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后的脚本再创作
2014-08-12王越
王越
当专题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最终编排完毕时,是不是就可以“刀枪入库”了呢?实际上,还有个很重要的制片环节是不能忽略的,就是脚本再创作,即在片子全部编辑完毕后,对专题片文字脚本进行重新梳理,以形成最终的成片脚本。再创作能够让编导从文字角度更加准确地把握片子的全局,从而使细节更趋完善,让脚本更准确地表达专题片内涵,可以说是“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在具体创作过程中,编导应遵循“服从画面、服从叙事、服从结构”的 “三服从原则”来进行脚本整理,从而让片子声画和谐、结构顺畅、故事精彩、逻辑清晰。
专题片作为视听艺术的一种,依靠声音与画面的双重表达来传递信息。而这其中,视为主,听为辅,所以专题片的创作元素永远以画面为主。因此,在脚本中解说文字的再次创作,也必须以画面为主,高度围绕画面需要来进行。
声画同一。脚本内容与画面表现同一性,是当前脚本再创作的最主要方式。成片后,按照每一帧画面的需要,充分利用解说文字对已有的画面进行详细的写实性描述,对画面做出总结和概括。实际上,脚本此时成为了画面的“补充叙述”,解说是对画面的详述,同期是对画面的点缀,字幕是对画面的补充,画面与脚本成为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客观而言,这种手法是科学的且必要的,所有制片元素都围绕画面进行服务,充分体现了“画面为王”的制片宗旨。如专题片《老王的“大金鹿”》里有这样一组画面:王玉成从屋里出来,拿着抹布和水开始清洗自己的自行车,而解说词则叙述为:“刚刚吃完早饭,蒲洼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成就拿来水和抹布擦拭起了院子里这辆看起来已有些年岁的自行车。在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里,这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显得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然而王玉成却告诉我们,这是他的宝贝。”这种脚本与画面的同一性阐述增强了现场气氛,在对画面进行充分解说的前提下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
深化内涵。脚本内容对画面进行进一步升华,这也是当前脚本再创作的常用方式。有时专题片在深入表述某一事物时,由于已有画面过于简单,表达内容不够完美,就需要借助解说词来进一步阐述事物的特点。此时出现的解说词不仅需要加强画面的表意深度,还应起到深化内涵的作用。如专题片《小个子老师的“大课堂”》里,结尾处的画面为刘彩霞老师给学生讲课、带操、交谈。解说词写道:“这是35年里的每一天,刘彩霞一直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明天她又将回到学生中去,她还是那个课堂上爱唠叨、跑操时总被人群湮没、与学生说话需要仰着头、看到成绩单比学生还激动、在教书育人的大课堂上永远散发魅力的小个子老师。”这时的解说词不仅是在“重复”画面,起强调作用,更是把一个爱学生的老师那种温暖的形象深刻地刻画出来,加深了观众对画面中这位可亲可爱的老师的理解和认同。
所有专题片的目的,都在于叙事,即将全片主题清晰无误地表达出来。因此,在脚本再创作时,必须严格服从整体叙事的需要,让解说文字能够有效地推动叙事合理进行,并且能够达成全片的叙事目的。对那些与主体叙事无关或关联不大的解说文字,在再创作时要大胆删去,而对那些能够彰显全片主题的解说文字,则应着重突出体现。
引导过渡。专题片叙事主要是依靠画面与画面的组接来进行。但很多时候,由于素材所限,画面组接难以做到天衣无缝,这时就需要解说文字来弥补,进行段落之间的衔接,以做到合理叙事。在专题片《热土挚情》里,作者以三位“第一书记”的故事记载“第一书记”工作,其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新年伊始,一瓶瓶小小的酱菜、一盒盒带着麦香的挂面依然载着‘第一书记助民增收的梦想和群众的希望在路上前行。而此刻,在距离程戈庄二村80里的高戈庄村,即墨最高峰四舍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工赋予沉寂了一冬的山峰新的生机,青岛市发改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卢阳也在机器轰鸣中为村民开拓着新的幸福。”这样写解说词,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设置了悬念,很顺利地把场景叙述由一位主人公转接到另一位主人公,引导观众自然过渡。
提炼升华。画面叙事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往往难以准确高效地表述那些意象性的元素,因此仅靠画面来表达主题是相当有难度的。在脚本再创作中,往往也需要一些提纲挈领性的文字来对全片主题进行鲜明的表达,从而达到主体叙事的目的。比如专题片《青春印记》里面,描述了三个支教老师綦书敏、于丹梅、徐晓斐的支教故事。作者这样描述徐晓斐:“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往往是所有教学内容一肩挑。徐晓斐也像一个初来乍到的学生,开始了从未涉足过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四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一周三十多节课和这么多调皮的孩子,不累是假的。为了给孩子们打好基础,徐晓斐总是尽力让每一节课都上得精彩。”在交代完这位主人公后,作者又接着去写第二位主人公:“发现教学上的差异后,綦书敏马上和其他老师探讨请教,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式。”最后的段落这样来描述第三位主人公:“带着疑问和自己的想法,于丹梅与辛庄小学的领导及任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针对班级孩子特点适度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通过对三位支教老师对农村教学态度的这条主线,围绕她们与支教有关的经历,来说明和揭示专题片的主题——支教老师们在支教路上对农村孩子的付出和爱。
专题片的结构应合理而自然,梳理结构的任务往往也是交给了解说文字来完成。因此在脚本再创作中,还应注意通过脚本文字对不同的采访拍摄段落进行切割与组合,把全片分为比例合适的几部分,从而使全片结构协调。
串联叙事。在一般情况下,编导往往是运用解说文字来进行叙事、划分全片段落的。如我们在拍摄电视专题片《山村编外邮递员》的当天,下了很大的雾,这是我们拍摄前没有想到的。但是我们的摄像仍旧拍下了浓雾笼罩下村庄的景色。在后期脚本创作的过程中,为了使结构顺畅,开头的解说词就这样描述:“浓雾笼罩下的青山后村,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平添了几许飘然出尘的气息。偶尔传来的几声鸡鸣犬吠,划破了村庄上空的宁静,给这个村庄添了几分生气。于尊灿老人的家就在这个村子里,不大的院落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很难相信这个硬朗的老人已经八十高龄。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位耄耋老人还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给全村人义务送信送报,这个工作他已经干了十五年。”在此处,解说文字结束上一叙事段落的同时,又引入了下一叙事段落,有效地串联了整体叙事,而且这种串联形式显得极为自然。
凸显视点。有时为了着重体现某个视点,却无法通过加大此部分的画面比例来做到,那么解说文字就成为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手段。比如专题片《爱撒夕阳情满天》中,画面为刘爱玲的特写镜头,编导此时希望能够让这一镜头成为全片的最大亮点,但如果只是延长画面长度,会显得单调、苍白且容易使观众摸不着头脑。因此,编导在此处就运用了解说文字:“爱撒夕阳情满天。追寻刘爱玲爱的足迹,从青年妇女到花甲老人,从最初义务照顾六十名孤寡老人到被五十多位孤寡老人誉为亲闺女,三十多年来,刘爱玲爱老、敬老之路,走得愈发地铿锵有力,她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在人们心目中镌刻下一个个爱的足迹……”结合这一段文字,观众心目中出现了一位善良而伟大的中国女性形象,进而理解了画面的真正内涵,编导的目的也成功达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