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古时不能乱称
2014-08-14
现在,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妻子称为“太太”。在古代,“太太”一词是不能乱称的,它有严格的等级分界线。
“太太”一词,最早源于周朝古公亶父之贤妃“太姜”。太姜不但姿色出众,而且贞静柔顺,教子有方,深得世人爱戴。她的儿子季历即位后,娶贤妃“太任”,“太任”端庄秀丽,德行高尚,怀孕后怕胎儿受“污染”,十个月“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生的儿子文王果然是位贤君。文王即位后,娶贤妃“太姒”,也就是《史记?周本纪》中说的:“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子传》中也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周朝古公亶父、季历、文王三代,正是有了“太姜”“太任”“太姒”三位贤内助,才奠定了周朝七八百年的王室基业。她们称“太太”,当之无愧!
后来到了明清时代,“太太”一词成为一二品官员的妻子的专指。所以我国古代老百姓是不能随便称 “太太”的,他们多以“贱内”“内子”“拙荆”“糟糠”等谦词来称呼自己的妻子。直到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太太”一词才开始泛滥。上至大帅下到芝麻绿豆官,以及商贾大户人家,都称“太太”了。 (文/刘绍义)
今非昔比的“流氓”
据鲁迅的说法,流氓的祖宗当是战国时期墨子的徒弟,即侠客。这些侠客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做着一些官府不屑做或不能做的事情,成为许多贫苦老百姓的救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侠客的末流,就沦为了流氓。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追本溯源,所谓“流氓”原本是指“无业游民”。在战国时期,叫作“氓”。“氓”由“亡”和“民”构成,上古时代所谓“亡”,基本上与“死”无关,而是“逃亡”“流亡”的意思。因此,“亡”和“民”合起来就显示了“流亡之民”的字义。《孟子》记载说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从楚国一路漂泊到滕国,跟滕文公说:“我是来自远方的人,听闻您推行仁政,就来到这里想要接受一份宅地来做您的外来臣民(愿受一廛而为氓)。”
“氓”原本并没有任何贬义色彩,否则许行就不会以“氓”自称了。但“氓”在流动后未必都会重新取得土地,而那些没有土地的人便没了根底,不免漂泊游荡。其中一些没有正当营生的无业游民常常会成为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于是“流氓”这一名称再度沦落,专指行为不轨的人。 (文/王一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