅读负担。陶瓷釉色中的复合色如“矾红”,对普通中文读者来说尚难具体感知和确定,在翻译时,为了扫除“矾”给外国游客带来的阅读障碍,可将“矾”略去不译而只译出主要颜色“red”。又如陶瓷纹饰,外国游客在欣赏瓷器时可凭眼睛观察到,在翻译时,“纹”可省去不译,只译出具体的图案即可。
例3 清宣统矾红描金云龙纹盘
建议译文:Red Plate with Clouds and Dragon in Gold Tracery,Qing Dynasty, Xuantong Reign(1909 -1912)
例4 元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瓶
建议译文:Blue-and-White Lidded Octagonal Vase with Wave and Dragon,Yuan Dynasty(1271-1368)
3.增译
增译,是指对原文信息有所增加的翻译,目的在于使外国读者更充分地了解陶瓷作品背后隐含的文化信息。一般来说,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中需要增译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1)词义变迁需转换
在中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长河中,一些器物在初期具有很强的日常实用功能,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用品,这种器物名称词义的变迁在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中需特别加以注意。例如,“觚”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在商代和西周甚为流行,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不再用作酒器,而发展成为体现主人财富以及品味的盛花的装饰用品。因此,早期的青铜器觚可译作Gu,wine container,而晚期的失去酒器功能后的瓷器觚,应译作Gu-shaped vase。
例5 清顺治五彩花卉图觚
建议译文:Ploychrome Gu-shaped Vase with Flowers,Qing Dynasty, Shunzhi Reign(1638 - 1661)
(2)词义空缺需阐明
陶瓷器物纹饰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古代瓷器的装饰花纹,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表意和象征手法寄托吉祥寓意。[1]但是,这些纹饰是中国所特有的,在英语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物。由于汉英巨大的文化差异,在翻译时就容易出现词义空缺。例如,“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因而这两种动物经常被用作陶瓷装饰题材,用以表现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又如,陶瓷纹饰与中国宗教的关系也难分难解。陶瓷器物上有一种纹饰叫“八吉祥”,又称佛教八宝,是象征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在翻译时,不能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将陶瓷器物名称译出,而应该对“蝠”、“福”、“八吉祥”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含义加以阐明,以弥补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缺省,使外国游客更好地欣赏中国陶瓷器物。
例6 清雍正粉彩蝠鹿纹盘
建议译文:Famille-rose Plate with Bats(Sharing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 Fu for happiness)and Deer(Sharing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 Lu for salary), Qing Dynasty,Yongzheng Reign(1723-1735)
例7 清雍正青花八吉祥纹盘
建议译文:Blue-and-White Plate with Eight Auspicious Buddhist Images,Qing Dynasty,Yongzh -eng Reign(1723-1735)
(3)文化负载词需补充
文化负载词是指蕴含社会文化含义的词汇,为某一特定文化所具有,相对于另一文化来说比较陌生,在翻译实践中,要对这类词汇补充相关的文化信息,使外国读者能领略陶瓷器物背后蕴藏的厚重中华文化。例如,“佑陶灵祠”是指为了纪念窑神(又称风火仙师)童宾而修建的祠堂。传说他为了反抗太监潘相的残酷统治,纵身跃入窑中,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瓷器的烧造成功,挽救了众多窑工的性命。在翻译这一负载独特神话的文化词时,应该在有限的空间里对童宾的身份做一补充。又如,陶瓷纹饰经常借用一些历史故事作为题材,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萧何追韩信”这一汉代历史故事出现在陶瓷纹饰上,不为一般外国读者所熟悉,这时就应该加上相应注释对萧何和韩信的身份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例8 清雍正青花缠枝莲纹“佑陶灵祠”扁
建议译文:Blue-and-White Hanging Board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You Tao Ling Ci”(Memorial Hall of Kiln God, Tong Bin)and Interlocking Lotus Branches,Qing Dynasty, Yongzheng Reign(1723-1735)
例9 金三彩萧何追韩信纹枕
建议译文:Tricolored Porcelain Pillow with Xiao He Chasing and Persuading the Stay of Han Xin(Xiao He, the Prime Minister, and Han Xin, a most significant member of the brain trust of Liu Bang,the first emperor of Han Dynasty),Jin Dynasty(1115 -1234)
四、结语
陶瓷器物是物化的文化,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本信息,陶瓷器物名称概括了作品本身的主要特征,是其门楣和眼睛。在当今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由于汉英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陶瓷器物名称的翻译应遵循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采取改译、减译和增译的变通手段,以使中华陶瓷瑰宝更好地走向世界。
[1]杨红英,马海滢.博物馆瓷器展品名称英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2,(3).
[2]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赵善青.汉英语言的意合与形合[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