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的“二次反腐”
2014-08-14寒彻
寒彻
5月23日,最高检对外发布消息称,检察机关以涉嫌受贿犯罪对国家能源局副局长许永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该消息是在最高检宣布对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郝卫平、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立案侦查两天后发出的。这意味着,3天内,共有4名国家能源局官员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据记者粗略统计,自今年2月份以来,已有17名来自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领域的高官或高管落马。此次反腐风暴也被舆论视为自去年中石油系统“连震”后,能源领域的“二次反腐”。
去年,中纪委对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有反腐学者表示,继刘铁男后,今年能源系统官员相继被查,是中央对能源系统反腐发出的重要信号。随着反腐的深入,未来可能还有能源系统官员被查。
能源局亿元司长
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检察机关查明魏鹏远名下有多处房产,一套专门用以储藏现金。他被带走时,家中发现上亿现金,钞票叠起来的高度约等于44个姚明,执法人员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
从2008年魏鹏远被提任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至今70个月,约2100天。一亿现金意味着,魏鹏远从上任至今,日进账47619元人民币。
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魏鹏远可称老煤炭人。位于中国东北部辽宁省的阜新煤田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有“百里煤海”之称,这里的海州露天煤矿曾是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
魏鹏远就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代。当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还叫阜新矿业学院,魏鹏远是采矿专业1977级学生。一位接近魏鹏远的校友介绍,阜新矿业学院第一批学生就是1977、1978级学生。这两级生同属“新三届”,入学时间只差半年,彼此之间感情深厚,经常聚会。这批学生如今很多在能源部门、各大煤炭企业里身居要职,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韩英、胡富国,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等都出自该校。
1993年,能源部被取消之后,煤炭的主管权主要移交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 2002年开始启动的机构改革撤消了经贸委,原经贸委行业规划司的部分职能被合并到国家发改委,魏鹏远时任发改委煤炭处处长,在国家煤炭项目的审批、能源规划制定上有较大话语权,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多年。
2008年中国的煤价涨至每吨1100元,在这之后的四年,是煤炭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四年,亦是魏鹏远仕途最为得意的四年,一边是煤炭市场供不应求,另一边则是监管部门在严格把控安全生产关,大小煤矿都在千方百计地设法通过国家批准以便能开工生产。而魏鹏远正是从2008年开始才真正大权在握。
与此同时,部委机构变动也给魏鹏远牟利获得腾挪空间。2008年国家能源局从发改委独立出来,国家能源局挂牌成立,成为副部级机构,魏鹏远由煤炭处处长升任煤炭司副司长(正处级)。在这个位置上,魏鹏远迎来他人生中掌控权力最大的时期,但此时的魏鹏远已年逾50,仕途发展空间有限。
也许正是由于意识到“空间有限”,才让他加紧了“发展”的步伐。魏鹏远所在的能源局煤炭司主要负责的是项目改造、煤矿基建的审批和核准工作。仅2013年至今,就有青海鱼卡矿区鱼卡一井、山西离柳矿区沙曲一号矿井、山西离柳矿区沙曲二号矿井及选煤厂等改扩建项目获得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核准。
实际上,魏鹏远本人在一家煤矿设计公司持有股份,利用项目审批的机会为该公司介绍项目设计、工程承包机会,从中获得利益输送。除此外,魏鹏远利用审批权干预项目单位施工建设、设备采购等招标,招标成功后,获得回扣。“他严卡审批项目更是在行业内周知,不做工作不批。”有知情人士说。
但在一位能源系统人士看来,魏鹏远在煤炭领域的审批权“不见得有那么大含金量”,至于现金多得“点钞机被烧坏了4台”,更可能与他参股煤矿有关。
此外,积极促进煤电联营也被认为是魏鹏远“出事”的主要原因。2011年9月,魏鹏远曾公开表示,煤电联营将被作为长期政策坚持下去,为鼓励煤电联营深入推进,在项目审核批准方面会有特殊待遇。
“他曾多次参与煤炭产业规划制定和煤炭产业整合,其被带走调查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出在煤炭产业兼并重组上。”魏鹏远所在单位的纪检部门相关人士透露。
审批大权在握
在去年中石油窝案被查后,针对能源领域的腐败调查不但没有放慢节奏,反而全面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被查处的能源官员、国企高管中,大多数人是在3月份之后的一个多月内扎堆落马。3月1日,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局长詹复亮曾表示,今年检察机关将严肃查办资金密集行业特别是铁路、电力、石油、电讯等垄断行业的案件。
分析称,魏鹏远所在的煤炭司,拥有较多的审批权,从侧面映衬出国家能源局的审批权之大。国家能源局官网显示,该局拥有12个内设机构,其中包括规划司、科技司、电力司、核电司、煤炭司、油气司、新能源司、监管司等部门与能源领域直接相关,能源局的大部分行政审批权即分布在这些司中。
以魏鹏远所在的煤炭司为例,煤炭领域审批和核准的项目繁多。煤炭司的主要职责为:拟定煤炭开发、煤层气、煤炭加工转化为清洁能源产品的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煤炭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协调有关方面开展煤层气开发、淘汰煤炭落后产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工作。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能源项目属于资本密集型,投资数额一般都很大,动辄数百亿。同时,全国的项目太多,而负责审批的,“主要是几个人在批,权力比较集中”。
有接近能源局人士说,那些需要上项目的地方政府和企业,不得不想尽办法讨好能源局官员。甚至在能源局办公大楼的楼梯口外,安放着几张装有靠背的椅子,上面坐着到这里“跑项目”的人。endprint
“能源局手中掌握的权力太大太多了,容易出事。”有接近能源局人士说。已在去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被人求办事”方面,也表现得优越感十足。有退休官员对媒体回忆称,刘铁男曾说,“人家请咱们,咱们不要出去吃喝,副省长请我,我根本不理他们,如果要是书记省长请我吃饭,我觉得这个面子还是得给的”。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说,一个投资项目至少要经过33个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关卡,出台147个文件,盖205个公章,799个审批工作日。而如果遇个别部门或人员故意刁难,企业还将付出加倍成本和代价。
根据公开报道,张有喜当时还表示,同煤集团已经拿到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路条”——通行凭证。该项目由同煤集团与中海油在2009年5月15日共同投资,但4年后仅获得“路条”,这意味着项目仍需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才能得到核准。
减少寻租空间
“握有众多行政审批权,且权力过于集中,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腐败滋生,才导致能源系统高官频繁落马。”有能源行业内人士认为,现有投资审批制度为官员寻租提供空间,审批流程不透明导致腐败滋生。
去年以来,刘铁男等多名能源系统官员、企业高管被查,暴露出能源审批链条的利益输送问题。有专家表示,能源系统也要简政放权,减少利益寻租空间。
记者了解到,与能源局有关的部分行政审批权已被国务院削减。目前该局共有行政审批事项17项,其中行政许可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8项。
其实,在2013年,国家能源局取消和下放审批权一直没有停歇。根据2013年7月13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与国家能源局有关的,包括“电力、煤炭、油气企业的发展建设规划和专项发展建设规划审批”在内,共有7项权限。其中有6项取消,1项下放。
而在此之前,2013年5月1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明确,能源局要对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电力市场份额核定进行取消。
实际上,自2013年新任能源局长吴新雄上台以来,国家能源局就开始尝试向宏观战略、宏观规划、宏观政策、能源改革和能源监管等领域转移,微观管理上简政放权,并强调事后监管。
吴新雄提出,落实廉政工作会议,能源局首先应该简政放权,管住权力,按照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和能源监管职权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审批运行机制。
“项目审批流程不公开透明,需要企业、地方部门跑办公室跟踪催促,人为干预情况严重。公开透明的在线审批才是根除腐败的路径。”有知情人士透露。
此外,去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能源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新组建的能源局作为能源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负责能源监督管理等。
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关于取消电力、煤炭、油气企业的发展建设规划和专项发展建设规划审批职责,反映出编制企业发展建设规划更多要基于企业自身需要,能源局今后将把工作重点放在职责取消后的后续监管上。
“能源局推进简政放权,能够在提高其行政效率的同时,减少部分官员从中获得的寻租空间。这是国务院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结果。”某能源业内人士表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