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文章结尾技法例谈
2014-08-14邹金平
邹金平
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的“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其中结尾要像“豹尾”,飞扬、有力,它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确实,文如撞钟,结尾如果能打动人,给人余音不绝的美感,那就美不胜收了。这里谈谈几种文章结尾的方法。
一、总结全文,点明题旨,画龙点睛
无论记叙还是议论,在文章收尾时再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巴金的作品《小狗包弟》的结尾——“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情真意切,真挚动人,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旨。经典讽刺作品《连升三级》的结尾只一句:“一群混蛋!”颇耐人寻味。它有力地批判了骄横恣肆的魏忠贤、不学无术的张好古等人中败类,简洁地表露了故事的主旨。
这种结尾法,用途十分广泛。政论、小说、故事、通讯、散文等以此作结,常能“一语担得千钧”,惊心动人。
二、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在写作过程中,随着思路的拓展,文章视界往往很广,如果文末照应一下开篇,就能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首尾照应,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杨朔先生在他经典散文《荔枝蜜》中开头写道:“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接着听人叙述了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后,终于为蜜蜂的精神所感动,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文章由蜜蜂启,也由蜜蜂合,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三、表达心愿,请求号召,展望未来
在前文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向人们提出某些请求或发出某种号召。高尔基《海燕》结尾这样写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作者用这一含义深刻而又给人以巨大鼓舞的诗句,表达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豪情。让我们再看看茅盾《白杨礼赞》的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直抒胸臆,深化中心,毫无讳饰地表达了对象征北方农民的白杨树的高度赞美。
四、引用佳句,增添文采,丰富意蕴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既可以增添文采又能加深文章的意蕴。当然,引用的范围可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一位同学《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显得文采蜚然。
《驿路梨花》的末段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再如刘禹锡《陋室铭》结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两例,都引古人言作结。前例一句诗既双关,又象征,意蕴深远,回味良多;后例圣人之语言之凿凿,颇为有力。当然,引用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恰到好处为最佳。
五、启发联想,令人遐思,余味无穷
文章的结尾如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令人遐思,催人回味的境地,那就妙不可言了。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作文《都是光头惹的祸》写了某位学生因追求时尚剃光头而带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后,文章这样结尾:“时尚这东西,不说也罢。”结尾言简意长,蕴含了一种无奈、伤感、落寞等非常复杂的情感,读后感到余味无穷。
六、化解悬念,排除误解,圆满全篇
一般小小说等记叙类文章都喜欢运用设悬念的手法以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随着情节的发展,悬念也在慢慢地解开,悬念要解得舒缓,解得精巧细致,最好能给人留有余味。
七、抒情议论,气势不凡,震撼心灵
发于心,出于情,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还有一位学生写的习作《还心灵诚信》这样结尾:“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唯有以诚才能服人。”再有,《爱拼才会赢》结尾:“人生就像跑步一样,要勇敢地向前冲,不要徘徊,不要犹豫。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应该勇敢地奋力拼搏,要相信前面一定是一片艳阳天!爱拼才会赢!”这些都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意韵深远
结尾在描写中要注意既照应主旨,又显得意味绵长深远,让情与景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的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与之相似的有学生习作《雨中品读》:“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同样,《在阳光下成长》:“此刻,一缕阳光从外面射进病房,我感到自已真像一棵受伤的小树沐浴着它。呵,成长的路上,虽然风云莫测,但是阳光毕竟很好!”此二文都显得很有意蕴,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九、巧妙发问,适时感叹,留有余韵
一篇好的文章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具有哲理启发性。可以在篇尾巧妙发问,或者感叹作结(文末是感叹句、反问句或者省略句),这样可以取得美好的效果,让人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感叹句感情强烈,发人深省,戛然而止,留有余味。感叹的内涵多种多样。或赞叹,如峻青的《雄关赋》结尾:“啊,雄关!无比坚固的雄关!”或表感伤,如朱自清《背影》结尾:“咳,我真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或表愤慨,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或表希望,如沈从文《边城》“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高考满分作文《星星发光,张扬个性》结尾很耐人咀嚼。“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采与张扬的个性;我们应当留下高涨的激情和斑斓的梦幻!”
问句结尾往往能提请读者注意,启人深思。如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结尾:“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范仲淹《岳阳楼记》结尾:“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学生作文《最头疼的事》结尾:“明天又要开学了,最令我头疼的事又将来临,我该怎么办呢?”都催人联想,启人深思。
省略号能给人余味无穷的感觉,留下无穷的联想与想象空间。高考高分作文《英雄》结尾:“朝阳如火,如火的不仅仅是朝阳,喷薄而出的,还有项王颈中一腔热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他倒下了。在他背后,是一片苍苍茫茫的大地……”都显得很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