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甜城水乡古街设计
2014-08-11朱伟
朱 伟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17)
内江甜城水乡古街设计
朱 伟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17)
结合川渝地区传统古镇特征,对内江甜城文化、大千文化、水乡文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川南传统建筑风格进行解读,提出了“原生、原味、新意”的设计理念,对旅游项目开发与地域文脉的有机结合有重要意义。
地域,文化,特征,设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的追求,各地大力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内江历史悠久,是张大千故里,是著名的“书画之乡”“文化之乡”,由于历史上制糖业发达,也被称为“甜城”。 内江位于川南门户要冲,成都重庆之间,成渝经济圈中成渝南轴的中心,也是极其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1 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内江新城综合服务区——谢家河片区,以及谢家河休闲带与横纵两条发展主轴之间。北临G321国道,东临晨望路,南侧为九号路,东面紧邻五星水库,整个地势东高西低,最大高差约30 m,项目南侧为规划中现代商业街。整个用地内部空间层次丰富,整体地形风貌主要由河流、山谷以及田园所构成,自然风光良好。本项目遇到的设计难点主要有三个:1)如何利用现状高差,营造山地景观,做到最生态化开发利用;2)如何将山水充分利用,打造独具特色的山地古镇特色;3)如何体现内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对川渝地区不同形态的典型古镇进行调研分析,如重庆磁器口山地云梯式布局,四川资中罗泉古镇街巷式布局,合江福宝古镇包山式布局,得出这些古镇不同的场所特征以及共有的建筑空间元素。这些元素有拱桥、楼阁、水榭、风水树、水磨坊、水车、吊脚楼、戏楼、字库塔、绣楼、照壁等。可在甜城水乡古街区中予以再现。
2 项目理念
通过对内江历史、文化、地域的了解,我们提出“原生”“原味”“新意”的设计理念。打造最具内江甜城文化特色的山水格局传统街区,成为内江文化商业旅游新地标,内江市民的精神家园,最传统、最内江的都市游憩型共享空间。原生主要体现在尊重自然基地、因地制宜,依据等高线布置建筑群体,保留场地的原生特征,强调高低错落的起伏变化,突出山地城镇特色。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引入街区内部。原味主要为还原传统空间,重现情境,汲取川南、山地古镇的典型空间形态特点,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传统街区。新意主要为熔铸文化基因,激发活力,将内江的甜城文化、山水文化、水乡文化、川南建筑文化的多元融合、古今交融,打造多态共生的内江“清明上河图”。
3 总体设计
项目总体布局借鉴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吉地布局,力求设计暗合传统村落风水摆布格局,街区空间视线层级丰富,强调与山水脉络的有机结合。
整个街区以戏楼广场作为统领全局的核心空间,以街巷为具体形态的线性空间廊道,结合业态规划,进而在街巷中生长出院落空间。在街区中形成三条主要的空间虚轴,构建空间的呼应关系,包括廊桥—桥头广场—绣楼—祈福塔虚轴,北侧山体—绣楼广场—阶梯巷道—滨水广场—烟雨阁虚轴,以及次入口—醮坛云梯—场口荷塘—水榭虚轴。此外在街区入口、场口、滨水广场、桥头、绣楼及街巷转折处设计空间节点,丰富空间感受,形成街区亮点,构建具有节奏序列、起承转合的空间结构(见图1)。
古镇人流来向主要为晨望路九号路交叉口处的主入口方向、晨望路次入口方向,以及西侧规划公园花园方向,由此三个方向延伸,并在街区核心地带形成环状的主要流线。以主要流线为骨架,形成若干相互通达的次要流线,根据动线上活动类型的不同,分为商业次动线和景观次动线。考虑街区消防安全和客栈群落的后勤需求等因素,设计消防及后勤流线,兼顾整个街区范围;增强水上游览体验,设计水上流线。
根据场地高差特点及功能需求,古镇共分为核心商业区、山地客栈区、休闲娱乐区、美食主题区、门户景观区等5大功能板块。
核心商业区位于街区中部,沿街为街巷商铺,并根据用地进深设计院落空间,形成动静结合、闹中取静的多元商业空间和前店后坊式的传统手工艺体验工坊,同时利用院落空间消化地形高差。本区核心位置同时也是整个古镇的核心区域,设置戏楼及广场(见图2)。戏楼设计为双面戏台,南向面朝广场侧为面向公众的免费表演区,北向面朝院落为收费表演区。围绕戏楼广场周边院落建筑设置古镇公共服务建筑(见图3),如苌弘书院、糖业博物馆、月老堂及其他手工作坊。
休闲娱乐区紧邻五星水库,结合主游线以及利用滨水优势,以休闲餐饮、酒吧、小型客栈、手工艺坊等业态为主,具有街铺、吊脚楼、小天井院落等多种空间形态。在鹊桥桥头空间结合绣楼,设置绣楼广场,既丰富街区的活动内容,也呼应对岸规划的以婚庆为主题的甜蜜花园。
美食主题区主要体现内江甜城文化以及饮食文化,主要以甜水巷美食街以及土糖坊为主(见图4,图5),在加强文化旅游的甜城主题体验的同时,也体会内江的饮食、传统小吃、手工技艺。
北侧的山地客栈区遵循自然山地起伏形态,设计院落式布局的坡地客栈群落,利用场地高差缩减建筑的体量感,利用树木将建筑隐藏于山林之中。形成“可分可合”“时隐时现”的空间和自由变化的形态。
门户景观区主要位于南侧的九号路以及东侧的晨望路,这里距离古街内部高差约20 m,通过台阶的转折、变化,再结合水体、植物逐步进入街区入口,步移景异。尤其是南侧的主入口,设立内江本地历史特色的牌坊广场,将历史融入自然之中。
4 景观设计
内江是张大千故里,景观设计体现“水乡情怀、大千泼墨”的主题思想,以文化描绘情怀,细节勾勒高端,创造独特的大千水乡甜蜜记忆,打造神形兼具的甜城盛景。设计从内江资中叶脉画中汲取设计灵感,将整个古镇视作一幅充满文化氛围的叶脉画图。将叶脉画与文化线索的共通之处抽象提取为“脉”与“节”两个主题,分别代表文化展示的脉络和节点。结合景观设计,以LED光纤拟脉络之态,以古色古香的拴马桩作为文化节点的象征和标识,上刻各个节点的典故和小型造像;形成“光脉”与“记忆柱”的文化阐释形式。将此作为古镇文化展示系统的表现形式和景观设计理念,贯穿整个古镇。
景点设计借鉴内江所辖的资中、威远八景以及大千先生的名句设计了独特的水乡八景,分别为桃源旱溪、凭栏丝竹、盘峰暮雨、绣阁罗绮、醮坛云梯、渔灯晚照、古渡春秋、灵岩泉韵,对这些景观节点采用创新做旧的方法,运用传统手工艺打造别样的怀旧氛围(见图6,图7)。同时这些景点起到景观提纲的作用,在这些主要景点下再结合内江记忆典故与大千文化,将复古景点小品与大千名画中的情境景观相结合形成相映成趣,创造气韵跌宕的景观游览体验。
景观流线根据现有地势结合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需求,运用多级游线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景观游览线路。打造“串水游山,立体相通”的多层次景观效果。
内江甜城水乡古街区项目在空间特征上对传统山地、滨水古街进行继承及创新,在建筑风格上对川南建筑特征进行阐述及展现,在景观界面上对场地进行最大的原生态设计,在传统文化上对内江水乡文化及大千文化进行开挖和发扬,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在旅游项目开发和当地地域文脉的有机契合方面进行有意义的研究和实践。
[1] 李先逵.四川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OnwatersideancientstreetsdesignofNeijiangTianchengcity
ZHUWei
(SichuanA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Chengdu610017,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ancient towns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region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cultures of Neijiang Tiancheng Culture, Daqian Culture, and Waterside Culture, interprets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s in south of Sichuan, and points out the design ideas with original flavors and meanings, so it is crucial for hav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between tourist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cultural context.
region, culture, feature, design
1009-6825(2014)33-0004-02
2014-09-18
朱 伟(1978- ),男,硕士,工程师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