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数学教育游戏为主

2014-08-14雷晓玲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游戏化幼儿

摘 要:数学从属于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科学领域,在幼儿园教育中只占冰山一角,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基础教育有了区别。数学游戏是学前阶段特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塑造幼儿认知结构的有力杠杆。游戏中学数学用数学才能让幼儿真正爱数学,把数学游戏当作乐趣,在游戏中探索数学问题。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

数学从属于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科学领域,在幼儿园教育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基础教育也有较大的区别。然而,幼儿从出生睁开眼睛开始看到的世界,就是由各种形状大小数目的事物所构成,他今后接触到的事物也多具有着数学元素。我们一生的生活可以将都离不开数学和数学思维。幼儿时期喜欢上数学,喜欢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将是最好的铺垫。

游戏是由幼儿的内在需要引发的愉快的活动,是幼儿体验快乐,寻求满足的重要途径,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价值。所以我们提倡以游戏的、为主要形式组织幼儿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爱数学的情感。

1 游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游戏是学前阶段特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塑造幼儿认知结构的有力杠杆。2游戏中学数学用数学才能让幼儿真正爱数学,把数学游戏当作乐趣,在游戏中探索数学问题。

1.1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等都决定了学习数学的难度与枯燥。《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学习科学总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1.2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形式。幼儿年龄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主要有操作与游戏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游戏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学习形式。或许在成人眼里可能游戏就只是玩。而正是在游戏活动学习让幼儿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既而喜欢学习。而玩中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发展数学思维就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和数学游戏的魅力所在。

1.3 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数学作为基础文化学科,从幼儿时期到大学都是必学课,但一般人学习数学最终并不能成为卓越的数学家,而从事数学方面的也是少数人。但数学又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人类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数学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己参与数学的探索活动,用数学的思维观察问题、理解周围事物的关系,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游戏生活中的窗,建构自己的数学思维,并培养数学能力。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数学的精确性,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数学的逻辑性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数学的实用性让幼儿喜欢用数学解决问题,培养幼儿主动学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

1.4 游戏规则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每个数学游戏都具有其规则。小班的游戏“手拉手做朋友”:老师带着小朋友唱儿歌,小朋友根据歌词“…2个人做好朋友…3个人做好朋友…”分别变换拉手的人数。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数字的辨认与内涵。简单的游戏培养幼儿初级规则意识。而中班和大班的规则就相应的复杂一些,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约束言行的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大班的“今天我过生日”游戏活动更注重的是规则,3月的生日在4月5月之前,同一个月过生日的小朋友,日期小的小朋友先过生日。老师让同组的小朋友按头戴生日日期头饰先后排队,后过生日的自觉往后站。

1.5 游戏能增加数学的实用性

游戏的设计一般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生活情境为前提的,数学这门学科最初的创立也是为解决人类生活问题开始的。幼儿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幼儿熟悉的事物基础上,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让幼儿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神奇与妙用。实用数学增加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比如,妈妈与小班幼儿做“猜猜看”的游戏:妈妈有红色与黑色小球各一个,当幼儿猜错时,他会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迁移到生活问题,妈妈今天带了10元和50元的纸币去买菜,回来后宝宝发现妈妈还剩下10元的纸币,猜猜妈妈买菜用了多少钱?幼儿在猜游戏中感受快乐,也能感受数学的用处,对数字更感兴趣。

2 创设有趣的游戏,为幼儿学数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数学游戏主要以趣味性吸引幼儿注意力、以其可操作性让幼儿处于游戏主导地位,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得到发展。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创设数学游戏的水平,创设出幼儿喜欢且对培养发展其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等的数学游戏。

2.1 在幼儿的兴趣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

幼儿教师平时教育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点,不同的幼儿可能对不同的事物或活动感兴趣,但我们可以寻找幼儿共同的爱好。比如一段时间幼儿都很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过段时间可能都喜欢看“葫芦娃”等。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有关的情景,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幼儿熟悉的故事情景。设计的游戏刚好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幼儿的情绪会被最好的调动起来,注意力也能保持很好的状态,思维更活跃更发散更富有创造力。

例如中班幼儿学习钟表后,设计“狼来了”的游戏:利用老狼每天定时出来找寻食物,让幼儿充当小动物,定时睡觉或回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时钟,遵守规则按时完成自己的事情,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再如有小朋友上学时带着漂亮的手链,别的小朋友也想要。老师以此为契机,设计一个“排序”游戏,让幼儿自己穿手链和项链,自己制作糖葫芦等等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这样的游戏活动既能满足幼儿创作的欲望,也能增进幼儿与家人的感情。

2.2 游戏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游戏的准备包括老师对玩具、材料、教具的准备,也包括游戏场地的准备,还包括游戏前幼儿的情绪准备。准备是否充分关系到游戏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成功。

玩教具的准备宜多不宜少,至少要满足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游戏的需要,不让任何一个幼儿有被忽视或冷遇的感受。老师在准备学具分发玩教具时就应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让每个幼儿感受老师的关爱和重视。

场地的准备主要针对具体游戏的需要:如场地的大小、室内室外、环境冷热以及一些特殊需要等。场地是否合适直接关乎游戏是否能施展得开来,事前更需作好规划。

幼儿的情绪准备也不容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和融入度与游戏前老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在有些游戏中经常看到,老师精神饱满的参与到幼儿的数学游戏中,但总有个别幼儿一副敷衍的表情,游戏中没丝毫的热情。原因可能是老师在设计游戏时没有顾及到这部分幼儿已有基础,没有利用其程度高的优势调动为其他幼儿做表率的意识。结果这部分表现对游戏一副兴趣缺缺,变成一部分幼儿的游戏。

2.3 游戏的规则规划与提出

每个游戏都有其规则,游戏规则保障游戏按既定目标前进。游戏开始前,老师必须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游戏规则,教会幼儿怎么玩游戏。有幼儿难以理解的规则可以边示范边解释。

教师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有利于对游戏的有效指导。游戏时指导幼儿遵守规则,老师可在旁提醒,也可作为游戏成员参与游戏,和幼儿一起玩游戏。比如在“找规律”游戏中,有些幼儿能从已有的拼图中找出规律,完成剩余拼图;但有些幼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拼图,而老师的要求是按已有图形的规律完成拼图。作为老师应该适时提醒幼儿先按原来的规律完成后,再按自己的想法拼出“好看”的图形。保证不打击幼儿发散性思维。

2.4 游戏中问题预测及突发问题的解决应对

再充分的事前准备都可能遇到老师预测不到的问题,所以临场的应变是作为幼教老师所必须具有的经验。幼儿的思维是发散的,他的想法往往是老师没想过的,或者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转到那儿去。

小班游戏“分点心”是幼儿学习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在给幼儿分“点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真把“点心”放进嘴里,也会有幼儿不喜欢老师分的“点心”,还有幼儿想要多个点心等等。如果没有完成分点心,比较点心的个数与人数就进行不下去。在游戏过程中遇到此类情况,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给他合理解释,并且要快速解决,把握好游戏时间,时间太长也会导致其他幼儿注意力分散。

中班数学游戏活动“各种各样的线”:以小朋友事前准备的线为材料,比较线的粗细、长短、颜色、材质等。可能幼儿带来的线老师也没见过,没法准确区分其材质;有些小朋友带的线很多很乱没法理顺,也没法比较其长短。老师如果忽略了幼儿的材料又会让他伤心。这时老师可以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次活动解决,并且跟幼儿讲好不是不用,而是特别地作为下次游戏活动的材料。

幼儿的心灵是一片纯洁的天空,老师带给幼儿的是枯燥的机械操作与死记硬背还是愉悦的游戏享受,将决定幼儿对数学学习的长期态度,也会影响幼儿一生的思维发展。游戏让幼儿在紧张的数学学习氛围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放松。所以,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是组织数学活动的最佳形式。让我们的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吧!

参考文献

[1]杜林兰.幼儿科学教育.[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18

[2]杜林兰.幼儿数学教育.[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18

[3]彭海蕾.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J]. 西北师大学报.2004.5:87

作者简介

雷晓玲(1975-),女四川郫县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游戏化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