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2014-08-12赵沙鸥等
赵沙鸥等
摘 要 分析江西茶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从茶园质的提升与量的扩张、园艺栽培措施改进与推广应用机械化、传统产品创新和实有技术应用与人才资源开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品牌整合与市场营销、政策引导与支持等6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江西茶产业全面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茶产业 ;对策
分类号 S571.1
Abstract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Jiangxi tea indust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six aspects to accelerate the tea industry upgrade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six aspects include the quality promotion and the quantity expansion of Tea plantation, improvement of horticultural cultivation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 of mechanization,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product and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cultivating a new type of management main body and constructing a new socialization service system, brand integration and marketing, policy guidance and support.
Keywords Jiangxi ; tea industry ; countermeasure
江西茶产业绵延千年,生生不息,具有一定的生态优势和品质优势,是一项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唐代江西茶叶课税占全国的30%,宋代占全国茶税的26%~30%[1]。明清江西茶叶一直被列为朝廷贡品,近代远销海外,名扬天下。史称,江西“物产惟宜粮,官租但贡茶”[2]。经济孕育了文化,在中国茶文化浩瀚璀灿的史篇中,江西茶叶也曾谱写了多个“中华之最”,是中国茶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西茶产业规模在全国19个产茶省(市区、不含台湾)中,仅排第12位,发展严重滞后,至今“有优无势”,亟需尽快“扬优成势”。当前,江西茶产业正处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的过渡时期,欲加快发展,必须认真分析江西茶产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升级对策。
1 江西茶产业的优势
1.1 茶叶品质优
江西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面积大,其中有机茶认证面积中全国各产茶省份中位居第一。在历年的国家农业部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的例行检测和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测中,江西茶产品合格率达100%。
1.2 就业程度高
2012年调查统计显示,全省实有茶园6.549万hm2,其中当年可采摘面积4.994万hm2,茶叶总产量38 662 t[3],一产产值21亿元,总产值40亿元。茶园覆盖面积占全省森林覆盖率的1.8%。
茶产业包含生产种植、初精深加工、包装贮藏、市场流通、茶文化、茶旅游、茶产品消费等诸多环节,茶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较多的人工,特别是开垦种植,茶园管理、鲜叶采收,初精加工,产品流通等。2012年,江西省有23万农户,300万人从事茶产业,茶叶种植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在婺源、浮梁、修水、庐山、遂川、上犹等主产区,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城乡居民就业的有效途径。
1.3 生态环境好
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生态优越使江西茶产品具有“丽质天生”的优良禀赋,素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之说。
2 制约江西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小
规模总量不大,企业普遍弱小。受知识、科技、体制、资金等因素制约,对新产品的研发、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更显得力不从心。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离现代化企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江西茶产业尤其缺乏“规模总量大,经济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龙头企业和名优品牌。
2.2 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低
生产效率较低。茶园生产基础薄弱,良种化程度不高,设施装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随着社会工资逐年较大幅度增长,导致生产成本上涨过快而劳动力紧缺。
产、学、研、社(行业组织)资源与能力极为薄弱。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行业指导协调服务能力,都较难适应产业的发展。
2.3 面临质量安全监督压力逐年增大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由于出口茶经常遭受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和国内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低容忍甚至是零容忍,而茶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涵盖种植、管理、采摘、初精深加工,包装贮运,流通销售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任何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江西茶产业面临的质量安全监督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3 提升江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提升茶园的质和扩张茶园的量,夯实江西茶产业基础
3.1.1 改造现有茶园,着力提升单位面积综合生产能力
江西现有茶园按可采面积计算,单产772.5 kg/hm2,平均产值46 353元/hm2,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均有较大差距。江西省各茶区有“15万元/hm2”的优质高产茶园典型。“林生茶”公司、“浮瑶仙芝”公司的茶园产值都在9万~12万元/hm2,资溪县白茶平均产值保持在12万元/hm2。这些优质高产茶园,既有通过改造复壮的老茶园,又有新种的标准化茶园。因此,改造现有茶园,通过质的提升提高单位面积综合生产能力,扩大规模,夯实江西茶产业基础。endprint
现有茶园改造需通过淘汰一批“山高坡陡、不便管理、水土流失严重、品种劣质”的低效茶园,退耕还林,恢复生态;通过“改树、改园、改土、改种、改管”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加大投入,推广“15万元/hm2”的成功栽培模式。
3.1.2 建立标准茶园,着力开垦新茶园
根据2013年4月省政府召开的加快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到2015年,全省茶园总面积要达到10万hm2,目前全省茶园总面积为6.549万hm2,2~3年内须新增3.451万hm2”。新增茶园要建成标准化茶园,在生产实际中,需打好“三张牌”:(1)“生态牌”。利用生态优势选择开发茶园,通过新建茶园,营造更好的生态优势,形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2)“标准牌”。新建茶园要按标准选择园地、规划茶园、种植茶园、管护茶园、采摘与加工。(3)“绿标牌”。新建茶园要建成为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园。茶园用地选择,开垦种植、生产管护、采摘加工等按绿色标准或有机标准操作,产品实行认证。
3.1.3 拓展茶产品外延,着力打造茶文化和茶旅游
茶产业每个环节既能单独形成主业,又与上下环节紧紧相扣,融入和拓展新的产业。因此,茶产业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应充分利用江西山川秀美,生态优越,茶产业源远流长,茶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系统发掘整理,开发利用茶文化资源,做新茶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江西省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古色旅游的丰富资源,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观光生态茶园、茶楼茶馆、茶博馆、茶文化体验公园,做足茶旅游产业。
3.2 改进栽培园艺与推广机械化,提升江西茶产业劳动生产率
茶谚道:鲜叶“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茶农“半年辛苦半年闲”。形象生动地反映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存在生产阶段性用工高峰和劳动力大半年空闲的突出矛盾。而现阶段受茶园立地条件不同,品种搭配不合理,园相面貌不一致等影响,采茶机、中耕机只能在部分茶园和时间使用,无法全部代替劳动力,茶产业劳动生产率低。因此,必须做好以下4项工作。一是改良品种。合理搭配特早生、早生、中生、晚生品种,使茶芽萌发、新梢生长期由过度集中变为相对集中,使鲜叶采摘等用工高峰能错开进行。二是改善产品结构。合理采摘春茶、夏茶、秋茶,形成名优红绿茶,大宗红绿茶,科学合理安排手工采摘、机械采摘。三是建设培育标准化茶园,便于机耕、机剪、机采、机制。四是加快研制开发,推广使用适宜不同地形地貌茶园的中耕机,采茶机。
3.3 创新产品和推广实用技术与开发人才资源并举,形成科技对茶产业支撑
3.3.1 传统产品创新[4]
研制开发“新型碎绿茶”,该技术能充分利用春、夏、秋3季鲜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茶园产能利用;能进行拼配,可以生产数量最大,成本最小的绿茶产品,并实现茶叶包装的简易便捷等;引导推动“茶为国饮”的大众消费。
3.3.2 重点推广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1)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主要是改造茶园,新建茶园、茶园培育、加工作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化。(2)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质量安全追溯,实行“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4)机械化生产与加工,主要是茶园耕作、茶树修剪、鲜叶采摘等机械化,产品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
3.3.3 开发人才资源
(1)在相关大中院校开设茶学为主的涉茶专业,鼓励行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办与茶有关的职业培训机构,从源头上改变我省茶技人才“难以为继”的状况。(2)强化现有省级产、学、研、社(行业组织)资源整合,加强服务社会力量,协调制定并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和常年培训计划,加快培训各产茶县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3)加强区域性专业技术培训推广。完善“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以各专业合作社、茶企、专业大户为重点,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
3.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经营主体能力
3.4.1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
鼓励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农业创业,发展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户,培育成为专业大户;引导鼓励具有生产规模,资金实力和专业特长的专业大户,发展成为家庭农场;推动家庭农场大规模、高层次联合,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合作农场;支持引导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向农民合作社方向发展;鼓励家庭农场或合作农场按股份合作形式组建生产性、经营性公司。
3.4.2 强力打造一批大型、超大型龙头企业,组建茶产业的“航母集群”
引导支持本土有发展潜力的省市级龙头企业,如江西林恩茶业有限公司、婺源林生茶叶有限公司、婺源县华源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南昌茶叶交易市场、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遂川县狗牯脑茶厂、江西省于都县盘古茶场、江南茶仓等加快整合、组建、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3亿~5亿元的企业、使之成为本区域,跨区域的省级茶产业的“旗舰”。
学习借鉴婺源引进深圳聚芳永茶业公司建成清洁茶饮料生产线,婺源鄣公山茶业公司与中茶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万吨婺绿标准化加工生产线,修水县引进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宁红集团等成功经验,重点支持它们继续做强做大,力争有1~2家企业上市,年销售收入5亿~10亿元,成为省域、跨省域的全国茶产业“航母”。
3.4.3 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5]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茶树病虫防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经营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2)培育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为茶叶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3)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为取向,在乡镇或区域推广统一生产规程、管理模式、虫害防治、产品加工、渠道销售等。(4)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发展“公共服务机构+专业服务公司+农户”,“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服务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endprint
3.5 品牌整合和市场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5.1 品牌整合
以区域整合为基础。参照4大茶区的历史沿革和区域布局,依托婺源、浮梁、庐山、修水、铜鼓、靖安、资溪、遂川、上犹、于都等江西省十大名茶产地,按照“三相同”、“三相近”的要求、即“茶类相同、加工工艺相同、产品标准相同”,“品质特征相近、区域特色相近、历史文化相近”,坚持“品牌引领、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策支持”原则,着力打造赣东北茶区的婺源茶、浮梁茶,赣西北茶区的庐山茶、修水茶,赣中茶区的遂川茶,赣南茶区的上犹茶、于都茶,形成5~7个强势区域品牌。
以打造2~3个全国著名的江西茶叶品牌和世界品牌为目标,立足于江西是全国著名优质绿茶产区、优质红茶产区的历史和现实,加快“江西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启动“江西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可行性论证并申请注册。最终以“母子商标”形式,实现以“江西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统一江西所有绿茶,以“江西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统一江西所有红茶。
3.5.2 市场营销
(1)体系建设。继续做大做强省会南昌鹿鼎、龙鼎、洪城3大茶叶市场。支持九江、鹰潭、吉安、赣州设区市建立茶叶交易市场;加快在婺源、浮梁、修水、遂川、资溪、上犹、于都等重点产茶县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完善茶叶市场交易,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支持茶企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品牌茶连锁店、专营店、加盟店、农超对接等。
(2)营销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媒体大力倡导茶为国饮的精神。建议省人大立法确定每年的“谷雨”为“全民饮茶日”;定期举办每年一届“江西国际茶业博览会”;组织企业集群打包参加各种农产品交易会、茶博会、推价会、招商会。
3.6 政策引导与扶持并举,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成立茶产业领导小组或茶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年度绩效考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共推发展”的产业工作格局。制定全省茶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发展计划,使之具有“前瞻性、全域性、科学性、强制性、操作性”。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妥善解决产业建设新增用地、规模经营等的土地流转问题。出台优惠政策,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投资茶产业;积极引进境内外大型茶业集团和其它行业(产业)集团进入江西省茶产业行列。增加财政扶持资金总量,重点扶持茶叶基地建设、机械化装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认证和品牌宣传推介、专业市场建设、营销宣传、龙头企业培育。
参考文献
[1] 陈金凤. 《江西通史》(隋唐五代卷)[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彭适凡. 《江西通史》(先秦卷)[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 江西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农业统计信息》(2012年,第5期)[EB/OL]. [2012-12-01]. http://tongji.nongcun.com.cn:7001/tongji/jsp/login.jsp.
[4] 守望赣江茶文化,江南茶仓新地标[EB/OL]. [2012-12-
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ef9d10102dxs7.html.
[5]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EB/OL]. [2012-12-01]. 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92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