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丰碑一种传承
2014-08-11朱江
朱江
赫章县野马川工业园区旁,一座高大纪念碑耸立着,这是为了纪念1999年6月26日因为抗洪抢险而牺牲的10位烈士;在离它约6公里远的地方还有另一座纪念碑——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这里记录的是1936年红军在赫章转战的轨迹。
相近的空间,不同的时间,两座丰碑一种精神,传承了赫章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乌蒙磅礴走泥丸”
时间回到1936年的冬天,一支红军队伍在赫章用自己的铁与血打碎了笼罩在天空的黑幕。
1936年2月,国民党中央军及地方军阀部队围剿黔西北革命根据地,黔西、大定(今大方)失守,郝梦龄、郭汝栋、樊嵩甫、万耀煌等4个纵队分途向毕节合围而来。在这种情况下,红二、红六军团本着争取建立新根据地的方针,于2月27日,开始撤离毕节城区,进入乌蒙山区。
此时,以顾祝同为总指挥的“追剿”部队纷纷涌来,以10个师的兵力尾追和侧击。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红二、红六军团顷刻间就有覆灭的危险。
面对危局,红军指战员并没有被吓倒,狭路相逢勇者胜,二、六军团毅然亮剑。
3月12日,贺龙通过情报得知万耀煌亲率13师正经哲庄坝向镇雄前进 ,立即抓住战机,命二军团赶往哲庄坝地区设伏。经半天激战,毙伤俘敌300余人,捣毁了万耀煌的司令部,万本人乘乱逃脱。在这次战斗中,因郝梦龄部及时驰援,没能歼灭万部主力。红二军团6师18团政委余秋里在战斗中左臂负重伤,后来在转移途中不得不锯掉,与贺炳炎一起成为了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
仗虽然打赢了,但红二、六军团被包围的形式依旧没有打破。为了更好的利用地形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红二、六军团迈入了莽莽的乌蒙山脉。
乌蒙山地区不但地势崎岖,崖壁纵横,而且人烟稀少,粮水缺乏。红军在转战中十分艰苦。然而,全军上自总指挥,下至普通战士,都昂扬着一股乐观的革命精神。大家同苦共苦,以野菜、野果为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克服了很多困难,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红军在一路上还留下了这样的宣传标语:“踢死黔军,踩死川军,打死滇军,拖死中央军”。
4月9日,利用乌蒙山地早就把敌人绕晕的二军团突然回兵在普渡河地区痛击了孙渡纵队的追兵,使其一时不敢前进。贺龙此时虚晃一枪,命部队南下袭奔昆明。龙云见状大急,也不顾蒋的命令,命孙渡回防昆明。红军乘机分两路向滇西急进,于4月23日会师于金沙江边的石鼓县,再次将追剿国军远远甩到了身后。
4月28日,当国民党军追到金沙江边时,红军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了醒目的大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地,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请回!”
至此,二、六军团冲出了十余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进入了四川,直向红四方面军会合而去。
奇袭广德关、点兵南天门、激战哲庄坝、飞渡金沙江。乌蒙回旋战中,红军战士依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最终取得胜利,红军的实力得到保存,革命获得了转机。
英雄的故事,由英雄的铁血铸就。席大明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席大明1902年出生于威宁县北四区(今赫章县六曲河区)哲庄坝一个地主家庭。21岁时开始从军,后来自己发展了一支武装力量,经常率部攻打云南镇雄及毕节城,使滇黔边地方统治势力闻风丧胆。
1935年8月,席大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并在红二、六军团进入毕节前夕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接受莫雄的“招安”,去“防堵”红军,实则是保护红军顺利入城,后任“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从此,席大明带领所部在毕节、赫章、威宁、镇雄等县边区,执行扩红、筹饷等任务。红军撤离后,席大明坚持与地方当局进行殊死的斗争。1936年11月4日,席大明被捕,于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三)被杀害于毕节城外大较场,时年33岁。
席大明虽然牺牲了,但浩然之气永存,他用他的牺牲唤起了更多赫章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乌蒙。”
野马川抗洪英雄赞歌
乌蒙回旋战中红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英雄气质在赫章的土地上传扬,这种气质在63年后的一场洪水中续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1999年6月25日晚上10点,野马川镇镇长李发琦突然被一阵大雨惊醒,看着大雨他的心揪在了一起,按往常的经验他知道一场洪水即将袭来。
此时,夜雨一阵猛似一阵,暴雨倾泻,野马川河咆哮着,一路席卷着泥沙从326国道的干河桥下呼啸而过。
一夜的暴雨使野马川河水暴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夜的工夫干河坝什么都没有了。全镇21个村、115个村民组、6600户人家、31000人受灾、房屋公路桥梁工区被冲毁,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元。
此时干河坝已被淹没,到处流窜的洪水,让人分不清哪是河,哪是路。为了堵住河堤缺口,保住仅剩的玉米科技良田,镇党委决定决定立即开展抢险工作。水势凶猛,抢险人员摸到堤坝上已是水齐深腰。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已无法行驶,只好用拖拉机装运救灾物资。但即使是这样,洪水仍然把拖拉机冲得摇晃起来。为了增加重量,一些抢修人员趴在拖拉机上负责押运。就这样冒着危险运送,中午12点,大家用20多车沙袋堵住了河堤的一处缺口。
中午时,接到李发琦报告的镇委书记蒋本国从赫章赶了回来,立即召开组织了抗洪抢险的会议。会后,蒋本国对李发琦说:“我们一定要守住干河坝,这是百姓最后的财产。”下午,蒋本国和李发琦又带领这十几名干部迅速返回救灾现场。李发琦没想到的是,这竟是蒋本国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由于洪水长时间冲刷浸泡,河堤已开始慢慢松塌,正在赶往救灾的人们谁都没有注意到危险已经一步步向他们逼来。当拖拉机行驶到326国道200余米的河堤时,一阵猛烈的冲击把拖拉机卷进了河流。只听一声惊呼,在前面探路的李发琦回过头来时,洪浪已经把随拖拉机翻入水中的人淹没了。一切发生得太突然,整个过程不过四五秒的时间,李发琦来不及考虑就纵身跳入了洪水中。
洪水劈头盖脸地向李发琦打来,巨大的冲击力让他几乎无法稳住身子,坚强的意志支持着他在水中拼搏。李发琦抓住一个就往岸上使劲地推,然而没推多远,洪水又无情地把人给冲开,就这样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筋疲力尽的李发琦才上了岸,此时他也被洪水冲跑了300多米远。
在李发琦和随行两位同事的努力下,落水的14人中4人被救起,另外10人不幸遇难。这10名英雄是:镇党委书记蒋本国,副镇长龙登云,镇纪委书记林登学,组织委员里李木举,镇工作人员韩德志、车靖、汤正武,地税局干部陈徳钺,村民周礼成、晋方义。
干河坝最终守住了,足以告慰英灵。如今的野马川河通过治理,早已脱去了它狂暴的外衣,许多年都不曾再有洪水,然而周边的村民们却永远记得1999年6月26日那个中午,为了保护他们财产而献身的英雄们。
在野马川河不远的一块空地上,野马川抗洪纪念碑耸立在那里,李发琦不时地来这里和战友们聊聊天。已经56岁的李发琦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依然激动:“面对灾难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地守护着人民的每一份财产,这是我们的誓言也是我们的责任。老蒋他们的牺牲是对这种誓言的捍卫,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和野马川抗洪纪念碑耸立着,它们蕴含的精神气质深深熔铸于赫章人的灵魂之中,感染着赫章人用更大的力量开创未来。
(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