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的探析
2014-08-13孔令军
吴 琼,孔令军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在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尤其是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后,我国户外运动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地理气候资源特征,也为全民开展户外运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 2013年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数据分析
1.1 登山户外运动的事故统计
表1是自有记录以来,我国户外运动事故的一览表。由表1可知,户外运动的遇险人数在波动中逐渐增长。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2013年,达到历史新高,总共发生48起重大户外事故,导致人员死亡48人;团体事故2起,死亡10人;失踪事件4起,5人失踪;到目前仅有2起事件获得成功解救。
1.2 事故发生与组织形式的关系
户外运动事故的发生与活动组织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在结果上有本质的区别。
个人挑战就是生活中的“发烧友”,一个人心血来潮拿上简单的装备,到一个熟悉的地方进行挑战运动,这部分占到2013年事故死亡人数的6%。
表1 我国户外运动事故统计
年份登山户外运动合计年份登山户外运动合计1957-20003303320071282920010442008318212002581320093404320031672010720272004391220111252620058816201244145200651722201304848
自发组织就是活动参与人员一时兴起,找到身边同伴一起活动,人数在2-8人之间,相互之间生活关系密切,非常了解。这部分人在2013年的事故总共8例,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17%。
商业组织就是参与者找到专门从事户外经营组织的单位,参与对象在参加活动之前都有一定生活阅历基础,熟悉度相对来讲比较高。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活动的,在活动中事故比例仅占到了2013年总事故的4%。
网络组织就是参与活动人员通过网络形式,费用AA的原则来组织活动,人员在活动开展之前,没有共同生活的经历,这些人员彼此之间不熟悉、不了解,陌生程度比较高。这部分人在2013年的事故总共35例,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73%。
1.3 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的年龄比例特点
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每年发生的比例各不相同。
20岁以下发生事故人员占到2013年事故总人数的20%,这部分人员基本上处在学习阶段,户外经验不足,没有太多接触过户外运动,他们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自然环境变化导致的。
20-30岁死亡人数占2013年事故总人数的27%,这部分人刚刚接触自然,性格比较张扬,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大胆冒险、喜欢挑战,发生事故大多都是因为太过自信、盲目行动造成的。
31-40岁死亡人数也占到2013年事故总人数的27%,这部分人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并还有上升的空间,他们参与活动主要是想在户外自然环境下,释放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获得内心的放松。
41-50岁的死亡人数占到总事故人数的12%,这部分人员工作家庭基本稳定,他们外出主要是陪着老人和孩子。这个阶段人员大多希望能多陪陪家人,但这个阶段也是他们生理变化期,有些时候比较躁动、兴奋,事故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人员心理变换的时段。
51岁以上的人员,发生事故在总人数中占到了24%,这个年龄阶段的参与人员大多追求身体健康,参与户外活动大多选择在环境宜人的自然环境中,然而在户外环境下自然天气变化无常,同时又相对远离城区,意外大多发生在运动过程中,因身体突发疾病无法得到有效及时的医治,而酿成无法挽救的后果。
2 我国2013年户外运动的事故原因分析
2013年户外运动事故具体原因主要有饮酒误事、行为失误、单独行动、突发疾病、装备原因、自然环境这6大类,当然这中间有一定的重合区。
在户外运动中发生事故最多的是因为失误而产生的,占总事件的42%。参与户外活动的人员离开组织或者是没有组织而自发出行的事故数量占到了23%,也占有相当高的比重;突发疾病高达17%,由于自然灾害而产生的事故高达12%。其中因为参与人员饮酒和装备的原因而导致的事故占到了6%,也是户外事故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2013年我国户外运动事故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户外运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商业组织、网络召集、自发组织和个人挑战,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发生户外事故的组织方式多存在于网络召集中,这些参与人员在参与户外运动之前,相互之间彼此陌生,对彼此的生活习性和个人喜好不了解,给组织活动方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障碍。同时从数据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73%的事故都是由于参与活动者缺乏安全意识和过于自信等过失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在防范事故发生时,要将重心放在对人的管理控制上。
3 户外运动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风险规避方法
3.1 活动开展前
3.1.1 做好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活动开展前对组织工作人员的培训,主要有安全知识的普及、活动点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天气、地理、植被、相关人员信息、相关单位信息)、活动协议起草与签订、交通路线规划及风险预测、对参与活动人员的健康状况的了解等。对于组织户外运动,不确定因素很多,要做到安全有序,活动开始之前必须有全面的了解,比如路线具体情况,活动地点的地形、地势、近期的天气情况,活动地点的动植物潜在危险源,活动参与者的身体情况和所处年龄阶段,以及他们生活工作的环境,参与者的参与活动目标等。根据参与者和活动场地、活动外界环境情况制定出活动行程、时间、计划及备份计划,让每一位参与者对行程做到心中有数。
3.1.2 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中作为组织方,每一步行动、每一个决定都要去尽善尽美,做到万无一失。同时在管理队伍的时候,要本着适度原则,既要让大家体验不一样的刺激,又要将大家控制在安全防线内。不可三心二意,力保活动开展有序,把控全程,让他们在活动中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远离危险。
3.1.3 落实职责
参与户外活动时,有很多角色需要在活动之前明确到位。领队的职责就是根据队伍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决定和调整队员情绪,是保证队伍安全有序完成活动预设的挑战目标和参与活动内容的重要角色。后勤人员要主动去配合领队完成出发前的相关文案工作和接洽工作,到达相应地点为参与人员协调因为外在服务需求产生的问题,做到早预测早准备,让参与活动的人感觉到组织方是在真诚服务。不管外在环境有多恶劣,只要在原有基础上,组织方全力以赴做好真诚服务,就足以消除抱怨和不必要的人员情绪波动。文员应及时将相关的通知、说明、条例以书面的方式告知参与者,尽可能做到风险有据可依。
3.2 活动实施中
3.2.1 出行动员
当组织方将所有人员召集到指定地点后,就开始担当相应的责任。为了让参与人员能够快速地熟悉起来,能够在活动中对领队的要求迅速做出反应,在活动之前开展例如“主题宣誓”、“致学员一封信”之类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参与者明确组织方的精心准备,让学员明确自己的目标,以这样的方式让大家确立或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使这次活动的意义更大,让参与人员感受到组织方提供的服务是非常优质的。通过这样一个氛围,对学员在活动中提出相关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为此次活动目标做支持,这样参与人员也会很从容地接受。活动开始之前,让大家做出相应的承诺,比临时在活动中提出要求更合理。
3.2.2 做好表率
活动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为了得到关注而做出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冒险的情况,一不留神,就会发生悲剧。所以,组织者在活动中,要做好表率,一举一动都要给其他参与人员树立榜样,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做危险无保护动作。活动中,对参与人员的心理抚慰,组织者不光要身体力行,也要在队伍中培养“表率”,让“模范”带动大家,说服力会更强。
3.2.3 提前预测
做计划可以规避很多问题,但是在活动中难免会出现特殊情况,比如突然袭来伤病,参与人因为身体、偏好分立山头、搞独立等,这些都会给队伍的组织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在活动中,领队应及时去发现这些潜伏在队伍中的隐患,并迅速做出安抚排解,做到“观其色,识其心;察其行,断其果”,可以避免事情发展到无法掌控的阶段。同样,活动中要设想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将解决的方法意见整理成书面形式,发送给参与者。在遇到突发状况、意见无法达成统一时,就按照活动事先发布的管理条例决定最后解决分歧的方案,如有一意孤行者,按管理条例要求对方书面回应。
参与人员也要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有些地方湿滑,可能会产生危险;有些行为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危险,比如饮酒后下水,心脏不好参与高刺激挑战,雨后悬崖边上拍照,雨天峡谷扎帐等,参与者应该提前预测,做好防范。
3.2.4 备份原则
在参与户外活动中,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潜在的危险活动,要在至少两份保证的情况下开展,例如高空、水上活动。活动中,必须配备医药器材和具有紧急救护能力的医疗人员,并告知每位参与者当地的救援电话和相关救援单位的联系方式。
3.3 活动结束后
3.3.1 活动总结
户外活动结束之后,参与者获得了身心的放松,带走了美好难忘的体验回忆。参与者的活动结束不代表组织方的活动终止,组织方需要将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哪些方面可以继续发扬,哪些方面需要完善。根据参与者出行反馈,不断完善出行管理条例,提高组织者素质。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性别、领域的参与者,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领队。参与者回到各自住处后,需要积极调整恢复自己的心理和身体,以便更好地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
3.3.2 活动装备处理
活动结束之后,组织方需要对装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对使用过的装备进行数量和质地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更新换代。检查完毕之后,对装备需要精心保养维护,整理归库。参与者也需要对自己的本次活动装备进行反思,是否功能齐全,是否舒适便捷,需不需要更新。整理完毕之后,归库待用。
4 结束语
对于户外活动,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以开心、释放压力、回归自然、收获情感、收获人生阅历为目标,每一参与者都希望最后留下美好难忘的记忆。但仍有一些不幸发生在我们身边,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活动前、中、后期对于组织者而言责任重于泰山,对于参与者而言安全意识胜过一切。同时,国家需要加强户外救援队伍和救援体制的建设,需要不断加大对户外运动安全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相关的户外管理法规条例,使户外运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
[1] 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调查研究小组,2013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R].北京:中国登山协会,2013.
[2] 陶宇平.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3):11-12.
[3] 王建宇.户外运动安全事故防控对策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1):9-11.
[4] 刘苏.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