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主流教学理论浅析
2014-08-15金培玉
金培玉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通过以“英语阅读”“英语泛读”等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搜索后,搜索结果非常多,有近300篇,然后进一步缩小至英语专业本科的范围后,再筛选掉很多教学感受类的文章,关于教学理论方面的论文很少,涉及到的教学理论有:任务型教学法,认知理论,语言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构建主义,图示理论,其中,图示理论的篇数是最多的。本文将针对国内学者及一线教师关注比较多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作简要分析。
一、图示理论
图式理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该理论认为,大脑里已有的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预测,已经在大脑中构建了一个知识建构,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会以一定的关联联系起来,这个知识建构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图示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本文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而只提供了一种关联,读者利用这种关联,与自己的知识建构相联系,进而对作者的原意进行构建和解读,因此,阅读过程是一个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有互动的过程。那么,有效的阅读就需要读者有能力将文章提供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建构进行关联,而阅读过程也就不仅仅是对词意的判断,句子的解读和文章的理解了,这些思维活动都需要涉及读者自己的知识建构。
同时,还要区分两种图示形式: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内容图示是指文章话题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如与核能有关的话题,而形式图示是指文章形式、修辞结构和文章体裁方面的背景知识,如新闻报道,小说,学术论文等等。如果读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感到难以理解或者非常困难,主要可能就是读者自己的知识建构中没有合适的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当然,也有可能是作者在文章里面给予的关于形式图示和内容图示的线索不清楚。
图示理论对于英语阅读课的指导意义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的构建。内容图示方面,要引领学生就不同题材的背景知识进行的广泛了解,这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可适当选择一些汉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先充电,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各方面知识有所了解,同时,结合社会当前热点话题进行补充。而形式图示方面,需要教师依托教材,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讲解不同的单元,和学生一起概括学习出对应体裁的文体特征,再进一步学习用这些特征去解读同类别的文章。
二、输入假设
输入假设是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在他的理论假设中有三个要素:
第一,语言是习得的而不是学来的。即通过学习者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后获得的。这里有两个重要观点:习得而不是学来,和可理解的输入。首先,习得而不是学来的,这个观点提升了语言输入的地位。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中,听和读是语言输入的途径;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途径。Krashen的理论强调了在语言学习中听和读的重要性。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环境,提供大量的听力输入以及阅读输入。其次,什么是“可理解的输入”?它是指输入语言的难度和量相比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而言稍微高一点点而已。这也就是“i+1”公式,这里的“i”指的是input,代表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而语言输入的难度和量不能大大超过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即i+2/4/6,又不能等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即i+0,也不能低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学平,即i-1/3/5。只有当输入的难度和量略高于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的时候,才是最有效果的,才会一步一步地前进。在前面的“习得观”中,Krashen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但并不是随便什么输入都可以,所以,在随后的“可理解输入”公式中,他提出了对语言输入质量的控制,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输入假设的核心内容。
第二,言语行为是语言学习者自发产生的,而不是直接教会的。这里提到了语言学习的“静默期”,主要是在初期语言学习过程中,学者习主要是在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尚不具备语言输出能力,因此,会有一段时期语言学习者很安静,很少用目标语言去说甚至是去写。而当语言学习者获得足够的输入,当他觉得可以说了,就会自然产生言语行为。Krashen的这一观点对英语口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本文暂且不做探讨。
最后,语言输入里面不能包含人为语法控制行为。自然状态下,语言是什么样的就直接给学生输入。这就好比是给幼儿喂饭,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咀嚼消化,而不是大人先嚼烂再喂给孩子。这一点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主要是体现在阅读材料来源上。最好能选择原汁原味的阅读材料来源,比如,英美国家出版的报纸、杂志、书籍等等,引进到国内后,可以依据“i+1”公式,直接选取合适难度和合适的量,给学生阅读。
三、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分析理论。在英、美国家最早进行语篇分析的是Z.Harris和T.F.Mitchell;德国语言学家对语篇分析理论也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虽然近年来,对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课题很多,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各研究者之间的差别不大。语篇通常指句子构成的更大的意义单位,如段落、会话、采访等。而无论是哪种语篇,其中的语言都必须语法正确,并且语义连贯。语篇通篇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论题且不仅句子之间而且全篇都应合乎逻辑。对一个语篇进行分析可以在多个参数上进行分析:
(一)衔接。衔接是指语篇中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语法上或者词汇上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句子内部的,也可能是句子之间的
(二)连贯。连贯是指语篇中的话语的语义或者文本中句子的意义的关系,这种关系与语篇涉及的共有知识有很大关系。
(三)篇章结构分析。虽然不同语篇的内容之间有所不同,但其结构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组织起来的,因为作者对于特定的题材一般会有特定的思路。
语篇分析理论主要侧重于从语言因素的角度来影响阅读理解。语篇层次的外部分析,实际上是对语场、语式方面进行分析,即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要求学生不要停留在词句学习的水平上,而是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入手,学习并掌握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篇层次的内部分析是对实现语篇的语言手段展开分析,不仅要语义的基本单位即小句的功能进行分析,而且要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语用功能,探讨的是如何运用篇章衔接的手段分析语篇,如何应用篇章中的组织结构模式及话语标记去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章中是如何产生意义的。语篇分析理论从语言知识的角度在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上进行全面分析,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对于三本院校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里面对英语阅读课作了仔细的说明: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大纲对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可以看出,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也就需要不是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而是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使之为课堂教学而服务。
三本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相对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不仅英语水平若,相应的,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差一些,那么在三本院校的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堂上,该如何有效运用这些不同的教学理论?
第一,图式理论。根据图示理论,将学生的旧知识体系与当前所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对于当前所学内容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那么,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建立联系。
第二,输入假设。学外语的学生很多对阅读英语资料有心理恐惧,更何况三本院校的学生。那么,依据输入假设。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难度合适的材料,学生读起来就没那么困难,题材有趣的内容,学生也更愿意读,长度合适的篇章,学生读起来更不会受尽折磨。而对三本院校的学生,困难主要体现在词汇量上。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先要对学生词汇量进行摸底,并依据i+1公式,选择合适生词量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第三,语篇理论。三本院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微观字句层面跳出来,来到语篇层面,去把握作者的通篇思路,达到最后的完全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对学生的前期预习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因为只有充分的预习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语篇分析,才会对学生的有大的提高。但是毕竟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在学生在基础阶段的学习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预习并养成习惯。
最后,英语阅读(泛读)教学的核心就是两个词:“Extensive”和“Reading”。传统阅读的课堂很容易就上成了另一个精读课,而阅读教材的文章与精读文章不同,生词量更大,文章更长,而课时又短。最后,老师累,学生也厌倦。因此,阅读的课堂,要依据这些理论,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料给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而不仅仅阅读教材上的一两篇文章。同时,帮助学生选择难易度合适的书籍和报刊读物,并在课堂上设计读书会,或者热点话题讨论甚至辩论等等,不仅极大地增添了阅读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促进了学生课下更广泛的阅读。
[1]华惠芳.阅读理解中的预测和联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2]洪岗.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外语,1994.
[3]苏勇.兴趣型阅读教学模式探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1.
[4]张君棠.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理论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5]赵崇华.思维模式与篇章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