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块墓志铭看清代台湾的三次民运

2014-08-14黄毅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彰化县周全清军

黄毅

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展厅中展示一块墓志铭,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考公生平,自安溪徙家淡水。乾隆五十一年,台有林逆之乱,淡水驿骚,公应募为义民首,倡以靖地方。迨六十年,復有陈周之变,淡民因饥震动。公倾家财以赈民食,遂戢漳泉粤祸端,淡水分府上其功荣,加赐赉,公仍退让不受。及嘉庆十二年,蔡逆乱后,守淡口炮台者以淡水原系私口,不许商船载米内渡。公以淡水乃产米之区,为漳泉利赖,因历呈列宪,奏准三口通行。……”(已校正)。本文就铭文中提及的“林逆之乱”、“陈周之变”、“蔡逆乱”三次民运进行比较,以求有所发现。

1 林逆之乱

“林逆之乱”指的是乾隆51年至53年(公元1786至1788年)由林爽文领导台湾的农民起义运动。

林爽文,平和县板仔人。乾隆38年(公元1773)随父渡台,居彰化大里杙庄(今台中县大里市),据传以耕田、赶车为业。

乾隆中期,台湾贪官横行,官吏腐败,台湾府“贪婪之吏,以宦为贾,舞弄文墨,剥民脂膏,三年报罢,满载而归。”官员任意亏缺国库,广大人民对清政府的统治日益不满。与此同时,台湾天地会组织在迅速扩大,人数不断增加,天地会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抗击清朝统治、惩处贪官污吏的民间势力,因此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乾隆51年7月(公元1786年7月),清政府下令解散天地会,到处搜捕天地会成员。官府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滥杀无辜、民众哀号一片。林爽文在林泮的劝说下不顾林姓宗亲反对,毅然率众在彰化大里杙庄(今台中县大里市)揭竿起义号召百姓“剿除贪官、以保民生”。

乾隆51年11月27日(公元1786年11月27日),林爽文率众袭击了大墩,歼没了驻扎在此的清军,杀死了知县俞峻等官吏。29日,攻占彰化,杀死知府孙景燧、同知长庚等。林爽文领导的起义队伍节节胜利,民众纷纷响应。12月,林爽文在眾人的推举下,称“顺天大盟主”,在彰化创建了所谓的农民革命政权。接着,发兵攻克诸罗、淡水等地,杀死多位地方官员。

乾隆52年1月(公元1787年1月),清政府调集四千福建兵支援台湾,因指挥不当缩守府城,无法剿灭起义军。10月,清政府命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平台大将军,调集二千湖南兵,三千广西兵,二千贵州兵,二千四川屯练兵,共计九千人入台剿灭叛军。

乾隆53年1月(公元1788年1月),起义军与清军先后交战于八卦山、牛稠山、大里等地。清军以拥有的枪炮、训练有素等优势击溃起义军,林爽文率部败走集集,后逃小半天,清军采用绕山抄击,抓获林爽文,解往北京,死于乾隆53年3月初十(公元1788年),时年32岁。

2 陈周之变

“陈周之变”指的是乾隆60年(公元1795年)由陈周全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

陈周全,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在台湾生长,天地会会党,曾于乾隆57年(公元1792年)回福建参与天地会的陈苏老案,事败后逃回台湾凤山,以卖糖为生。乾隆60年3月(公元1795年3月),与凤山陈光爱等结会谋反,事发后逃至彰化湖仔庄。

乾隆60年3、4月(公元1795年3、4月),因大陆米价飙涨,商家纷纷来台强购,造成台湾米价上涨3、4倍,彰化等地甚至发生聚众抢夺之事,社会动荡不安,陈周全与潮州人陈光辉、漳州人黄朝等人预谋作乱。陈周全诡称,内地朱一贵之后朱九桃有海船数千,将于5月3日抵达鹿港,令旗书“大盟主朱”。4月30日夜,陈周全率众进攻鹿港,当时鹿港内的众多“罗汉脚”游民,他们拋砖掷土,以助声势,陈周全等随即攻占鹿港,曾严厉镇压天地会会党的北路理番同知朱慧昌,当场遇害。5月2日上午,陈周全续率众围攻彰化县城及其旁之八卦山,时值大雨,官兵枪炮失效,八卦山失守,彰化县城亦被攻克;后两次攻打斗六,均被千总龙升腾以枪炮击退。5月5日午后,陈周全计划自彰化县城攻打巡检衙门(今在台中县丰原市),当晚驻扎于彰化县城东门外的柴坑仔庄。田中央社(今彰化县田中镇)武生林国泰于6日晨率义民进袭,陈周全等大败,同党四散逃走。7日,林国泰率数百义民进入彰化县城,配合鹿港禀生杨应选在城内招募义民,一举收复彰化与鹿港,陈周全一伙溃散后,其本人只身逃至小埔心(今彰化县埤头),11日被擒送官,后在台被凌迟处死。

3 蔡逆乱

“蔡逆乱”指的是乾隆59年到嘉庆14年间(公元1794年到1809年)由蔡牵领导的起义运动。

蔡牵(公元1761年—1809年),福建同安人。自幼丧父母,家境贫寒。乾隆59年(公元1794年)因饥荒落草为寇,组织船帮,游荡于闽、浙、粤海面,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取“出洋税”。

嘉庆7年(公元1802年),蔡牵率船队攻打厦门的大、小担山,登岸强夺清军火炮13门。次年初,蔡牵在浙江普陀海面遭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所部的袭击,蔡牵败退福建。嘉庆9年(公元1804年)夏,蔡牵移屯台湾海面,突入福建海面,清廷再命李长庚出击,在浙江海面击败蔡牵。嘉庆10年(公元1805年)冬,蔡牵攻占台湾淡水、凤山(今高雄)等地,蔡牵被推为镇海王,率部包围台湾府城。清廷命广州将军赛冲阿为钦差大臣,命李长庚率水师3000渡海入台镇压。蔡牵沉舟鹿耳门港,阻滞清军舰船。嘉庆11年(公元1806年)初,李长庚分路围堵鹿耳门及其附近港口,阻止蔡牵突围。蔡牵趁海潮骤涨、沉舟漂起之际,突围至闽、浙海面。嘉庆12年(公元1807年)底,蔡牵在广东黑水外洋迎战清军,因清军主将战死退出战斗。蔡牵移师远海休整。嘉庆14年8月(公元1809年),蔡牵与清军连续交战于浙江渔山外洋,遭清军围击,寡不敌众,发炮自裂座船,与妻小及部众250余人沉海而死。

4 三次民运的比较

1、从三次民运的原因来看,林爽文是因为“贪官污吏扰害生灵”,陈周全类似,蔡牵是因为生活所迫,下海为寇,到后来对抗官府;三者都是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时候把矛头指向了当局政府,并提出了相应的政治口号:“顺天大盟主”(林爽文)、“大盟主朱”(陈周全)、“镇海王”(蔡牵),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是有组织、有领导、有政治主张、有实际行动的对抗官府的政治武装斗争,可以称得上是起义。

2、从人员结构组成来看,林爽文多为农民、佃户、“罗汉脚”等下层民众;陈周全如此;蔡牵多为台湾当地“土匪”;由这些游手好闲的亡命之徒组成的义军,胸无大志、纪律涣散、烧杀抢夺、并不能形成较大的战斗力。

3、义军具有安逸性。义军成员之所以迁徙台湾,就是因为大陆生活的艰辛,希望生活能有所好转,希望在台湾安家立业,把大陆的神主牌位带到台湾,就是希望在台长期的安居,这样的家族性质造就了这些义军成员在取得一些胜利之后就会放松进取的信心,安逸所得到的荣华,眷恋取得的富贵;林爽文在占领彰化之后,自称“顺天大盟主”,对手下分官设制,游手好闲;陈周全率部攻克彰化后,因雨淋湿衣服,下令各典当暂借衣服,但却变成多人肆意抢夺;蔡牵在嘉庆十年攻入淡水等地后,号称“镇海威武王”,建元“光明”,设文武官制,自称“海皇帝”。

4、从义军起义是的背景来看,清代的台湾长期隶辖于福建省,缺乏专职管理全岛的官员,加以台湾地处海外,官吏畏惧赴台任职。福建巡抚又担任着台湾文武官员的任免,在政情不明下,各层级官员因循掩护,粉饰欺蒙,造成吏治的败坏,对百姓剥削欺压;而盛行于闽粤地区以自保互助及械斗为宗旨结成的异姓结拜组织成为当时百姓遇事寻求帮助的门路了。官吏的贪婪、百姓的怨言、大哥的带头就点燃了起义的火把。

5、從起义的对手来看,镇压者除官府外,还有以乡绅、地主、商户、举人、生员等组成的义民,他们多为社会上有名望的阶层,掌握着金钱、武器等对战争胜负有决定意义的有利条件。

6、从影响来看,林爽文起义前后时间长达15个月,参加人数数十万,它不仅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而且是清代历史上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之后,清朝政府惩治贪官污吏,重新制定官兵驻防制度、官员巡查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治安管理制度,改建城垣,加强统治,如《清实录》:“乾隆53年2月10日谕:现在台湾府厅县,应行改建城垣。”、“乾隆53年4月3日谕:……此时台湾全郡平定……但应办善后事宜最为紧要,常青现已革职,毋庸交办。著福安康与徐嗣曾悉心筹酌,将改建城垣,清厘地畝,添设官弁等事……”、“乾隆53年4月6日谕:……自应令籍隶泉州之兵,在漳州民人庄村附近一带防守,其籍隶漳州之兵,即以防守泉州各庄……”、“乾隆53年4月9日谕:定巡查台湾例”、“乾隆53年7月26日谕:……淡水八里岔距五虎门水程约六七百里……应开设口岸以便商民……”等等。在陈周全起义被镇压之后,朝廷重赏有功义民清廷论功行赏,加官进爵,愿作文武官职者,听从所请送部引见,另有功义民49人,皆给顶戴赏花红银牌,遣散归农,并且免各义民村庄本年钱粮,而对于镇压不利的官员,如查办案情时又漫无头绪的哈当阿,乾隆皇帝先后两次谕令将其交部严加议处。在蔡牵下海为寇到发炮自裂座驾时间长达16年,在此期间嘉庆调兵遣将,查禁口岸,改换台湾戍兵制度,下令在闽建造大船,进行围剿;在镇压之后,查办沿海保甲制度,编查保甲名录,禁止水米火药出口。

从以上的这三次民运,他们的发生时间虽不相同,但却都有一些相同的因素,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官逼民反 清代台湾三大民变》 谢国兴 自立晚报文化出版社

2、《清实录 台湾史资料专辑》 张本政 福建人民出版社 I

3、《清代台湾农民起义史料选编》 中国社科学院历史研究室 明史研究室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11173·72

4、《清嘉庆年间海盗蔡牵犯台始末》 薛卜滋 台湾文化研究院学报

5、《东槎纪略》(清)姚莹

6、《清初民变与治台政策关系──以林爽文事件为例》 田金昌 “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史汇》(二○○六年九月 第十期)

7、《蔡牵事件对台湾筑城的影响》 薛卜滋 台湾文化研究院学报

8、《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下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

9、《清代台湾海运发展史》 松浦章 博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2年版

10、《中国海盗史》 郑广南 华东理工大学1999年版

11、《清代台湾的官僚体系》 许雪姬 自立晚报文化出版社

12、部分资料来源于1996年第4期《台湾研究集刊》

猜你喜欢

彰化县周全清军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伴读机器人
考虑问题要周全
Treatment of Sebacic Acid Industrial Wastewater by Extraction Process Using Castor Oil Acid as Extractant*
论康熙末年清军入藏及阿拉善和硕特的作用
一个“围魏救赵”的出色战例——太平军歼灭清军江南大营之战
清军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