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青旅
2014-08-12董海燕
董海燕
想约访小康,是因为看到了前段时间他写的一篇博客文章《那年我在煤矿工作过》。土耳其的矿难,让小康回望了毕业伊始自己在煤矿工作的点点滴滴。
“文学院才子下煤矿”在我脑海里翻腾了好多天,还有什么人的第一份工作能比这样的题材更有挑战意义和选择价值?
等记者辗转联系上小康,他已从郑州的家返回桂林,如今的他,在桂林经营着一家客栈。不过他说,他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在煤矿当工人,而是在青岛啤酒做业务代表。
2008年夏天,小康毕业于某高校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据他的大学校友说,那时小康在他们眼里很自信,个头高,人长得帅,英语又好,找工作对他来说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有时候学生的自信都是表面的,真正的自信是在进入社会了之后所拥有的,这种自信是实实在在的。”小康跟记者坦言。
他说其实大三那年考虑到考研,但纯粹是为了逃避现实,觉得工作不好找,后来也考虑到经济压力,因为大学期间有一年的学费是助学贷款,就放弃了。除此之外,“考研不是我当初上大学时想要的,我当时想的是自己能有一技之长,能早日进入社会,做自己喜欢的事”。
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小康心里也有过蓝图。大学期间,在图书馆的《大学生》杂志上,小康第一次知道“青年旅舍”,国际青年旅舍朴素的蓝三角小屋和杉树搭配起来的Logo让小康着了迷,这样的画面不就是自己童年时期构筑起来的梦想吗?而青年旅舍提倡文化交流,大力实践环保,自助及助人的理念也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但毕业的日子一天天来临,师范院校的小康却怎么也找不到梦想的突破口,他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一份跟国际青年旅舍相关的工作。思虑再三,他还是决定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安身立命。
决定找工作之后,独自面对社会的恐慌久久无法消散,“但我知道将来的生活更重要,因为过去的东西不会再回来了”。
考研报名的前一天,小康开始到郑州找工作。
因为大学期间曾经在手机大卖场做过兼职,小康有了一定的销售经验。三轮面试,层层选拔,他顺利拿到了青岛啤酒的offer。大四那年春节前夕,小康签下了工作,而当时他的很多同学还在等待考研结果,签了工作的小康沉浸在满满的幸福当中。
在他2008年上半年的博客中,接近当年7月份正式入职前夕,他接连不断地发布了有关青岛啤酒的很多信息,青岛啤酒的发展历程,青岛啤酒的主打产品。“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坐轮渡……”,在他《在青岛的日子》这篇文章中,他肆意地抒发着自己初到青岛时的感受。
2008年的7月25日,载着青岛啤酒培训生的一列火车进入河南,每到一个城市的停留,就会有分配到那个城市的新职员被送别,而小康成了那群培训生中最后下车的人,他的工作地点,在南阳。
小康其实很想去洛阳,因为他的祖籍在孟津,“想着每个周末回老家一次呢”。希望落空之后,小康并没有气馁,初入职场的新鲜感还在刺激着他。
“激情成就梦想”,这是青岛啤酒的宣传语,也是小康人生的新起点。
新入职的第一天,从早上上班一直忙到晚上十点。这样的状态持续到第二个月,8月22日,小康的日志题为“快疯了”,“来到现在还没有休息过,我给每个人打电话,都要抱怨一大堆”。那天,虽然他抱怨了很多,但还是在结尾写道,“希望过一段时间,我能调整好自己的工作状态”。也许,这样的开始注定了半年后小康的离职。
一切心理情绪上的反弹,都因为9月18日第一份薪水的到账而松动了,“一下子成了资产阶级”,小康这样调侃自己。
他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一天到晚不停地给客户打电话,无数次得到的回应只是,“不好意思,没有销售你们的产品,我正忙着呢,明年再说吧”。他频繁地下到各乡镇去统计客户资料,跟各类经销商打交道,经历各种被蒙。他曾经一连三天去了五个乡镇,“周二,独树,杨娄。周三,广阳,清河。周四,杨集”,他掐指算着。当时他一边等车,还要一边心疼手里那一沓子车票能否报销。从经销商那里得不到确切库存时,他不得不偷偷到人家仓库搬个梯子爬到库房顶上核算数量。
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小到一个夫妻杂货店,大到高档餐厅、KTV,小康接触到的有老实巴交的农民,有普通小市民,当然,也有部分有着“复杂背景”的人,对于不同的客户群体,他都要绞尽脑汁想出不同的方法去说服他们销售自己的产品。
每天晚上下班,办事处的几个人就凑在一起围着一个小电视。而小康想得很多,他想买个笔记本,这样就能上网了解一下行业的销售动态,他还想再学点财务和物流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跟当时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即便已经发现自己不很喜欢那份工作,小康仍然是个求知上进的好青年,好员工。他想通过完善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来排解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网球,他在工作之余关注各类网球比赛,还将世界各国网球明星的照片及自己对他们的理解张贴到网上,供大家评判。当然,他最放不下的还是英语,他甚至想,“哪怕能看看《老友记》也行”。
一篇篇浏览他的博客,里面有讲到他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居然生出了白头发。不过,他仍然在半年后一次工作总结性的文章中写道:“能在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接受这样的磨练,虽然会有成长的烦恼,成长的泪水,但成长的收获仍然是可观的,这些收获终将陪伴我一生。”
就像我们开始这场采访之初他所说的:“我的体会是,第一份工作都不是很重要,而是一个接触社会的过程,不管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你能在这个过程里面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在这个过程里面发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这个理念就像一根指南针,引导着小康的人生航向。
在记者梳理他博客的过程当中,发现无论做哪一份工作,小康都没有忘记外出旅行,时间太紧的时候甚至一天一个地方。他因为打不起出租车在气温零下的候车厅内待过一晚,他从干瘪的荷包中节余出旅行资费购下一张动车票……但这些都没有让他停下周游的脚步。而他认为,出去旅行,有一个好的住处便会给旅行心情大大加分。记者从这些拼凑出的信息中似乎理出了小康的人生轨迹,也许这是最能体现他追求自由和逐鹿自我的地方。
“离开青岛啤酒之后,我在国际青年旅舍待过一段短暂的时间。虽然中间离开过两年,在煤矿干过,也做过生意,但我内心最喜欢的还是国际青年旅舍这个环境,所以我重新回到了青年旅舍,自己做这个。”这是小康给记者的一段留言,他说客栈的阿姨休假了,他还得自己到山下购买东西。
2012年7月,在桂林龙脊梯田美丽的大寨景区,小康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家青年旅社,真的是面对着森林、田野、云海、高山,而且旅舍全部用杉木建造,就像国际青年旅社的Logo,蓝色小屋加杉树。这些曾经在梦里无数次梦到的场景,小康如愿以偿了。梦想来之不易,小康不敢让自己有丝毫懈怠,前台、厨房、客房、客人的所有问题,小康都一一认真对待。每当有客人对他们的工作做出肯定评价,他都兴奋地像第一次受到老师的表扬。“拥有一个认认真真做事的态度,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是受欢迎的人。”他说。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这是颇受青年人追捧的歌手汪峰的《存在》,这首歌唱出了众多漂泊者的心声。而小康一直向前走着,没有被困在原地,并且在不断地放弃和追逐中回归了自己最终所爱——国际青年旅舍。他说他属于青旅,青旅是让人高兴和感伤的地方,人们在那里相聚,又各自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