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湘波 追 香道

2014-08-13陆爱华

凤凰生活 2014年8期
关键词:关山月工笔画创作

陆爱华

对于工笔画,我们大多是因其中的细腻为之动容。在陈湘波的作品中,我们还能感受到细腻的念旧情感与包容大爱。如今他是关山月美术馆馆长,虽有繁杂事务偶尔会打断创作的步伐,但他也因此能够接触到大量优秀的作品,汲取更多营养。他追求由“技”到“道”,所谓“道”的追求,是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是自己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本期凤凰艺术栏目,尝试在陈湘波的荷花系列作品中,嗅得人间的芬芳。

《听涛》66cm×65cm 纸本设色 陈湘波 2003年

陈湘波, 曾用名陈正, 1994年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学位。现为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协会关山月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

文心忆荷时

当陈湘波回忆起小时候的理想时,他说自己其实是想做一个作家,到了高中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文革后期当地工厂组织的工人美术创作班,引起了内心对美术创作的冲动,当时大量临摹时下流行的领袖像、工农兵形象的图片,家里也没什么书看,后来看到一本书——司徒乔妻子为他写的《未完成的画》,那时候就下决心要画画了,希望以司徒乔先生为榜样“在艺术的牢狱度过自己的一生”。当时美术学院是单独招生的,他也没参加过全国统考,考了两、三年之后,十九岁那年终于以工人的身份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P:在你的学画过程中,哪位老师对你影响最大?

陈湘波:在我学画画的生涯中,对我有重大影响的有几个人,一是钟增亚老师,他是我在衡阳学画的启蒙老师。第一次在他家看到他收集的两本美术作品剪报,一本为西洋画,一本为中国画,当时就被深深地吸引并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又读到画家司徒乔夫人冯伊湄女士著的《末完成的画》时,更是深受感动。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我跟周彦生教授学工笔画,后追随湖南著名工笔画家邹传安先生学习工笔画,至今我和邹传安先生还情同父子,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导师是陈章绩教授,后因到关山月美术馆工作,我到关山月先生家协助他整理捐献作品的工作,关老艺术创作思想、对待人生的态度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P:我看你的荷花系列跟邹传安老师的作品感觉有点像,你是受他影响吗?

陈湘波:对,是有受他影响。我们小时候在湖南,满地都是荷花,那时经常在荷花池里玩,所以这就与荷花结缘了。跟我小时候成长的记忆也有关系。

P:为何你的作品主要是以花鸟作为题材?你希望借此表达怎样的心境呢?

陈湘波:中国绘画分成山水、花鸟、人物,还有其他的杂项,所以我比较侧重于花鸟画的创作,以中国人的传统来看,画花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画花,其实是表达人的一种情怀,梅、兰、竹、菊四君子就是拟人化了,画的是外在的花,但表达的是人的内心。虽然我画的花鸟居多,但我也会画一些山水人物。我现在在美术馆工作,需要负责一些行政工作,这一方面可能这会对我的创作有些影响,其实另一方面,一个画家要接触社会,有比较宽大的胸襟学习会得到更多滋养。我认为中国画家不仅有个技术的问题,应该由“技”到“道”的追求,所谓的“道”的追求,是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认识,是自己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有必要的社会历练,能帮助打开自己的胸怀,对于创作也有好处,只是要把握一个“度”。

P:“工笔”相对“写意”来说,是否会难一点?为何你喜欢“工笔”居多?

陈湘波:这不是难易的问题,是表达的方式问题,“写意”也是很难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人画工笔画了,工笔画相对写意画来说,实际更容易掌控,但是在中国绘画来看,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这两者对于主题与思想的追求都是写意的,对诗意的追求,他们只不过是程序、制作的方式不同而已,我觉得是异曲同工吧。

我画工笔画为主,这与我一路走来的学习背景有关,我们60年代这代人接触传统绘画比较少,最早是接触水彩、素描、速写为主,所以对事物形的把握就容易点,比较少接触写意画。加上大学师从于邹传安老师,对我也有影响。所以就画工笔画多一些。其实在我看来工笔画更有开放性,它可以吸收中西方的传统与现代的东西,有更多可塑造语言。

P:在你的荷花系列中,有严谨细腻与松弛有度的结合,使得画面有内容,层次丰富,这是你特意营造的节奏感吗?

陈湘波:是这样的,中国传统绘画一般不怎么画背景,不太追求虚实的变化,追求一种平面的效果,但是现在的工笔画,因为有现代学院式的教育,还有人们对于视觉的追求,所以对于画面的丰富性也有要求,因此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时就会通过一些主要的细致刻画,还有一些不是主要的,就用比较轻松的没骨、渲染的方法,使得画面的变化比较多,可以形成一种节奏,并满足人们对于视觉审美的不同需求。

P:你的绘画状态是怎样的呢?

陈湘波:画家首先需要一个画室,画室里会有他的气场,进去之后就能静下心、坐得下来去画,其实我觉得画工笔画就如同和尚念经一样,是一个修行过程,期间也会感觉到烦恼、苦闷,但总有很多乐趣在其中。就如你写文章一样,开始有个设想,但后来写的时候就会抛开原先的设想,越想越丰富,超乎自己的想象了,那我们就会特别开心。画画就像这样的一个过程。

时代的墨镜 工笔画

工笔画发展至今,它已超越了固有的传统,如陈湘波所说“工笔画更有开放性,它可以吸收中西方的传统与现代的东西,有更多可塑造语言。”而一幅好的工笔画,更能够成为现代人面貌的一面艺术镜子。

P:你在国画创作中,最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陈湘波:我觉得一个作品的创作成功,不光是个人的问题,有时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一个契机,我们就尽可能地描绘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感受,而这个作品是否能成功,其实是有一个时代的选择或契机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表现自己该表现的东西,这就好了。至于是否被认可,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P: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你会希望有什么新的尝试吗?新的题材、技法?

陈湘波:目前我的创作分为四大块:工笔居多,还有一些小写意的花鸟画、宗教题材,另外还有一些现代水墨。今后我在这四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的探索,争取比现在能有一个更高的展现。我不会在技法方面做太多改变,我只想画面题材更丰富,更多地表现自己内心的东西。

P:现在工笔画也渐受收藏家青睐,你是如何看待工笔画市场的?

陈湘波:我觉得社会的审美趣味会有点变化,传统的写意画可能在市场上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会有点变化,而这时候出现了工笔画,跟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展览方式有很大的作用,工笔画本身又是可以吸收各种营养,他相比于写意画的变化更多,所以以后工笔画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P:你觉得一幅好的工笔画,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陈湘波:首先技术要有创新,表现手法独特,然后画面呈现的面貌也与现代人比较吻合,有内涵,能体现时代精神。

P:现在很多青年艺术家也画工笔画,你是如何看待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工笔画发展的?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陈湘波:我觉得我是比较看好青年艺术家的工笔画发展的,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与传统社会不一样,现在具有的丰富性,还有学院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们更需要有对于不同事物的把握能力,所以工笔画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与可能性。我觉得大家除了要多画画以外,还要多读书,要注重“心”跟“手”两方面的修养。

猜你喜欢

关山月工笔画创作
“没有风格,就是我的风格”——关山月先生作品赏析
画家关山月的信仰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关山月随想
《一墙之隔》创作谈
关山无限——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