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民国小学生作文想到的

2014-08-14邱洁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作文题考场文章

邱洁

看过这样一篇民国时期小学生写的记游作文:“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文笔自然,平和,单纯,小作者兴之所至,信笔写成,很有些晚明小品的味道。时代在发展,孩子知识体验在逐渐丰富,后辈胜前辈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为什么我们现在高中学生的作文反倒没有民国时期学生作文有味道、有灵性、有内容?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作文题有突破吗?

我们将现在的作文题与西方作文题、民国学生作文题比较发现,不同作文题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功用存在着巨大差异。以法国高考作文题为例:《一个巴掌的声音》等,从中可以联想法国作文的考查内容与该国出现那么多思想家的关联;再看美国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题,《我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与今天》,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作文题对孩子开放的心胸的培养与这个国家战略人才辈出的联系;民国小学生识字之后首先要写的作文题就是《格物致知》,从中可以看出作文题与中国现代出现那么多文学大家的联系。而我们四年级学生写的最多的作文题是《我的好朋友》、《难忘的一件事》。高中生写的最多是“乐观”、“坚强”等这样的话题。高中作文题看似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形式各样,可是写来写去不外乎是写积极人生观、高尚道德品质等,所以又怎能怪学生一写作文就爱拿司马迁、屈原说事呢?一直拿这样的作文题来训练又怎么让大部分资质一般缺少人生体验的学生去寻求突破呢?而这些话题学生又有几个是有切身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动呢?当然只能无病呻吟,套用模式了。所以当我们在责备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时,还请问问自己,我们的作文题是不是也千“题”一律了呢?

二、形式与思想的轻重权衡了吗?

有些高考作文题目其实很讽刺,例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其实只有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一个既定的不容改变也无须思考的文章“灵魂”,你要做的,仅仅只是为这个“灵魂”添一些故事或者数据,来证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行了。如果一个材料已经有了铁定的情感意向,学生只能在一个既定的观点中阐发,那么这必然是一次伪话题的作文检测。可是如果有学生认为“只有一种答案”呢?那他也只能用说谎编故事的技巧来完成文章,没有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若作文的思想是既定的,那么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只能是代这种思想立言。繁忙的课业使得学生很少有时间去阅读、积累,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教师便通过训练类似开门见山、三段论,摆事实论证之类的写作形式,来弥补学生习作中空虚的思想内涵。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就自然地沦落到作文技巧的训练,写作教学便由不自觉到自觉地丢弃作文的“灵魂”。然而这种杀鸡取卵,统一架构的机械的作文技巧训练是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学生的个性、思想又从何谈起?所以,重思想轻形式的作文教学改革才是正道。

三、优秀范文示范些什么?

高中写作课堂,教师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展示符合高考语文作文一类卷要求的优秀范文。从文章的立意深刻、感情真挚等等多个角度夸赞一番,然后要求同学就照着这个样子写,但学生欣赏完优秀作文只会“羡慕嫉妒恨”。这样的作文固然是好,可是这样的要求,这样的境界对于考场中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谈何容易!就是教师要做到这番境界又谈何容易?我们这是在拿文学创作的要求去要求一般学生,可惜学生没这样的思维深度,没丰富的素材积累,没真实的情感体验,当然望而生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怎么办?说大话,以显示深刻;堆砌论据,以显示内容丰富;说假话,以显示真挚感人。学生越刻意的想拔高文章水平,却越造成文章的假大空。写得不好,被批评,到最后连写作的兴趣都没有了。对于优秀作文其实教师大可不必把它从立意到表达统统夸个遍,其实只需展示文章中能让学生可以模仿的那一种特色也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讲,示范的作文未必都要是满分作文,贴近大部分学生水平的普通作文,只要其中有亮点,拿来学习,或许比像神一样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范文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继而接受。

四、灌输的是保守意识还是创新意识?

教师一面在强调学生作文要力求新颖,力求创新,一面又指导学生考场作文要选自己熟悉的话题,选自己擅长的文体,表达力求规矩。而殊不知创新和保守根本就是自相矛盾的要求。如果按照平时作文与考场作文两种指导思想来指导,学生又怎敢将平时作文中的大胆创新拿到考场上用,既然考场作文不敢创新,平时作文又有创新必要吗?不如平时就中规中矩地写写好了,考场上也老老实实保个基本分。所以我们教师也常常针对材料作文的特点和高考改卷老师的体会,将作文纳入程式化的轨道,按照固定的模式,对学生进行长时期的训练,于是,学生写出的文章,全是一个模式。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想搞些创新,可是学生的这个创新对教师而言,对阅卷者和其他思想阅历远远高过他的人而言,仍然只是幼稚和肤浅的。于是,为了让教师和阅卷者承认自己的文章是“创新的”,他不说自己的话,而说出社会上认为是新鲜的话。他就不得不为了“假创新”,而背弃“真自我”了。到这时候,“创新”也就成了“个性”的刽子手,作文教学开始打着“创新”的旗号,扼杀起学生的写作个性来。于是便有了想关注社会现实就要写“表哥”,就要写最美教师,就要写小悦悦事件。最终这种创新又成为了一种模式,又归于保守。

所以教师不要人为地将学生置于两难的境地,让他们不知所措。倒不如将作文指导当作是一种师生之间平等而真诚的“对话”或“商榷”,将学生的写作定位为一次心灵的袒露、一次真实的再现,这样学生的每一次写作便会是一次创新的过程。

希望写作课能为学生的思想成长提供各种充分的营养,能为他们敏感的心灵施以合适的阳光,不去企盼每一个学生都开出瑰丽的花,只求他们能开出真实的花,而不是假花。

猜你喜欢

作文题考场文章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放屁文章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