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新处方
2014-08-12张静
汽车观察 2014年4期
张静
一方面,国内车企只生不死的怪圈即将终结。我国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标志性事件俨然启动——工信部公示首批48家劝退车企名单,并给出为期两年的整顿期,如上榜企业到2015年10月31日依然无法通过相关考核,将被暂停汽车产品的生产资质。
可以预见,一些勉强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质量控制要求、也无力实现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保障、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维持生存的边缘化企业终将被清理掉。而为改善生存状况,存活下来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必须提高运营技能和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底特律破产的噩梦并未浇灭中国城市对汽车业的集体追捧。看繁荣散去,萧条归来,一份份由高层主导、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无形中又增加了中国车企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话语权。
谁能成为中国汽车的强势品牌?谁会刷新中国汽车界的国际化新标准?谁又能让一家血统纯正的老牌国企在欧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上的命运发生逆转?
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