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核”做教改 立足发展提质量

2014-08-11杨惠芳

新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后教先学新知

杨惠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下,我校开始了“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教改实验,找到了一条立足校本,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新路子。

一、更新观念,为发展“奠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观念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但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上,却依然存在大部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传统的教授方式占据了课堂,学生没有主体可言,学习无趣,学生厌学。找准“病根”之后,就必须对症下药。如何把教师表面的观念转为深刻的理念呢?我们开始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的学习,举办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活动……历经一场场“头脑风暴”的洗礼后,教师们深刻理解了落实“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教与学”进行实践与探索,领会教学须以“学为先,教为后;学为重,教为辅”。

二、组建小组,为发展“聚力”

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度,学校先改变传统的座位摆放,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4~6人的组合,把课桌合并成大方块,让学生围坐一起,并对组内成员进行任务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是“官”,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同时建立了“师徒制”。并以德育为首,多渠道强化学生的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合作小组”的实施,实践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它让学生在课堂内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发言,人人都参与;它关注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整编学案,为发展“提质”

“合作小组”模式建立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但同时也发现组内成员在讨论交流时,发言的内容质量低,互动效果差。若要“主体”发光出彩,就必须落实“先学”。“先学后教”,先学是关键,要使“先学”有效,精心设计编写“学案”就至关重要了。毕竟“学案”是“教”与“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会自学的“拐杖”。为此,我们得重新定位“先学”:一是“常规性先学”,即对传统的“古老”的预习进行改进、规定,形成各年级的“先学任务单”;二是“导思性先学”,即立足学情,深入进行《导学与反馈》的整编。

(一)“常规性先学”

以初步感知整体内容为原则,侧重于阅读和双基,要求较低,学生只要依照教师的先学任务单的具体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即可。

(二)“导思性先学”

它针对课时目标,重难点等,以渗透“学习方法”为原则,设计2~3道导学思考题,并以提纲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完成“自学”任务。相比于常规性先学,它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要求也略有提升。以下就课前先学的引导作简单列举:

1. 语文学科:教师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抓住文本的线索,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提炼出既辐射全文又渗透学习方法的纲领性问题,引领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度审视文本,学习语文,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顺利、自信地完成先学任务。主要方法有:绘画法、批注法、表格法、树状图。

2. 数学学科: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自信心理。从本质上看,“学案”就是学生“先学”的拐杖。因此,数学学科的“学案”侧重于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知,获取新知,提炼新知。教师可根据课时的重难点,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炼出有导向价值的“导思题”1~3题,以利于学生回家预习时有台阶可攀,第二天上课时有备而来,达到轻松学习、高效收成之效果。主要方法有:(1)观察法。新课程改革以来,计算的教学都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先学时,便可放手让学生依据情境去理顺数量关系,运用原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连除简便算法的规律。(2)图文法。图文法,能很好地把事物的特点清晰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整理、记忆。(3)转化法。数学知识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旧知是新知学习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发展,转化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大量存在,通过导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掌握学习的方法。(4)迁移法。从旧知入手,引导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设计有层次、有启发的导思题,缩短了未知与已知的距离,帮助学生架构新旧知识的桥梁,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导学与反馈》的辅助先学,为学生插上了自学的翅膀,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课堂上,教师就能少讲精教,保证当堂的反馈矫正,真正做到以约驭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时后教,为发展“增效”

为避免教师不由自主的“一言堂”或“问答式”现象,学校对教改的课堂模式进行规范与优化,形成了简洁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

(1)诊断导入,设疑激趣,揭示目标;

(2)导学启思,合作探究,依学后教;

(3)当堂反馈,及时矫正,总结分享。

此流程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导学启思”。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先学的重要平台,当学生呈现其原汁原味的思维并与师、生产生碰撞时,教师有效的“后教”是极为重要的!那么“后教”何时出手?“后教”教什么内容?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得出八个字——“依学定教,缘学而导”。“依学”的“学”,既指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水平,更指学生对新知的预习自学状况,它是后教的依据与起点。依了这个“学”,教师的教就能除去不少低效行为,就能挤掉许多课堂水分。“缘学”的“学”,是“定教”之后更高层次的“学”,它既指“定教”之后的新水准,更指定教之后的新困惑,它是导的新依据与新起点。缘了这个“学”,教师的“导”就能直接指向问题实质,就能一针见血。也就是说“后教”要把握时机,适时而教,点拨提升。“依学定教,缘学而导”主要策略有:依错误而导、依缺漏而导、依疑难而导、依提升而导。

“后教”模式的探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更使教师的教学机智得以不断地历练。在生生互动,师生共研的教学实践中,高效课堂应运而生,师生的发展更是不言而喻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课堂正是在孕育会学习、能合作、敢争先、勇创新的思维萌芽,它从小学这个基础的层面上改变了中国学生接受、服从、无主见的思维方式,它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聚集了接地气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乐安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后教先学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中“后教”的方法探究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
“先学后教”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