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及拔罐综合疗法对脾虚湿阻型腹部肥胖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4-08-11王立兵李瑞严祖桢吕威严晓

关键词:艾灸

王立兵++李瑞++严祖桢++吕威++严晓艺++杜欣媛++崔彩青

【摘要】目的:探究艾灸和拔罐综合疗法对脾虚湿盛型腹部肥胖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招募脾虚湿盛型腹部肥胖患者65人,其中Ⅰ度肥胖30人,Ⅱ度肥胖35人。第一阶段为观察阶段:观察自然情况下患者体重、腰围、体征变化情况,2个月;第二阶段为治疗阶段:运用艾灸加拔罐综合疗法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体重、腰围、体征变化情况。2个阶段数据前后对照得出疗效。结果:运用艾灸加拔罐综合疗法后,Ⅰ度肥胖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6.7%,Ⅱ度肥胖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7.1%。结论:艾灸加拔罐综合疗法对脾虚湿盛型腹部肥胖有较好的疗效。体重超过标准越多、肥胖程度越大、腰围越大者,减肥效果越好。

【关键词】艾灸;拔罐;腹部肥胖;脾虚湿盛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选择药物减肥,目前流行的减肥药多以泻为主要手段,有很多不良反应,长期服用甚至会损伤脾胃;还有很多人通过抑制食欲、控制饮食来达到减肥效果,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然而现今大部分人群体重超过标准并不多,而是要求减去腰腹部脂肪,缩小腰围,或使腿部、臂部变瘦。艾灸法和拔罐法有温通经脉、健脾化湿之功,有助于减去腹部脂肪,而且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故本课题旨在探究艾灸和拔罐疗法对腹部肥胖的具体临床疗效。

肥胖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学术会议1998年标准制订的脾虚湿阻型肥胖诊断标准[1]:形体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大便溏薄,脘腹胀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红。

西医对肥胖的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WHO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年人肥胖标准[2]:体质指数BMI(BMI=体重/身高?)在25~29.9kg/m2为Ⅰ度肥胖;≥30kg/m2为Ⅱ度肥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即可诊断为腹部肥胖。

治疗方案

我们采用前后对比的方法进行治疗:①观察阶段:2个月,每周测一次腰围、体重。②治疗阶段:对选定穴位及腹部进行艾灸加拔罐治疗,3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周测一次腰围、体重,记录数据及临床症状。两疗程之间间隔1周。对比两个阶段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

具体操作:温和灸:太白、公孙、足三里、上巨虚天枢、大陵、中脘等穴,各5分钟;

闪罐、走罐、留罐:腹部天枢穴附近,10分钟。

疗效判断

疗效观察指标[3]:腰围(环脐以上0.5cm 1周)、体质指数(BMI)、临床症状等。①显效:体重减少3kg以上,腰围下降5cm以上(包含5cm),体重指数减少1.2以上;②有效:体重减少2~3kg,腰围下降2~5cm(不包含5cm),体重指数减少0.75以上;③无效:体重和腰围无变化或未达到上述标准。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艾灸加拔罐综合疗法对脾虚湿盛型腹部肥胖有较好的疗效。体重超过标准越多、肥胖程度越大、腰围越大者,减肥效果越好;体重的减轻与腰围的减少不是正相关关系,因个人体质而异,有部分人体重减轻明显,而腰围的减少却很小。

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身高183cm,体重114kg,腰围113cm,BMI=34.0。患者体形臃肿,腹部膨隆,纳眠可,嗜食肥甘厚味,便秘,易出汗,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Ⅱ度肥胖。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患者体重减至108kg,腰围105cm,患者易出汗,疲乏无力,便秘等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讨论

肥胖症的病因病机较复杂,中医认为肥胖病机多责之于肝脾肾,多因饮食不节,久卧久坐,七情所伤,脏腑功能失调,先天禀赋等因素所致。《素问·通评虚实论》云:“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脾主运化,具有消化饮食,化生、吸收和转输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若脾失运化,水谷肥甘之物无以化生气血精微,而转变为痰湿脂肪积聚体内,导致肥胖。肾藏真元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若肾气亏虚,气化失常,肾阳不能温煦脾土,必引起精微物质的转化和储存失去平衡,导致肥胖。七情所伤,导致肝气郁滞,肝胆疏泄失于调畅,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胆不能正常泌输精汁,精浊化脂,浊脂内聚形成肥胖。

艾灸减肥其作用机理有以下两个方面[4-5]:①艾灸能抑制病人过亢的食欲和亢进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②艾灸可以促进能量代谢,增强能量的消耗,促进脂肪的分解,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整来实现其作用。针对脾虚湿盛证选取穴位:中脘乃胃募、腑会,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天枢为大肠的募穴,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四穴合用可通利肠腑,降浊消脂;大横健脾助运;足三里化痰除湿,健脾益肾;太白为脾经的输穴、原穴,公孙为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二穴合用可宽肠理气。诸穴共用可收健脾胃、利肠腑、化痰湿、消浊脂之功,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第2版.2007:440-446.

[2]文红卫.成人肥胖标准的判定与减肥运动处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2):49.

[3]王雪玲.中医减肥疗法研究[J].江西中医药,1998,29(3):58.

[4]任秦有,赵宁侠,郭瑞林.艾灸百会穴对中风偏瘫病人甲皱微循环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3):48-49.

[5]李爱华,万志杰.艾灸改善微循环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3,31(2):27.

作者:王立兵,男,北京中医药大学09级针灸推拿专业。

通讯作者:李瑞,博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此后一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从事中医、针灸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对中医针灸的经典理论及腧穴有较深入的研究。主编中医针灸专著30余部,撰写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及参加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医药学会三等奖,北京中医药教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猜你喜欢

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家庭艾灸治疗痛经及其常用穴位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蒙医结合艾灸治疗膝关节病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