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下嫁之谜
2014-08-15刘东伟吴金龙夏建波
刘东伟 吴金龙 夏建波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引言:太后下嫁的传闻首先起因于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皇叔多尔衮被加封为“皇父摄政王”。这个称呼使人们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大家认为,皇父这样的尊称是皇帝对自己亲身父亲的称呼,而多尔衮只是顺治皇帝的十四叔,因此多尔衮要获得这样的尊称那就得皇帝之母屈尊下嫁。历史上对孝庄太后下嫁有着众多说法,目前来说“未嫁说”和“下嫁说”作为主流。现在就来探讨一下。
一、太后下嫁之谜的两种观点
对“太后下嫁”的故事,野史中记载很多并且很详细,但是清朝的正史《清史稿》等史料却根本未见其丁点的记载。因此,有关太后是否下嫁众说纷纭,各种故事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我们可以把有关太后下嫁的说法分成“下嫁说”与“未嫁说”正反两方。经过详细的对比,大致有六个方面,是争论最激烈的。
二、太后下嫁之谜的线索
第一、在皇太极去世后,孝庄为了能让儿子福临登上皇位而被迫下嫁。但这个观点遭到了反方反驳。因为当时让福临继位是经过复杂的权利斗争而提出的一个折中的办法。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驾崩。《清史稿》载:“是夕,亥时,无疾崩。”关于皇位的继承问题,当时清朝的八旗旗主,也就是皇太极的五个兄弟和一个儿子最有发言权。其中,主要是当时的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之间的争夺最为激烈。豪格是皇太极长子 ,两黄旗旗主,战功赫赫,皇太极昔年为加强集权,把原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夺到了自己手中,形成了以两黄旗加正蓝旗为核心的皇权势力,加上豪格身为先帝长子,继位的可能性极大。而多尔衮战功更加显赫,自掌两白旗,加之其同父同母的两个兄弟为后盾,甚至连正红旗,两蓝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支持多尔滚。两方竞争非常激烈,一场皇位的争夺战一触即发。最后,两派只好接受让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的折中的办法。由此可见,太后为了儿子继位而下嫁多尔衮的说法站不住脚。
第二、就是顺治皇帝关于对多尔衮的称呼变化的问题。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的称呼由最开始的叔父摄政王到最后的皇父摄政王。前文也提到过,这是“太后下嫁”传说的由来。
正方认为,因为皇帝即称皇父,那就是皇帝父亲的意思,那么皇帝的母亲——太后理所应当嫁给了“皇父”。可反方认为,虽然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但是这仅仅是个尊称,与当时多尔衮的权利相符,并无其他,如果因此就说明太后下嫁多尔衮未免牵强。
第三、也有传闻说顺治曾有谕旨赐婚,而且据说当时很多人都见过这份诏书。但事实上这份诏书至今不见,正史也未有过任何记载,因此虚构的成分居多。有观点认为这份诏书或许历史上真有,但之后的皇帝可能认为太后下嫁这件事并不光彩,所以把一切有关太后下嫁的文史资料全部毁去。
第四、蒋良琪的《东华录》中说,多尔衮经常自由进出皇宫内院。要知道在当时,皇宫内院一般不得召见,是不允许大臣随意进出的。因此可以推测出太后下嫁与他,他自然可以随意进出。可是,也不要忘了,他当时权倾天下,皇帝都不敢对他说声“不”,要进出皇宫内院也不在话下。而也正是他进出皇宫内院证明了太后没有下嫁,因为太后既然嫁给摄政王,当然要住在王府,还用多尔衮到到皇宫内院吗?
第五、前明遗民张煌言收录在《奇云草》中的《建夷宫词》中写道:“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建夷指的是建州之夷,清朝就是建州女真族发展壮大起来的。觞是指盛酒的杯子,合卺指成婚,慈宁宫是太后住的地方。从这首诗的意思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描写的就是太后下嫁的故事。但反方反驳说,张煌言是前朝遗民,至死都在抗击清军,想收复大明河山。
第六、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七十五岁的孝庄太后病逝,按照旧俗,孝庄太后崩逝后,理应回到盛京(沈阳)皇太极的陵寝——昭陵,与先夫皇太极合葬。然而事实上,她没有葬到沈阳的昭陵,也没有葬进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以孝庄太后名望之大,身份之高,她的陵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令人费解的现象?根据《昌瑞山万年统志》档案中记载,她曾经说过她死后,因为皇太极已经入葬地宫之中了,她不忍心再把地宫打开,她又不忍心离开她的儿子和她的孙子,所以她希望葬清东陵这个地方。但这个理由能够解释孝庄违背常理的做法吗?有些人就开始认为是由于她曾下嫁给她的小叔子多尔衮,这非常不光彩,因此把她葬在皇陵风水围墙外面,来为她的儿子看守皇陵以示惩罚。但反方认为这些都是一些人捕风捉影的猜想,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孝庄太后的陵寝之谜和下嫁之谜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因此不足为证。
结论:根据以上六点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两方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我认为太后下嫁是真的。然而,我觉得这之中的原因却不是这么简单。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在多尔衮大权独揽,严重威胁孝庄太后儿子顺治皇帝的皇位时,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她希望通过她的下嫁为儿子换来时间,让儿子积攒足够的力量能与多尔衮抗衡,以免皇位被多尔衮篡夺。因此,我认为太后下嫁确有其事。
[1]赵而巽. 清史稿. 北京:中华书局. 1977.
[2]徐珂. 清稗类钞. 北京:中华书局. 2010.
[3]蒋良骐(清). 东华录.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4]张煌言(明). 奇云草. 浙江:宁波出版社. 2005.
[5]布兰泰原(清).昌瑞山万年统志. 民国(1912-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