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语文合作学习的五个问题
2014-08-11郭新芳
郭新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实施合作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然而其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合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反思。
一、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中的关键词语“学习群体”“共同的任务”“明确的责任分工”“互助性学习”说明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课堂环节的设置,一种学习方式的体现,一个问题的解决,更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能力的形成,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合作的技能。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群体在一个共同学习任务的驱使下,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能够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个人承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学会与他人合作。只有基于对合作学习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恰当地指导和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将合作学习这一策略落到实处,使学生切实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二、你所组织的每一次合作学习目的是什么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一种施教策略。开展这种学习、采用这一策略的意图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实施前必须明确的。合作是对个人有限性的弥补,合作的结果应该是获得一种高于个人的认识、理解或结论。
纵观各科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大致有这样两类:一是合作交流:把个人对某一问题、现象的认识与理解带到群体中去交流,使学生的思想进行碰撞,在交流与争辩中实现观点的转化、完善,达成共识。二是合作探究:学习群体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开展协作式的探索和研究,最终共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或是得出问题的答案。
我们的合作目的是什么,决定着我们怎样去组织这次合作,怎样去分配合作的时间,去汇报和交流合作的效果,也最终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三、你的学习任务适合开展合作学习吗
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组织策略,更决定于合作内容的选择。有思考性、有研究价值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合作,进而达到合作的目标。
语文教学中,常常把教学内容表现为问题的形式。如果把问题作为起点,问题的解决作为终点,那么合作学习就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一条线段。课堂教学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大致有以下几类:描述性问题、判断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发散性问题等。思维学原理告诉我们,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应是推理性问题,最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应是发散性问题。因此,推理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更适合于合作学习、探究。其他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宜进行合作学习探究。
所谓推理性问题,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猜想、试验、操作、论证,去获得一些知识、结论。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对双洞中的双龙、千姿百态的石钟乳和石笋是怎样形成的都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欲望,我们则要顺水推舟,让学生自行分析、推理,然后予以补充、提示、小结、订正或予以亮底。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可以设计出推理性的问题,有的可以顺推,有的则可以逆推;有的可以让学生存疑,有的可以激励学生标新立异等等。学生对此类问题思维的兴趣较高,因而易于在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展开思维活动,表述自己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结论。发散性问题一般指的是,对某一问题、某一文章段落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多元性理解,多种策略解决的问题。如学习《一夜的工作》,学生对“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个句子的理解就会是多元的。此类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迪,相互补充,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你给学生的合作时机恰当吗
合作时机同样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样一次合作在不同的时机开展,效果自然不同。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如学生对某一问题、事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时;当学习任务较大,个人探索用时较长时;学生个人难以解决问题时,就可以通过几个人合作来共同完成。合作基于一种需要时,就是合作这一策略实施的最佳时机。如我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时,很多同学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这一文章的重难点不能准确把握。在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重难点很快便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时机要因学情而定,根据学生的思维和需求状况适时开展。
五、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中,教师应干些什么呢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是该像一位领导似的来回巡视学生的情况,还是深入到一些合作小组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答案应是后者。教师要全身心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小组中去,这样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随时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控,同时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水平。事实表明,有时教师短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把学生从思维的误区中拉出来,让学生“顿悟”,使之豁然开朗。同时,还可以注意观察学生合作学习中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尤其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帮助、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项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着合作的效果。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完善,才能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