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14-08-13陈永芳
陈永芳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数学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引起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师的普遍关注。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核心之一,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关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强,他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就能主动积极地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的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学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他们的人格才会得到真正的陶冶。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比如,讲授余弦定理时,我安排学生实地测量较大水塘两端的距离,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方案。学生设计出许多方案。有的认为可以直接用尺测量(但尺子不够长),有的认为可以在塘的一端树立一根旗杆或找一参照物(如树),利用测角仪、结合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测量,还有的设计用余弦定理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将教师在黑板上教授、学生听讲的旧教学模式,自然地演化为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领悟,并最终自己解决问题。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的平台和讨论辨析的场所。教师应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1.在数学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①利用所学函数估算人口数、计算地震震级、推算古墓的年代、最大收入等问题;②利用直线、圆求桥的拱高,解决船过桥的问题;③利用三角函数解决测量距离、高度、角度、航海、面积等问题;④分期付款这种运作方式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分期付款的多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最划算?要利用数学知识带动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而数学开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势在必行,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研究性学习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代秀华.浅析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2).
[2]周艳丽.浅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J].华章,2011(19).
[3]高国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机制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