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净旅游“遗”路相随

2014-08-11付松

当代贵州 2014年18期
关键词:梵净山铜仁景区

付松

梵净山景区启动“申遗”工作,是在用实际行动兑现一个庄重的诺言:梵净山属于贵州,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坐落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有着“梵天净土”的美誉,因其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而被称为“武陵正源,名山之宗”。

“兼险秀幽奇,梵净荟其诸美;踞黔湘鄂蜀,武陵惟我独尊。”在这里,佛光、云海、禅雾构成了万千奇观;在这里,旅游资源的区域合作开启了创新模式;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得到了生动诠释。

以转型提升打开僵局

“我始终亲历着梵净山的变化,每次来都有新感觉。”作为旅游爱好者,贵阳市民陈忠余曾五次到过梵净山,在他看来,近几年来梵净山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游客人数的变化和景区环境的变化。

陈忠余眼中的景区之变,反映了梵净山旅游打开僵局、化蛹成蝶的过程。曾几何时,交通条件不畅、配套设施不全、接待档次不高等因素,始终是梵净山旅游发展的几大瓶颈。

相比之下,同处武陵山脉的湘西凤凰,却因沈从文的《边城》早已声名鹊起,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目的地。

花开两朵,为何只表一枝?如何打破这尴尬的局面,成了铜仁旅游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

于是,改善交通条件,扩大接待能力,完善配套设施,激活体制机制成了梵净山旅游景区提级改造的突破口。

“在铜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相关部门及印江、松桃、江口三县的支持配合下,管委会紧紧围绕‘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原则,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工作目标,努力将梵净山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梵净山旅游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苏天前说。

为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梵净山旅游景区新建售票服务中心、盘溪停车场、生态护栏、车辆运营等项目,扩展了景区空间,增加了旅游车辆接待能力,提升了景区旅游品味。

此外,栖息酒店、生态植物园、龙泉圣景酒店、天福大酒店等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使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改善,接待档次得到提升。

在打造 “升级版”的同时,梵净山景区还注重新景观的开发。亚木沟是梵净山景区的重要卫星景点,承载着景区部分以休闲、观光、避暑为目的的徒步探险者和亲水游客;寨沙侗寨河水清澈,古树参天,青山环抱,茂林修竹,犹如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精彩的侗寨歌舞表演,让游客乐在其中。

“随着梵净山旅游景区相关规划陆续进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交通更加便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居民素质不断提高,梵净山旅游景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苏天前说,梵净山回报游客朋友的,将是欣赏更美丽的风景、体验更个性的旅游、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靠区位优势互惠双赢

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梵净山旅游景区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杭瑞高速、梵净山环线旅游公路、梵净山大道的相继开通,梵净山旅游日渐火爆,每逢节假日还经常出现“井喷”现象。在前往梵净山的公路上,记者看到,来自重庆、湖南、四川、云南、广西、贵阳等地的私家车络绎不绝,在景区的河滩边、小溪旁、林荫处、亭阁下,小孩玩耍、嬉戏,大人拍照、聊天,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这种生动的景象,一方面得益于武陵山区旅游“富矿”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铜仁与湘西的携手并进。

铜仁和湘西同处武陵山区,同属集中连片开发扶贫的主战场。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还关切地询问起湘黔开展旅游联动的相关情况。

“习总书记的关心是鼓励,更是动力。”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铜仁和湘西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开展旅游联动,通过旅游双赢助推扶贫攻坚和同步小康。

事实上,在“大旅游”理念的支配下,两地的合作已经有过一些成功的范例。2012年4月,贵州、湖南签署《关于加强黔湘两省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提出打造“湘黔黄金旅游圈”,并联合推介“张家界-凤凰-梵净山”精品旅游线路。

今年3月,地处黔湘边界的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工程峻工后,铜仁至长沙航线得以成功复航,成为湘黔携手合作发展的典范之作。

以机场合作为契机,铜仁和湘西两地旅游合作日渐密切,通过大胆探索,实现优势互补、区域联动以及资源、客源、信息、市场共享,从而加快旅游一体化进程。

随着合作渐入佳境,铜仁和湘西两地间的客源共享、市场互动、利益双赢正逐步形成。据统计,2013年,铜仁接待游客达20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7亿元;湘西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亿元。

如今,“区域合作”已经成为铜仁旅游发展的关键词。在《2014年铜仁市旅游工作要点》中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这样的愿景: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千方百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着力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

“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巨大,唯有在互信、互用、互联的基础上,建立无障碍旅游,才能齐头并进。”刘奇凡说,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武陵山旅游协作的条件和时机已成熟,通过互看、互学、互比,建立旅游巡回观摩机制和市场共通机制,“大武陵旅游黄金圈”一定有着光明前景。

凭申报“世遗”提升价值

“到梵净山旅游还需要吃什么?吃空气就足够了。”有游客如此评价梵净山。这样的评价诚然有过度褒扬的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梵净山的良好生态环境。

1978年,国务院将梵净山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梵净山纳入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其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独具魅力的地质地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梵净山无论是在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方面,都具有颇高的历史、美学、科研、科普和观光价值。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植物所所长、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中国委员会副主任马克平认为:梵净山水青冈的分布在全球来看分布面积广、垂直高度高,具有很高自然遗产价值。

美国生态学博士、国际保护联盟资深专家、高级顾问吉姆·桑塞尔对梵净山给予了高度评价: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生态保存得很好,这里有多于5000种动植物,很多都是特有物种,很多都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中。

2013年10月29日,梵净山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获得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排队资格”,并由此拉开了“申遗”大幕。

随后,铜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梵净山“申遗”工作,审定了《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方案》,响亮提出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载体,使梵净山的核心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将梵净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展示于世界,进一步提升梵净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梵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将梵净山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

4月2日至6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保罗·威廉姆斯、中国申报世界遗产专家梁永宁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熊康宁等一行在省市“申遗”办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进行了考察。

专家组就梵净山申遗的可能性、申遗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梵净山自然风光和地质地貌以及区域生物多样性等给予了积极评价。

国发2号文件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总体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贵州旅游开发的思维定式,优化资源配置,激活生产要素。而梵净山景区启动的“申遗”工作,则是在用实际行动兑现一个庄重的诺言:梵净山属于贵州,属于中国,属于世界!(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梵净山铜仁景区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诗书画苑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世界只有一座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铜仁:“世界公园梵净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