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价值分析

2014-08-11律青

律青

【摘要】目的:研究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胃肠间质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8例患者,干预组1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组给予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18例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18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复发以及远端转移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切除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食管胃连接部的完整性,安全可靠,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食管胃连接部;内镜下切除

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及价值,选取某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条件下,对比开腹手术切除与内镜下切除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某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8例患者,干预组18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计12例,女性患者共计6例,患者年龄在30~68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53.8±2.1岁,内镜超声诊断下显示平均肿瘤直径为15.2±1.3mm;干预组中,男性患者共计14例,女性患者共计4例,患者年龄在33~67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52.4±1.9岁,内镜超声诊断下显示平均肿瘤直径为14.3±1.6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本组所收治的18例患者均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肿瘤位于胃腔内向黏膜生长,肿瘤定位后,切开浆膜,在手术操作视野直视状态下距瘤体边缘2.0cm位置做切除处理,全层间断缝合,对浆肌层进行包埋处理。使用切割吻合器对胃肠间质肿瘤进行完全切除,电凝止血后常规缝合手术切口,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病给予抗生素治疗干预。②干预组:本组所收治的18例患者均给予建立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基础之上的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手术操作视野下未肿瘤与浆膜层黏连度不紧密,切除可操作性高。具体手术方案为: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首先使用氩离子凝固器在隆起病灶边缘位置进行电凝标记,选取5.0ml单位剂量l靛胭紫,配合1.0ml剂量肾上腺素以及100.0ml剂量生理盐水,充分混合状态下,采取多点黏膜注射方式进行给药,注射点位选择在患者隆起病灶边缘标记点的外侧区域。给药后由手术医师使用Hook刀对黏膜下层进行切开处理,手术视野下充分显露固有肌层病变区域,沿病变区域边缘对病变组织进行整体性剥除。剥除即将完成的状态下,使用圈套器对病变组织底端进行电切处理(此过程当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重复性进行黏膜下注射)。病变组织完全剥除后,使用氩离子凝固器对手术创面可见血管进行凝固处理,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需要使用金属止血夹装置对创面进行缝合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统计随访期间出现复发以及远端转移等不良预后的患者例数及其构成比情况。

数据处理: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组18例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18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复发以及远端转移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胃肠间质瘤是当前临床诊治中,上消化道系统发生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胃肠间质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1],但当前仅通过超声内镜技术进行检查,难以早期鉴别本病。传统的手术处理方案以开腹手术切除为主,但对于位于食管胃连接部的肿瘤而言,由于此区域内的管腔手术视野相对狭窄,转角较为急剧,解剖结构复杂,故而加大了开腹手术的难度[2-3]。为此,有关研究中指出需要通过引用内镜下切除技术的方式干预本病,以改善治疗效果。

在本次针对18例患者所开展的内镜下切除术中,研究发现,本手术方案的优势除体现在控制并发症,安全可靠以外,还对于固有肌层肿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内镜技术下提高穿孔的主动性,确保肿瘤切除的完整。只要手术操作医师能够掌握良好的内镜操作基础与治疗经验,则多可以通过金属夹的方式实现夹闭穿孔。本次研究中还有如下体会:在穿孔后可以迅速实现对气腹压力的严格控制,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状。

综上所述,内镜下切除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食管胃连接部的完整性,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1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9):836-844.

[2]张信华,吴晖,何裕隆,等.伊马替尼在进展期胃肠间质瘤的应用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3):243-246.

[3]邱伟箐,汪明,庄捷,等.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技术治疗46例胃胃肠间质瘤[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3):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