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2014-08-12宋芸
宋芸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和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会计人员将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而传统的高职会计课程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自主性、技能性、灵活性等方面探讨会计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为企业培养出更多具有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学习能力;会计教学;终身教育
学习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评价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六大指标: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学习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当今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1 高职会计学生学习能力概述
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中小型企业,为适应岗位需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还需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近年来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上升,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入学的会计学生大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不强,要想在2-3年的时间内重塑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确实需要高职院校利用所有的资源,掌握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面向中小企业、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2 原有高职会计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为各个中小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会计人才。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 教师一味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成为一台不会思考的机器
在现有的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侧重于实,一味的让学生记住条条框框,这是沿袭了中国教育改革前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的讲,不断的写,而学生在下面用笔或大脑不断的记,能记住的就算是学过了,大部分是没有记住的,等到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象从来没有学过一样,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比如说《会计电算化》课程,老师教给学生正确操作的流程,但是却没有启发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做错了应该如何改正,这使得学生今后碰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换了其他的软件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再比如说《财务管理》课程,任课老师教给学生货币时间价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老师画了大量的时间轴,写了一连串的公式,当时学生也能够听懂,但是做起题目来,学生就完全不能动笔了。
2.2 理论讲述太多,缺乏足够的技能培养,造成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无法马上上手
现在不少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消化,而技能锻炼的时间却很少。这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比如说《财务管理》课程讲很多的货币时间价值,筹资管理、经营管理,配合大量的公式,讲得天花乱坠,最后要学生对现实工作中的方案进行决策,学生却没有办法利用那些理论知识来解决。再比如说《基础会计》课程,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讲很多的会计核算原则,学生听得不知所云,而到后面真正碰到实例时又完全意识不到这正是核算原则的体现。还比如说《行业会计比较》课程,应该是很贴近学生的就业岗位,但是涉及的行业很多,而课时也不够,所以每一个行业都只是老师大概介绍一下该行业的特殊会计科目、特殊的经济业务,而学生根本就没有实际的接触这些经济业务,造成今后参加工作仍然无法马上上手。
2.3 教学内容过于死板,造成学生应用时缺乏灵活度
虽然高职会计专业知识框架较为固定,但随着会计准则和法规的不断调整,有一部分内容还是有所改变,因此,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便会发现有些内容和在大学学的有所不同,而缺乏技能变通的学生便会无所适从。比如说《财务会计》课程,老师在讲盘盈固定资产的时候,就会告诉学生和其他资产一样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而当学生工作后会计准则发生了调整,盘盈的固定资产是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而这时学生就有了困惑:老师原来教的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怎么现在要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为什么呢?
由于一直以来学生是靠记忆分录来学习会计的,所以碰到这类问题就自己解决不了了。
3 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要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大胆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
3.1 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当今高职会计只有化虚为实,才能使会计教学达到既定的目的,毕竟高职会计学生有着自己较强的独立性,很多的知识、技能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会,因此课堂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以以一个错误操作为例,启发全班同学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错了,应该要怎样改正;也可以在不讲解操作过程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既定的实训任务,有一些学生能自己掌握的就可以直接跳过,而经过学生自主思考没有做对的,就可以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决,如果这也不能解决的话,就由老师来解决。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学习,老师讲解难点,学生对自己做错的地方应该会记忆犹新。
3.2 营造工作情境,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具有丰富实践操作技能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环境中要营造一定的工作氛围,让学生进入会计的实践环境中。比如说《基础会计》课程在讲解会计凭证时,不用讲太多的会计凭证是什么、会计凭证包括哪些要素,而是直接让学生看到这些真实的凭证,而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有网中网的实训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能接触到海量的原始凭证,对凭证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就不会对收到的凭证陌生了。再比如说《行业会计比较》课程,可以将各行业的真账给学生做,给学生某行业以前的和本月的资料,要求学生在理解以前经济业务的基础上完成本月的账务,这让学生置身于该行业中,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水平。
3.3 提供一定量的教辅资料,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
随着会计准则和法规不断变化,学生要能适应今后的会计工作,就应该在大学期间广泛的接触会计信息,不仅要掌握现在的会计准则和核算方法,而且要了解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更要了解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学生在大学中要博览群书,这本书看不懂的,看其他的书;学生要有发散的思维,大学学习的理论不同于高中的知识,很多的理论都有不同的流派,比如财务管理的目标都有很(下转第49页)(上接第38页)多的观点。因此,高职会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让他们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老师上课讲的那部分内容,使得他们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应从自主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开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浅析职业技术学院会计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3(3).
[2]刘晓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思考[J].华章,2013(8).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