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德育学科课与活动课整合模式研究

2014-08-14高洪勋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活动课整合

高洪勋

摘 要:本文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思想,结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针对德育教学中的“灌输教育”等弊端,努力探求一种适合中职学生实际、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教学新模式——德育学科课与活动课整合模式,从而达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学科;活动课;整合

在当前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德育课教学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实效性却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育教师更多地把德育课仅仅看成是一门同其他学科等同的学科课,而忽略了应该与之匹配的德育活动课。因为,德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就在于其教学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德育学科课和活动课是德育课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如同人的两条腿,只有当两条腿协同活动时,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发展,因此任何重此轻彼或舍去其中的任何“一条腿”的做法都会给德育课的实效性带来影响。本文拟从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活动形式、方法与实施等方面解决德育活动课与德育学科课“两层皮”的问题。

1 德育学科课与活动课的关系

学科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原来具备的一定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借助书本知识,通过概念和推理来掌握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学习中获得的间接经验占优势。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两部分,德育学科课程与德育活动课程都以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是二者发挥作用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学科课程的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系统文化知识,具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活动课程的目标则在于通过各类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因此,两类课程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所占的课时比例有多少之分,但在功能上无轻重之别。也就是说,两类课程既相互独立,各有自己独特的育人功能,又有机结合,为共同的培养目标服务。

2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由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十分复杂,学生素质下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差,“厌学”的情绪比较严重,如果继续采取以往的教学方法,就已经明显地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大部分学校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因此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1、重认识,轻实践。德育是知行统一的教育,情感和意志促进着知和行。在德育中,四方面都是不可缺的,并且是不可分割的。德育学科课程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但不能提供实践的机会,不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并培养情感和意志,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实践性的德育活动课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符合德育规律,尤其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从而使教育富有成效。

2、只被动,不主动。以学科为中心的德育课程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充分的条件,学生的自主活动受到限制。而德育活动课程不仅从知情意行各方面发展个体的品德素质,并且能把知情意行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在为德育组织的活动课程中,学生需要对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判断和选择,进行理解和推理。活动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过程,行德方面得到了最充分地训练。

因此,现阶段的德育教学应该坚持以德育学科课与德育活动课相辅相成的模式。

3 有效地实施德育活动课教学

3.1 德育活动课的含义及形式

1、德育活动课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和综合性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课程形态。

2、德育活动课的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交流讨论、角色扮演、娱乐竞赛、演讲辩论、情境模拟等类型。

3.2 实施德育活动课的作用

要上好德育活动课,必须充分认识到开展活动课教学的作用。德育知识的涉及面广泛,学习过程中实践性较强,能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兴趣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培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3.3 德育活动课的有效实施

1、实施的指导思想

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德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进行德育教学不能动摇的基础。

2、德育活动课的形式

随着德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形式已经不再适合于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教学内容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形式,使新的教学形式、方法更加贴近教学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德育课活动的不同形式,以其灵活多变,贴近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有效的提升情感、道德素养、心理素质。

德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有个体活动,又要有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就学习方式而言,既要有自主学习的活动,又要有在竞争中学习和在合作中学习的活动。

3、德育课的活动形式与内容要求教师处理好“指导”和“放手”的关系。具体应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其心理、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对其进行正能量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互动性。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要求无论是在设计教学环节还是在教学提问的设置上,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互动的内容,给学生展现自己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针对性。教师要处理好活动的有效实施以及如何使活动既针对全体学生,又能适时关注个体学生的关系。虽然活动课的参与性是最强的,但是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因材施教的问题。因为学生在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如何使学生的个性通过活动得到充分的发展,照顾到个性不同的学生,使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这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主导性:教师在课堂中居于主导地位,是课堂的组织者、协调者与总结者。这要求在课堂中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教师要自觉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一方面,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灵活使用不同的活动形式,体现教育的主题;另一方面,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程序,处理好课堂纪律和活动热情之间的关系,扮演好活动的协调者角色。最后,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对每位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都要认真评价,并作为平时考查的重要依据。

(4)灵活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在设计问题和学生参与活动形式时,要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学习中获得成功和自信,都有机会在活动中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载体,达到教学的目标。这样,才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每个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活动课整合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