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池的黎明

2014-08-15潘玉渠

四川文学 2014年15期
关键词:城池散文诗

潘玉渠

1

太阳背后,便是黑夜。

在城池上空流淌亿万年的星河,其实早已水土流失,泥沙俱下了。

孩子们仰头去数的也不再是那些一眨一眨的眼睛,而是开始将日夜往还的飞机,以及蛊惑视线的虹霓,当作夜空最炫的精灵。

时代的歌者,从来未曾噤声,只是他们的旋律,少了那种原生态的干净质地。

生活开始被铜臭与香水绑架。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病态的情爱,高亢的呻吟;在羞耻边沿上的逡巡、引诱,乃至彻头彻尾的放纵,开始代言这座城池的内心。

其实我们所追逐的欲念,正是思想的软肋,灵魂的死敌。

让人类晕头转向的物质,肿胀着每一寸土地。关于精神,关于内涵,我们不过是利用千万广厦与横流于街衢的油腻,装潢着心灵金玉其外的荒凉腹地。

2

天蒙蒙亮,城池便醒来了。

听觉中,被工业文明稀释的鸡鸣犬吠,早已没了底气。街道上只有吆喝的商贩、爬行的车辆,以及蒙尘的行道树,勉强证明着生活的存在。

推窗,远眺。江上没了桨橹摇曳的画面。

一条浑浊的水线由北而南,默不作声,小心翼翼,仿佛如果翻出一朵浪花,便会惊起人们的诧异与恐惧。

我可以想象最初的这里,草木广袤,水流清澈,打鱼人在晨曦中甩出渔网,他们一边打捞生活与梦想,一边倚靠着时光,让自己在这片水域中悠然地老去。

而如今,这些不过只是遥远的片断,连一丝影子都寻不到的场景……

3

肩背书包的孩子,蹦跳着穿梭于车流与尘埃之中。

他们面带微笑,向着知识的殿堂奔跑而去,幼小的年龄,足够忽视周围粗糙和庸俗的风景。

是的,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睛与心灵,还无法质疑视野的底色。

而成人的世界,则会蓄养许多深刻的体验。或好或坏的事物,让我们懂得生活不是抽象的美学,而是朴素的真实。

只有置身于柴米油盐的滋味里,思想才不会被幻想隔离。

每一个人,都应该脚踏实地地去践行醇厚与简约。带着对真善美的渴求,像一座城池那样,无论在山洼,还是高原,都能够以本真的面目,迎接东方的曙光。

4

时间在与野兽同行。它们一样的凶残,一样的粗暴。

垂挂在山崖间的清泉,以及隐居在谷涧中的花蕾,尚且会遭遇摧毁,更何况一座兜售世俗的城池。

在时间悄无声息的奔走中,我们可以看到进化论昭示的文明,以及它不可饶恕的反作用。暴力的滋长,像水葫芦侵占一片水域那样肆无忌惮;侵夺自然的标语,隐匿着贪婪凶徒的诡计,竟被堂而皇之地塑造成了发展的动力。

像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表情,像阳台上防盗的栅栏,像虚伪的猫眼以及尖锐的门铃,这些被人类赋予防卫色彩的帮凶,其实也是自我否定的证据。

我们不信任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不相信自己可以像贤者一样伟岸、从容、淡泊……

5

尘世之中,有沟壑纵横的故事,便有沟壑纵横的人。

我们能从心里拧出多少金子和慈悲,又能从眼睛里截取多少光明与温暖?是每一个人都不可回避的命题。

总会有人像花一样绽放,孤独地觉醒。给予自己良知,给予自己愧悔,给予自己关于人生意义的独白。

或许面朝大海的人,会向往高山之巅的那份空旷。

将自己放置在另外一个角度,视野所及之处,并不再那样凡庸和单调。

我们一边创造文明,又一边摧毁自然,异想天开地将伟大与羞耻熔于一炉。

而最终,我们所热爱的,所厌烦的,所认为理所当然或者莫名其妙的事物,都会轮番抵达我们面前的评判标准——

以检验人心到底有多少纯度。

6

人类强加给城池的美梦,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彻底破裂。

自欺欺人的伎俩,迟早会被现实揭穿。好像人类早已习惯了不知羞愧和死不悔改。面对自己创造的黑铁时代,兀自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城池暗地里抽泣,它诅咒命运与时代,期待拯救与解脱。

我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里,用刷漆的方式,医治这个溃烂的世界。我们只有付出理性,善解城池的心意,才能逐日弥补过去的罪恶。

要想让蓝天复苏,让草茵重绿,让枯树回春,让大雪诠释冬季的圣洁……

我们就必须归还城池应有的黎明。

潘玉渠,1988年生,山东枣庄人,西南大学历史学硕士毕业,现为中学教师。作品散见于《散文诗世界》《散文诗·校园文学》《星星散文诗》《中国诗人》《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并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3年卷)》《中国散文诗人(2012年)卷》《2012年中国散文诗精选》等。

猜你喜欢

城池散文诗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老卒豪言护城池
喜讯
宋代城守积极防御思想
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
蜕变
镜花缘(8)
散文诗的存在—序陈志泽《散文诗艺术技巧例话》
金达-爱德杯国际散文诗大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