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例证法运用摭谈
2014-08-14郑宇芬
郑宇芬
例证法是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因为任何观点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服力,所以我们主张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例证法。而现实中也的确如此,近几年全国卷考试作文题目多是新材料作文,有很多考生在考场上都选择议论文文体来写,在议论文写作中用得最多的论证方法就是例证法。要想在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观点,说服阅卷老师,学生在例证法使用上是可以有许多讲究的。
(一)所选事例必须能够证明观点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典型性”,它必须切中论题,瞄准论点,具有“向心力”,是正中靶心的“十环”材料,而不是那种与论点无关的“脱靶”材料或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擦边”材料。学生在选用事例时首先要考虑事例与观点的关系——观点要能统率事例,事例要能证明观点。
这里还涉及事例叙述的角度和侧重点,因为同一则材料可以为不同的观点服务。如《布鲁诺的故事》,既能证明“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又能证明“科学家要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还可作为“黑暗势力有时是很强大的”这一论点的事实论据,就看你在例子转述时如何突出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从而为后面的论证做好铺垫。若要证明“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就得突出天主教会对他的一再迫害;若要证明“科学家要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就得凸显布鲁诺为宣传科学真理,不得不逃出修道院,长期流亡在外,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如果要证明“黑暗势力有时是很强大的”,就要渲染教会对布鲁诺残害的手段及结果,以及对人们思想的长期辖制。
其实,事例往往随着作者的认识变化而变化,即便同一作者由于认识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对事例的使用和处理发生变化。在考场作文中要使例子和观点很好地统一起来,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分析判断事例是否能证明观点,怎样转述才能更好地为观点服务。这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文章写作的考查最终指向的是思维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考纲的要求和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二)事例叙述之后必须有分析论证,把事例引导到自己的观点上来,切忌简单罗列事例,机械构造文章 如要论述“坚持梦想”的观点,在列举了英国历史上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百度创始人李宏彦、阿里巴巴创建者马云和巴拉圭标枪美女弗朗哥的事例后,学生写到:“他们都是不惜一切坚持梦想的人,因为他们的坚持,我们见证了奇迹,我们明白了信仰的力量。”这样就将例子与观点的关系点明了,让事例很好地为证明观点服务。在论证“苦难助人成长”的观点时,学生援引了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先生谪贬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作例,例子叙述完毕后分析:“当他面临着理想破灭,仕途不顺,甚至被贬之地盗匪横行、民风野蛮的境况时,加诸他身上及心中的苦难恐怕令人难以想象。可他并未选择逃避苦难,得过且过,而是奋力挣扎,以求新生。仕途不顺,他便致力于百姓安康;盗匪横行,他便亲自领兵进剿;民风不纯,他便静下心来读书治学,教当地人读书识字……种种努力,最终造就了当地的焕然一新,成就了全新的王阳明,他的“心学”就此诞生并流芳百世。细细品味,难道不可以说是苦难成就了王阳明么?”读者很快明了事例和观点的内在联系,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如此,文章的写作目的也就实现了。而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较差,即使手中有了事例也不能用恰当的语言把它和观点的逻辑关系阐释清楚,只好一味堆砌例子,以凑足字数了事。这是千万要不得的!
(三)例子概写与详述的安排要得当,切忌一文一例 读者熟悉的事例要概写,读者不熟悉的事例宜详述。同学们容易犯的毛病是不厌其烦地复述故事,把援引论据当成了叙述故事。要知道,“议论文中的记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后者一般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讲究曲折、生动、形象;前者则简洁明了,为论点服务,凡是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都可以省去。”详述事例占了很大篇幅,使议论文完全成了“观点加例子”,本末倒置,文章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也就难于说服阅卷老师给高分了。议论文写作时例子最好丰富一点,将事例的概写与详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支撑文章的论点。如有学生在论证“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时,开篇即写到:“谁能想到曾经有两个情妇,有多年吸烟史,并且嗜酒如命的罗斯福会成为美国万千人民拥戴的总统?谁能想到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读大学就吸食鸦片,每晚还要喝大约一升白兰地的丘吉尔会成为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谁又能想到曾经是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只是偶尔喝点啤酒,年轻时从没违过法犯过罪的希特勒,后来却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魔头?谁还能想到幼年时期没有一个朋友,曾被怀疑有自闭症的牛顿,后来却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评价别人的思维只停留在他的过去,还应该看到他的现在和未来。”连续的事例排比,气势强大,让人一开始就认同了他的观点。
(四)不抄写、扩写、仿写作文材料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考生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实现从材料向生活的跨越。这才是命题老师的意图之一——通过材料作文考查学生是否热爱生活、关注民生,有无胸怀祖国、关心天下的气度,如果学生局限在材料中打转,是思维狭隘的表现。在考试作文中,不乏有考生全篇或部分抄写(非压缩,非转述),这是十足的凑字数行为,有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任、自暴自弃之嫌。有考生为了追求生动而安排了不少细节,对材料极尽所能地扩展,导致出现过多冗余信息,不但没有让作者所希望传递的思想情感能够更好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反而喧宾夺主,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还有考生依照材料另外叙写一个故事,来表达跟命题人一样的主张,无论作文的语言如何有文采,结构怎么完美,由于思路的促狭,皆不可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如2008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好心人助幼龟入海”,有考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人工帮蚕蛹破茧成蝶”的故事,从而大书特书,欲证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要对其进行人为干扰”的观点。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行文的方法和思路不对,劳而无功,令人慨叹,但愿今后考生不再出现类似的低级失误。
(五)文中既可用史实做论据,更要用现实的事例来证明观点,让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生活的鲜活,二者相得益彰,文章更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在《苦难助我成长》一文中,学生在段首提出:“没有谁的人生顺风顺水,没有谁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曾跌倒。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接着引用苏东坡的事例:东坡居士苏轼,一生坎坷动荡,他的抱负从未得到实现。可正是道路的曲折难行,让他学会了乐观豁达。各种磨砺使他的散文诗词达到极高的造诣。然后用“总是需要踏一路泥泞才可见到最美风景,总是需要在熊熊大火之中方可飞出浴火重生的凤凰”过渡,叙述青年演员俞灏明的故事:俊朗帅气的俞灏明从一场大火中走出来,已不再青涩的脸庞多了几分岁月的沧桑,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与成熟。这场大火烧光了他的浮华稚气,让他真正成长为一个隐忍沉稳的大男人。事例一老一新,紧扣本段中心,有力地支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阅读面狭窄的学生一写议论文就是爱迪生、爱因斯坦、屈原、李白,让阅卷老师看得厌烦至极。把目光投向热烈的时代和生活,如“最美乡村教师(医生)”“年度经济人物”等等,不愁找不到事例。
(六)使用一正一反的事例,形成对比,论证的力量会更加强大 如在证明“苦难助人成长”时,随着论证的深入,学生从反面提出“在苦难中折翼的天才也不少见,想来令人痛惜”,援引了大家熟知的中科大“少年班”中的个别学子进入社会后被淘汰的事例,并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并非竞争力不足,而是他们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时,无法从苦难中挣脱出来。接下来马上运用同为天才少年的杨振宁作为例子,指出他年少时经受战乱,求学时遭遇挫折,但苦难却未将他击倒,反而将他磨砺成一代科学巨人。正反对照,有力地说明“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还比如学生在写《自助者,天助之》一文时,认为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还适用于国家。由此列举后晋高祖石敬瑭出卖中原人民利益,甘当儿皇帝,仅仅几年后就被辽所灭的史实,与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一方面注重利用外资,发展生产,一方面不忘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事实做对比,总结出只有自助,才可以富强我们自己,才可以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观点突出,能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七)例子低级幼稚,思想深度不够,严重影响考试得分 如一说父母之爱,就写自己深更半夜生病,父母如何着急,踩着高低不平的山路,冒着倾盆大雨送自己上医院的情景;讲诚实这个话题,就只能想到小时上山放牛,牛儿偷吃了邻居的庄稼,自己回家不敢承认,后来在爹妈的教育下才向邻居道了歉,从此懂得了诚实做事的道理;论为人良善的观点,就编造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或虚构自己的爸爸妈妈离了婚,老师和同学如何帮助自己走出阴影,重获幸福;证明勇于战胜困难,就记自己的一次解答习题攻克难关的过程。有的同学还在文中大肆吹嘘自己中学阶段的恋爱史,来说明爱情对中学生的利与弊,真是无聊透顶。这种没有一点理性思辨思维呈现的作文,只能列入D等评分。
(八)事例选择未考虑阅卷老师知识背景,阻碍了阅卷者与文本的交流 一般来讲,语文高考阅卷老师的专业都是汉语言文学,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比较熟悉并感兴趣。若考生要在议论文中使用英语、物理、生物、数学教材上得来的例子,一定要考虑阅卷老师的接受能力,不写英语单词,不要用太专业的术语,不述太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实验论证过程。如果因此影响到阅卷老师的阅读和评价,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事例记述要真实合理,不出现逻辑上的漏洞;事例与事例之间要有语言作为过渡衔接,避免生硬;事例的排列顺序体现文章思路结构,不能随意安排;在事例叙述中注入真情实感,自然而然打动读者;……都是我们在使用例证法时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