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朔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8-14严泽鹏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公共文化服务农村

摘 要:十七大上,胡锦涛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阳朔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公益性、公平性、公开性的文化机构和文化单位中为农民提供各种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阳朔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项目基金:2014年广西壮族区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桂林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1 前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而言,阳朔县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相对薄弱,笔者在对阳朔县文化局有关部门采访得知,阳朔县从2010年开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以来,现在总共建成完工的公共服务中心有13个,阳朔县现有行政村114个,覆盖率为11.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 ,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趋势下,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将更大幅度提高,公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将不断加大,阳朔县作为以旅游闻名的村镇,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却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挑战。

2 阳朔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

2.1 打造以乡为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阳朔县形成了一套由县、乡、村三级组成、自上而下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阳朔县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设中,以县为中心,以乡为单位,以行政村为触角,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乡作为这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单位,上承下接:县的图书馆、文化馆给予充分的保障,建设文化共享中心,为各行政村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充分整合利用了现有资源,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完整化。

2.2 结合当地旅游和民俗特色,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阳朔风格”

旅游是阳朔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阳朔县民族风情浓厚,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已打造成为桂林旅游的一大特色,阳朔渔火节、福利“五月八”会期、壮族山歌会等节日不仅丰富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也深化了阳朔旅游的民族文化特色。阳朔县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时依托这些丰富的资源,深度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建设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活动及娱乐形式,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打造出特有的风格。

2.3 公司与社区共建,形成特色“东岭模式”

“东岭模式”是阳朔县东岭社区和阳朔航运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创办的新颖独特的文化共享模式。它通过公司集资、政府出资、会费收取等方式维持老年人协会的正常运转,真正的实现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相对完善的协会中心不仅是老年人娱乐休闲的场所,也是公共文化传播的良好平台。“东岭模式”的开创,建设和完善丰富了当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使得社会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3 阳朔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较低

笔者在阳朔县文化局采访中了解到阳朔县公共文化服点和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3年12月前,阳朔县建成1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即每212平方公里范围之内有1个村级服务中心;阳朔县现有总人口30万人,相当于每23076人享受1个村级服务中心;阳朔县一共有114个行政村,这也就表示所建的13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所有的行政村里,所占的比例也不过是11.4%。由此可知阳朔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覆盖率还是很低的,达不到把阳朔县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应用于农村中去的目标,也不能真正增强公共文化的共享性和平等性,更无法让惠民政策落实到阳朔县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的心头。

3.2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转存在困难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核心工程,每个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统筹各级政府建设资金32万元,由于物价上涨、中心建设规格等原因,部分服务中心甚至出现动工难的问题。初期投入小、后期无投入,一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难以“落地”。因财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后市级财政对各县不再配套建设资金,且各县区建设项目多、财政紧张且需资金多,导致部分县区配套资金迟迟不到位或配套资金不足,初期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后续资金的缺乏,工作人员的工资难以保障,村级公共文化中心的日常运行存在困难。

3.3 群众认识不足,参与热情不高

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为的是满足村民的不同的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为百姓提供更为丰富的娱乐生活。然而事与愿违,在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群众的舞台却缺少了群众参与的身影,书架上崭新的书籍渐渐布上了灰尘,球场中偶然响起孩童零星的击球声。

究其根本,宣传的不到位、群众联系不足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作风上的具体体现,村委干部应该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落到实处,让更多的村民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成果。从大环境来说,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村委干部和村民的认识不足,需不断完善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们群众参与其中。

4 阳朔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对策

4.1 完善组织架构,补齐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短板

从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布局结构考量,重点应放在行政村一级。首先,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整个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离开星罗棋布、布局合理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将失去“阵地”。其次,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中最薄弱的环节,根据“木桶原理”,必须抓主要矛盾,补齐村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短板,大幅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系统功能和整体效益。

4.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为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发放津补贴,鼓励他们扎根乡村,稳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编制,鼓励市县文化工作者到乡镇挂职任职。将乡村文化志愿服务岗位纳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用。扶持、壮大志愿者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分子队伍。

4.3 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特色,建设符合群众口味的公共文化服务

阳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壮、回、苗、瑶、侗等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5‰左右,因此阳朔县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根据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差异性,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和引导他们不断挖掘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以有力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巩村磊. 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缺失与构建[J]. 党政干部论坛, 2010年(04期).

[2] 刘凤珍. 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制度路径与机制创新[D]. 华东政法大学, 2013-04-15 .

[3] 王富军.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5-28.

作者简介

严泽鹏(1993-),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公共文化服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