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2014-08-11田雨,李杨
田 雨,李 杨
(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 安岳 642350)
血清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田 雨,李 杨
(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 安岳 642350)
目的 探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抗菌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85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PCT指导组35例,常规治疗组50例,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 PCT指导组较常规治疗组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抗生素使用率低、住院时间短、NICU总费用少,PCT指导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效率提高11%、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降低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T可作为AECOPD患者中抗菌临床应用的指导指标,临床可试行推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血清降钙素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经常出现急性加重,称为COPD急性加重(AECOPD),尤其有明显肺功能损害者[1]。有关AECOPD发病机制有学者提出,80%的AECOPD由下呼吸道感染引起,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中,40%~50%为细菌,30%~40%为病毒,5%~10%为非典型病原体[2]。现选取我院85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在AECOPD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抗菌指导作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共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入组标准:COPD及AECOPD的诊断均符合我国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2007年修订版)[3]:知情同意,年龄20~70岁。排除标准:入选时急性加重期病程已超过5 d,入选前4周内应用过抗生素治疗,胸片证实肺炎;合并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呼吸系统之外的部位存在细菌感染。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PCT指导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33~68(50.4±7.2)岁;COPD病程(8.1±5.3)a。常规治疗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2~66(51.0±7.1)岁;COPD病程(7.9±5.4)a。2组间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培养检查确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都有痰培养结果,在阴性杆菌中PCT的指导意义更大)。并在入科后立即抽取静脉血行血清PCT检查,并立即送检。PCT指导组当PCT≥0.25 g/L即为细菌感染存在,予抗生素治疗,抗菌治疗后提示血清PCT<0.25 g/L时,给予及时停用抗生素治疗。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的主治医师给予经验性治疗,停止抗生素治疗标准按医师的经验治疗疗程而定。
1.3 评价指标 PCT检测仪器选择LB9507超灵敏管式发光仪(德国Berthold),方法学选择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主要记录相关指标:抗生素的使用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有效率分为无效、进步、显效、痊愈4级,有效为痊愈、显效患者。二重感染为患者抗生素治疗中出现新致病微生物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研究涉及数字录入SPSS 13.0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如结果提示P<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率、住院时间、NICU总费用比较 PCT指导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抗生素使用率低、住院时间短、NICU总费用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量、NICU停留时间、NICU总费用比较
注:①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1;②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0.05。
2.2 2组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PCT指导组有效率为91%(32/35),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为14%(5/35);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80%(40/50),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为28%(14/50)。PCT指导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效率提高11%、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降低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4]。COPD是全球慢性病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增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每例COPD患者平均每年因为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次数达到2次,AECOPD已经成为COPD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不仅加快了患者的病程,使患者的肺功能急剧下降,更是大大增加了其他并发症发作的几率,显著增加了疾病的病死率[5]。对AECOPD患者病情发展行前瞻性判断,探索规范、有效抗生素治疗方法, 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病程,阻止病情恶化,降低疾病相关病死率。
降钙素原对比其余感染诊断指标有如下2大特点:①细菌感染时迅速升高(3~4 h),幅度很大,说明降钙素原更适用于早期诊断[6]。②半衰期短(24 h),且不受肾功能影响,说明降钙素原能迅速显示治疗效果。PCT为116个氨基酸构成的降钙素前肽无激素活性物质,在动物研究中PCT被认为是次级炎症因子中的一种,其自身无脓毒症启动功能,但对脓毒症发展的加重、放大有关键作用[7-8]。在机体情况正常状态下循环中的PCT均被降解,检测不到释放入血的PCT,故健康成年人中PCT水平可低至测不到,但在严重感染应激状态下,PCT水平常突然升高,部分报道提示可>100 μg/L,局部感染时PCT可呈现仅轻度升高改变[9]。在基础研究方面,PCT的增高与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相关性大[10]。
本研究PCT指导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效率高11%、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发生率降低14%,表明PCT对AECOPD住院治疗中的合理抗生素指导用药存在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能减少细菌耐药率的发生。PCT指导组均较常规治疗组抗生素应用时间短、抗生素使用率低、住院时间短、NICU总费用少;故通过PCT指导治疗可进一步减少平均患者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 PCT可作为AECOPD患者中抗菌临床应用的指导指标,临床可试行推广。
[1] Demedts IK,Bracke KR,Van Pottelberge G. Testelmans D Verleden GM Vermassen FE Accumul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and increased CCL20 levels in the airway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0):179-18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2):8-17
[3] Fabbri LM,Boschetto P,Mapp CE. COPD Guidelines: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6): 116-119
[4] Martinez FJ,Donohue JF,Rennard SI. The fut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reatment-difficulties of and barriers to drug development[J]. Lancet,2011,3(78):1027-1037
[5] Halbert RJ,Natoli JL,Gano A,et al. Global burden of COPD: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ur Respir J,2006,2(8):523-532
[6] 朱珊,赵苏,陶兆武,等. 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下气道细菌的影响及耐药性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2):215-218
[7] Weis N,Almdal T. C-reactive protein:can it be used as a marker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Eur J Intern Med,2006,1(7):88-91
[8] Sethi S,Maloney J,Grove L.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bronchial bacterial coloniz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9):509-515
[9] 钱建美,修清玉,王桂芳,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与痰颜色的关系[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5):261-263
[10] Saetta M. Airwayinflamm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 ydisease[J]. Am J Res Pir Crit Care Med,1999,16(10):17-20
10.3969/j.issn.1008-8849.2014.30.024
R563
B
1008-8849(2014)30-3366-02
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