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的文化符号解读

2014-08-11

山西建筑 2014年33期
关键词:世界观阴阳万物

杜 鹏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的文化符号解读

杜 鹏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以分析中国建筑装饰语言中最基本的文化意识为基础,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生生不息的特点,从鱼的图案与子的符号两个角度研究了建筑语言中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以更好地解读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文化的内涵。

建筑,装饰,文化,语言,思想

中国古建筑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几千年来勤劳聪明智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让后世赞叹的优秀建筑:宏伟的宫殿、神秘的宗教寺庙、肃穆的陵墓、宁静的园林……这些不同的建筑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多彩的画卷。这些精美的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同时也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人文精神。这种文化与人文精神仍值得现代设计加以继承与发扬。建筑虽然是一种造型艺术,但建筑与绘画、雕塑不同。它不能像绘画、雕塑那样用笔墨、油彩在画布、纸张上任意涂抹,亦不能像雕塑家那样对石料、木料、泥土任意雕琢和塑造。建筑首先是为人所造,供人所用。即建筑要满足人的各种物质活动需求,在此前提下,同时满足人的精神活动需求。而建筑要满足人的精神活动需求,最好的途径是通过建筑上的装饰来表达。因此,可以说建筑装饰,不仅赋予建筑以美的外表,更赋予建筑以美的灵魂。

1 生命与繁衍意识是中国建筑装饰语言中最基本的文化意识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历史悠久,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法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美,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义。它体现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意识、感情气质和心理素质。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经历几千年历史演变,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是古代建筑工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所以要想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文化内涵,就必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密码,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无法解读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文化的内涵。

所有的文明中都将宇宙的起源作为最根本的哲学问题来回答。宇宙如何生成、宇宙的构造乃至演变是人类最基本的世界观。人类各种文明成果、文化形式都离不开对世界观的表达。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部源头经典之一,而易的思想是“众经之首、大道之源”。建筑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的文化内涵自然离不开《易经》。《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者,阴阳混合混沌未分;两仪者,阴阳也。中国传统文化追溯宇宙的起源,将宇宙形成的最初“一秒”描述为混沌化分阴阳。阴阳交合始生万物,生的还能再生,从而生生不息。

这种由混沌化分阴阳,阴阳交合而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观念,正是传统文化对宇宙起源的高度概括。而万物依着一定的法则生生不息,最终形成的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的核心。

宇宙的起源是宇宙的生,生生不息是宇宙繁衍的基本法则。因此生命与繁衍是宇宙中一切生物的本能,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也是人类的基本文化意识。

中国古建筑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充分体现了这种阴阳五行的世界观,具体则体现在生命与繁衍的意识。

2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的文化解读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归根到底是以生生不息为特点的阴阳观念,该观念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题材和主题。下面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来解读华夏民族的文化内涵。

2.1 阴阳的对立统一

在出土的汉唐墓葬的壁画、帛画及画像石中,女娲、伏羲是数量最多的画像内容之一。特别是人首蛇身画像内容大体相同,伏羲与女娲以手相拥,蛇躯的两尾交叠,暗示阴阳交合,表达生命的延续和再生。两人头上有圆轮一,象征日;两人尾下有月牙一,内画玉兔,象征月,表示宇宙阴阳的基本构造。女娲一手执规,伏羲一手执矩,以示规天矩地,把握阴阳变化的规律(见图1,图2)。

中国文化的世界观中,认为世界是阴阳的、阴阳是共生的,所以在建筑设计和装饰中处处体现了这种阴阳的对立统一。

北京故宫太和殿前东侧有石制的“日晷”(见图3),西侧则对称置放着一个内装“嘉量”的石亭子“嘉量楼”(见图4)。日晷用日影测量时间,象天,为圆形,象征着阳;嘉量用于测定空间体积,象地,为方形,象征着阴。这两种礼器寓意着阴阳的和谐统一,是帝王统治天下的象征。因为国家的统一,首先是建立在阴阳和谐的基础上,是天地的一统。皇权只有能与宇宙时空建立联系,才是至高无上的。

在中国民居正屋前的中间位置,都要设天地之位。两边对联写着“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见图5),这是百姓生活中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的反映,而这个美好的祈愿要靠遵循阴阳、顺应天地自然变化来实现。

2.2 阴阳对立统一思想在建筑语言中的运用

1)有关鱼的图案。

在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会见到很多鱼的图案,很多人认为这是对自然的模仿,期盼丰收的寓意。但中国传统文化是写意文化,写的是《易经》,不是对自然客体的模拟,而是要表达阴阳五行,生生不息的宇宙观。从西安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到今天建筑装饰上的连年有余,其中有关鱼的图案都是太极图中阴阳鱼的符号(见图6~图9)。

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直接指出阴阳的本质,以及阴阳相交化生万物的基本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中有很多对称的植物动物形象,其实它们都是传统文化的阴阳符号。如“鱼戏莲”中的鱼、莲图案。鱼动,动为阳,喻男;莲静,静为阴、喻女;莲多子喻连连生子,也是阴阳相合、男女相合、生命繁衍的文化符号。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形象归根到底要表达的思想是:混沌宇宙母体之中孕有阴阳二气,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人类亦是天地所化生的万物之一,从而形成天人合一、万物同源的思想。

2)有关“子”的符号。

半个世纪以来写实主义理论一直是我们认识和解释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模式。所以认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大量的牛、马、羊、鸡、猪、女娃喂鸡、女娃戏鸟、兔子吃白菜、老鼠吃南瓜(如图10所示)、老鼠啃葡萄(如图11所示)等题材,都是反映百姓的劳动生活,其主题是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对收获果实的喜悦。如“老鼠吃南瓜”“老鼠啃葡萄”,写实主义版的解释是:由于今年南瓜葡萄大丰收,请老鼠们来吃吧,似乎只是为了表达劳动之后对大丰收的喜悦心情或是对丰收的祈盼。

其实,“老鼠吃南瓜”是《易经》中“复卦”的写意表现(见图12),艺术性地表达了阴阳相合、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寓意着子孙繁衍、生命延续。

老鼠,是指十二地支中的子(子鼠),代表阳,是《易经·复卦》中一阳来复的一阳。南瓜代表阴,是指《易经·复卦》中的五阴。老鼠与南瓜两个形象合起来正是《易经·复卦》的写意,表达一阳来复。一日有十二时辰,而子时的一阳来复是一天的开始;一年有二十四节气,而冬至的一阳来复是一年的开始。一阳来复正是阴阳转换的关键点,天地完成了周而复始的循环得以生生不息。

人亦如是,重视并保护好此关键点的一阳,才能保证人类完成生生不息的循环轮转的能量储备。故而中国人的养生特别强调睡子时觉,而冬至节也是传统的重要节日。《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在天地阴阳转换的节点,人要休养生息,连朝廷都放假休息,更何况其他商旅,也要停业。因此在冬至习俗中,就有家家团圆祭祖聚餐,至后来又有吃饺子(交子)的风俗。

这才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在艺术上、在家宅的门廊上要重点表达的思想,是对生活的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对丰收的庆祝。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体系是一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统一的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世界观在建筑上的艺术表达。它描述了生命的起源和运行法则,提示人们在阴阳五行世界观的指导下生活起居。

通过理解古代建筑装饰中的文化符号,我们慢慢接近祖先的智慧,看他们如何把生命的真谛融会到生活的细节中去,以助于我们对未来建筑设计、建筑美学的探索。

TheculturesymbolinterpretationofChineseancientarchitecturaldecorationimage

DUPeng

(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School,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n basic cultural awareness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languag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erenni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mage, from the fish image and the son symbols two perspectives researched the Yin and Yang opposites and unity thought of architectural language, to better 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ulture.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ulture, language, thought

1009-6825(2014)33-0211-02

2014-09-12

杜 鹏(1968- ),男,讲师

TU238

:A

猜你喜欢

世界观阴阳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服药先分阴阳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