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和培养的思考
2014-08-15程新明许才军黄声享
程新明 许才军 黄声享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一、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计划和培养计划的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彻底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和实际落实两大规划纲要的重大改革科研项目工程,也是再次促进我国由工程师培养和教育大国迈向工程师培养和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2011年6月份,武汉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担任主任,副校长李斐、水利水电学院院长谈广鸣担任副主任,相关工科学院(系)院长(系主任)或副院长、国家测绘局人事教育处处长王久辉、国家电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向海平等担任委员。
在专家委员会会议上,专家们遴选出测绘工程等6个专业,参与教育部“卓越计划”申报评选。与会的专家委员会成员还就《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修改意见以及建议。2012年2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其中我校测绘工程等专业被批准加入卓越计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公布批准了实施2012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项目名单,其中我院申报的两个项目获批,分别是“武汉大学-东方道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建设经费350万元,这是我院全体教职工长期致力于本科教学的改革而取得的重大建设项目成果,为我院本科教学提供了优良的办学条件和大力的教学支持。为我院全体教职工继续深入教学改革和坚定教学改革信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二、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计划和培养计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稳固完善合理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和培养方案
以“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和培养理念为基础指导思想,以测绘工程专业实际操作教育和培养标准为依据,以测绘工程行业发展对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需求相关企业相结合,以测绘专业实际操作工程为背景,以测绘专业实际工程技术的改革更新为主线,创新教育和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测绘专业实际操作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引领我国由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等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大国迈向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等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强国。
以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和注册测绘师等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后备人才为教育和培养目标,强化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教育和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较强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关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全面的测绘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熟悉与测绘工程专业相关的管理知识与法律法规知识,具备能够解决测绘工程专业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强烈意识和专业技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倡导“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级人才需求氛围,努力提高教育和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级人才的教学能力和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教育和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高级人才需求的教学队伍。
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和培养体制实行全日制的学习体制,采用“1+2+1”形式的4年学制,即1年在校通识教育,2年在校专业理论学习,1年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1+2+1”形式的4年学制对于教育和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级人才具有极大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2、建立稳固和合理完善以研究为基础的产学研新型教育和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人才的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一直倡导和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化传授和书本的绝对作用,极大的忽视和弱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学培养手段单一,僵化刚性的教学体制使得因材施教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高校僵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千人一面,缺乏特色、个性和创新意识以及创造力。所以,必须对传统僵化刚性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理性合理有效的改革,致力于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以积极主动地态度去获取和掌握新知识、新观念、新技能、新方法,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应的学术研究探讨活动中去,大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与此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大力加强师生的有效互动和双向交流,形成良性循环的师生互动交流机制。把高等学校教育打造成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温床。
在高等学校教学模式中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校外产学研结合,充分调动和优化工商企业界、实际工程界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领域的各种有效资源;第二校内产学研结合,建设完善和有效利用校内的科研及教学研究基地、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校自身所拥有的各种有效资源;第三教师讲授产学研结合,将教师自己从事科学研究、参与服务社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成果融入教学。通过大力建设和完善这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以积极主动地态度去培养和掌握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营造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这种氛围中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过硬的专业素质的“卓越工程师”等极具专业性的测绘专业人才。
3、提高和加强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领域内具有专业性的继续教育能力和积极有效的校企合作
面对全球经济领域与科技领域的多变快变性以及复杂性,各领域各专业的各类人才在大学所获得和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可用寿命将会随着这一趋势的加强而大大缩短,职业的稳定性也会随之产生多变性,于是对各领域各专业的各类人才进行专业的继续教育显得日益重要。因此高校应当与企业界采取密切的有效的合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继续教育的事业中去,并由此反过来对本科教育质量的改革与提高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企业学习环节是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最重要的培养环节之一。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企业学习阶段应掌握测绘工程及相关领域大中型企业的运作程序和企业人力资源、生产技术、企业规划与发展等主要部门的管理方法,获取测绘工程及相关领域企业的系统的管理知识;掌握多种测绘仪器在实践中的实际操作以及故障排除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具备能够有效解决测绘工程专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具备测绘产品社会化服务的强烈意识和专业技能。通过企业实习,学习测绘项目生产、管理及测绘企业基层管理程序,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参加测绘项目设计、生产和管理,使学生能够从各个方面合理有效的主动培养工程素质掌握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合理有效的主动培养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大学能够真正地培养造就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测绘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
只有按照本标准培养,达到与本标准配套的培养方案的要求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方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了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的要求时,方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且要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
4、加强测绘工程专业卓越测绘工程师教育培训教学队伍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面对当今社会迅猛的发展局势,时代要求我们建立起一支拥有专业测绘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测绘仪器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具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的强大的卓越测绘工程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培训的青年教师队伍。联合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雄厚的测绘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湖北省测绘局第一测绘工程院、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拓普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强大的工程实践培训队伍,组建卓越测绘工程师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并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专业教师工程经历培训。
(1)现有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提升
与企业联合培养单位全面展开合作,加强教师参与实际项目的引导与管理,把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工程实践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评估体系。鼓励教师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并精选重大工程项目,派出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提升其工程能力。
(2)聘任校外企业中高水平兼职教师或联合指导教师
结合专业实践基地建设,联合测绘行业知名企业成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聘任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或联合指导教师,参与授课。并建立联合指导教师专家库,完善联合指导教师的资质标准及认证制度。
(3)具有实际工程经历的青年教师引进
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优先引进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具有丰富工程管理经验的高层次师资,并从事专业课程的教学。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青年教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