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2014-08-11张玉婷许涛

关键词:半衰期蓄积血药浓度

张玉婷++许涛

【摘要】药物的半衰期又称为药效减半期,一般是指药物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减半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应药物在体内转化、排泄的速度,代表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的关系,主要决定给药剂量和次数,药物半衰期长的则表示该药物在体内排泄的慢,给药时间则间隔长些,转化排泄快的药物,则给药时间间隔短些。如药物的半衰期长,给药时间间隔短,剂量大,则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如药物的半衰期短,给药时间间隔长,剂量小,则会由于体内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因此,掌握没种药物对半衰期,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关键词】药物半衰期;合理用药

通过药物半衰期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患者在用药超过5个半衰期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95%了,即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基本消除,药物半衰期在没有受到其他特殊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不需要监测患者血药浓度,患者突然发病时,可根据正常用量给药;如患者在用药后少于5个半衰期,患者突然发病的话,则要注意患者体内血药浓度,给药剂量要小于正常量,避免药物的积蓄引起中毒[1]。

患者连续用药达7个半衰期,体内的药物基本消除,血药浓度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此时,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可帮助医务人员给患者调整理想的用药方案,此时的血药浓度检测具有较大的意义[2]。如果患者患有其他疾病,用药种类比较多,则会产生相互作用,最佳监测血药浓度为3个半衰期,此时的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则说明药物半衰期比较长,用药量偏大,需要立即减少用药量,否则导致患者药物中毒。到患者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再对患者进行监测,同时对患者的心肾功能进行监测,医务人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给患者安全用药。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方案

药物的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给药息息相关,当疾病被确诊后,医生必须正确的选择药物,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才能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新理论的不断发展,为确定正确的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也提高了临床用药水平。但是,药物的半衰期却被忽视了,例如庆大霉素的半衰期是1.5个小时,临床却让患者1天服药2次,1次8万U肌注,这样药物在体内消除的较快,血药浓度较低,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磺胺类药物的半衰期一般为9小时,医务人员却按常规量给药3次/日,导致药物在患者体内蓄积,出现不良反应,对肾脏造成伤害。青霉素是消除较快的药物,半衰期仅为40分钟,用药后3小时左右,已基本被排泄,6小时后血药浓度极低,但青霉素属于繁殖杀菌药,对细菌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在给药后杀灭细菌,细菌再次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用药时间间隔长,也不会影响疗效。在一般感染时,青霉素的用药应间隔10小时左右,因此,青霉素静脉给药,应常规的一次剂量,最好间隔给药,每天的剂量应分3次注射,优于一次给药的治疗效果,1天的剂量1次给药效果不是很佳,反而增加细菌的抗药性[3]。因此,医务人员不注意药物的半衰期,则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物的消除速度较快,易导致体内蓄积。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也是有必要的,临床用药常有计划的使药物在体内蓄积,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在慢慢减小剂量,维持一个稳定状态,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4]。在用药时,如果剂量过大,或间隔时间较短、速度过快,则会导致药物的过多蓄积,导致药物中毒。因此,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和间隔时间,把握住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和消除,是药物达到稳定状态而产生防治作用,又不至于发生中毒,是非常重要的。临床给药时间和间隔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如盐酸林可霉素(洁霉素)的药物半衰期为5.4小时,可按每5小时给药一次,磺胺甲基异唑(SMZ)的半衰期为12小时,一般给药时间间隔12小时。一般药物由于其理化性质、吸收转化、消除的时间不同,会对其半衰期有一定的影响,对用药时间和次数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只是按照药物的半衰期给药并不一定正确。比如治疗心力衰竭药物洋地黄类药地高辛,它的半衰期为35小时左右,但是此药不溶于水,在肠道的吸收率为70%左右,随着肠道的缓慢蠕动,可增加其要的吸收率,肾脏功能对药物的吸收率有所影响,肾脏功能不全者,容易导致药物中毒;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对其药物的反应也较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对机体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后,找出每个患者的适合的量,进行用药。因此,地高辛不可以完全按照其半衰期给药,要根据患者个体病史、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用量。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疗效,而又不至于导致药物中毒。因此对任何药物不加分析地习惯3次/日的给药方法肯定是不妥的。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药物消除是按照指数关系进行的,一个半衰期短的药物,剂量即使加倍也并不能使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1倍。

药物半衰期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首先有患者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的半衰期会逐渐延长,老年人长时间用药则会对低浓度产生耐药性,对高浓度比较敏感,易导致中毒。其次为种族差异,不同的种族对药物的排泄程度不一样,因此,药物的半衰期不一样。

病理因素:主要以肝脏疾病为主,肝脏对药物的半衰期有所影响,肝脏衰竭则延长半衰期;肾功能患者,影响药物的排泄,则延长半衰期;心衰患者导致全身脏器淤血,延长药物半衰期。

药物相互作用。在配伍用药时,由于一种药物会对联合应用的药物起到一定的影响,可相辅相成,也可抵消药效,因此,影响药物的半衰期。在联合用药时,两种药起到的是抵消药效的作用,加强一种药物代谢的,则会缩短药物的半衰期;反之,抑制药物的代谢作用,则会增加药物的药效,增加药物的半衰期,比较容易导致药物中毒,如异烟肼、氯霉素、香豆素类均能抑制苯妥英钠的代谢,联用时,若不适当减少苯妥英钠的剂量,即有可能引起中毒。

参考文献

[1]陆沁.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9).

[2]吴玉波,张永恒.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J].中国药业,1996(10).

[3]王娟,贾正平.药学监护及其面临的问题[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5(4).

[4]浦金辉,袁进.我院药品管理与合理用药研究现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3).

猜你喜欢

半衰期蓄积血药浓度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基于语言学中文学术图书的半衰期分析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基于JCR®的国外临床医学学科半衰期
坚持创新 蓄积行业永续发展动能
自制甲氨蝶吟质控血清在均相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