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两个健康”与党的统战工作创新

2014-08-11陈晓莉

中州学刊 2014年6期

摘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使命。当前,党的统战工作在促进“两个健康”的工作的思路上、方法上和着力点上都还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为此,需要依据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固有特质,突破统战工作的思维定势,准确定位统一战线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中的工作目标、作用对象、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中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党的统战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

中图分类号:D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6-0026-05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简称“两个健康”)是直接关系党的阶级基础、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否巩固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已经成为统战部门尤其是工商联的一项重大任务,同时也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党的统战工作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除了一些具体实践、经验材料和制度文本可供参考借鉴外,有价值的研究文献很少。鉴于此,笔者拟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归纳梳理当前党的统战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党的统战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

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使命2009年3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充分肯定和发挥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作用,又要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此明确提出了,要把“两个健康”作为工商联的工作主题。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走访全国工商联机关时更加明确地要求,要“把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工作主题,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①可见,党的统战工作直接担负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的重大使命。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据统计,截至2012年5月,全国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012.3万户、个体工商户3756万户,从业人员近2亿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创造了近90%的新增就业岗位。②毫无疑问,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充分就业、培育市场主

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承担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他们无疑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功之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毋庸讳言,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利益诉求复杂多样,价值追求多元不一,道德法律意识高低不同,因此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异彩纷呈。尤其是年轻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一般文化层次较高,多有国际视野,善于独立思考,追求自我实现,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刻,与当下国际“普适价值”密切关联。在信仰多元与信仰真空并存的社会现实面前,极易盲目转向通过所谓西方普适价值体系寻求对自我的感知与定位,日渐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性。③这些主客观情况的存在和影响,使得一部分企业家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存在比较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以致发展信心不足、动力不够、创新激情减退,甚至向境外转移资产、移居境外。还有一些企业家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通过一些不正当、不合法的方式获取利益。如牺牲生态环境、制假造假、官商勾结、克扣工资、逃税漏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酵将直接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要从根本上发挥非公领域统战工作的功能,既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探索,也需要创新性的工作思路。”④只有认真检视当前统战工作在促进“两个健康”工作的思路、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准着力点,客观评价其工作成效,全面创新思想观念、理论政策和工作实践,才能有效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二、当前党的统战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

“两个健康”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近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重点,有特点,也有亮点,但与付出的巨大努力相比,统战工作促进“两个健康”的效果不甚理想,统战工作理念和机制本身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廓清和解决的问题。

1.偏重政治目标而忽视社会目标

统战工作具有政治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因而在社会领域的统战工作也相应具有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政治目标主要是统战工作要在社会领域实现执政党的功能性目标和价值理想;社会性目标则是要能引导、维护和增进统战对象的利益。统战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执政党的功能性目标和价值理想,但政治性目标的追求和实现是以社会性目标实现为基础的。在统战实践中,特别是在经济统战工作中,往往过度重视政治性目标而忽视社会目标。忽视或抛开统战对象的利益而一味追求执政党的功能性目标和价值理想,必然得不到统战对象的响应和支持,甚至背道而驰。

2.偏重“大赢家”而忽视“寻常百姓家”

科学判定人物的代表性,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⑤对有实力、有影响,且有代表性的成功人士作出一定的政治安排,培育出一批社团精英,并通过这些社团精英发挥引导、示范、凝聚作用是统战工作所必需的。近些年,私营企业家阶层受到特别的重视和关照,被选为全国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就有9000多人,被推荐为全国县级以上政协委员的有3万多人。在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中,私营企业家成员远远超过他们的人口比例。⑥一直以来,私营企业家获得政治安排的基本指标是私营企业的规模、实力和社会贡献。我们必须注意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私营经济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及中小企业家们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其特定的诉求,大企业及大企业家们不能代表他们的全部。从整体而言,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范围偏窄,在私营企业家内部,对有较大经济实力、较大经济规模、纳税较多的代表人士安排周到,联系频繁,这部分人已是“政治上优越,经济上强势,生活上富裕”的特殊阶层;而对其他小企业家、个体工商户、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则无暇顾及,联系较少,甚至无人问津。

3.偏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而忽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同样深刻地影响着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从私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来看,正逐步冲破家族式经营管理的藩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发展趋势和主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意味着企业管理科学化和非人格化的实现,企业改造成现代公司后,已逐步走向由人的主宰到制度主宰的时代,企业高层已不能随心所欲地处置企业,而要受到一系列法律制度的约束。这就是说,统战工作中抓住了人未必就能抓住企业,仅仅重视和支持作为个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4.偏重个体人士而忽视社会组织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在较大程度上已成为许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实现政治参与的基本平台,深刻影响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价值取向。这些社会组织的民间性、自愿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使其在联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之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市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政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与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据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底,陕西省工商系统共有各类商会组织849个,其中县级以下商会组织719个,占商会总数的85%,行业商会387个,异地商会90个。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有20多家,属于省市区(县)工商联同意成立的行业商会、异地商会477个,占56%;属于其他部门如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农业局等同意成立的,占到44%。总体上看,商会组织发展正在逐步向乡镇延伸、向各行各业覆盖,与区域发展紧贴,与产业结构关联,呈现出综合性、专业性、多领域、多层次和社会化的格局,⑦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平台。但在当前的统战工作实践中仍然固守关注个体人士的理念,还没有认识到“抓住了组织就抓住了人”的重要性,而对社会组织的嵌入和辐射比较薄弱,通过社会组织成员加强与组织的联动工作还有待加强。

5.偏重“红色”团体而忽视“草根”组织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组织形态开展,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发组建或参与的民间社会组织往往形态多样,功能不一,作用不同。既有工商联(总商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社团,也有会计师协会、律师协会等职业性社会组织;既有家居商会、温州商会等行业性、地域性社会组织,也有白领俱乐部、车友俱乐部等自发的松散型组织。实践中,统战工作非常重视在官办和准官办的社会团体中开展工作,而往往忽视了纯民间的自发性组织。参加工商联(商会)的人数相对最多,大多数工商联已从一个纯粹的体制内统战组织转变为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代言人,并通过这一平台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安排性政治参与。但是工商联官样文章多,行政色彩浓,统战方式主要以开会学文件听报告为主,工作作风、工作方式方法与成员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行业商会有演化为官办组织的趋势,职能发挥不充分,吸引力有减弱趋势。相比之下,行业性、地域性社会组织和自发的松散型民间组织异军突起,组织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业大讲堂、知名企业家演讲、创业比赛培训、参加民间慈善及援助活动等等应接不暇,充满活力,大活动每月一次,小活动经常举行,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很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民间草根NGO发展迅猛,有一些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虽然组织形式相对松散,但召集起来一呼百应,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性力量。这些组织亟待纳入统战工作的范畴。

6.偏重教育引导而忽视热情帮助

加强教育引导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也是统战工作部门的职责所在。但仅此远不能达到促进“两个健康”的目标,如果不愿或不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为中微小企业提供真切的、雪中送炭式的扶持和帮助,而要谋求其同心同德同行是不可思议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生存和发展中,客观上面临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困难,其中有些是其自身无法克服和解决的。如经济总量位居陕西省第二的榆林市,私营经济发展却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2012年,榆林市私营经济增加值1042亿元,只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7.63%。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境重重,从融资渠道、资源配置到各种行政审批,私营企业发展遭遇的关卡数不胜数。⑧除了面临制度性障碍和官本位思想的外部环境困扰,许多民营企业还存在一些自身的问题和缺陷,如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缺乏企业发展长远规划,产业结构单一,家族式经营,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些企业家存在文化素养较差、法律意识不高、管理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进行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工作模式为座谈会、学习会、征文演讲比赛、电视专访、巡回报告、参观学习、表彰奖励等,很难有效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只重视“教育引导”而忽视“热情帮助”,只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教育,而忽视对企业创新推动和扶持提升,如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发展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7.偏重“钱袋子”而忽视“大担当”

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统战工作在促进“两个健康”发展中形式单调,载体不实,“不是掏钱,就是开会”,其与统战工作目标相去甚远。当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政策的特殊受益群体,号召他们积极投身光彩事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伴随着私营企业家政治地位(入党、当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等)的提高,其作为社会新兴的强势阶层,特别是新兴的经济强势阶层,在商人的身份之外,同时兼具官员的地位,这意味着具有一定“公众关注度”的私营企业家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加积极地作为社会公益的先锋,以回应各利益相关者(如社会大众、政府)对企业的道德诉求。⑨然而,他们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工商联光彩事业平台,帮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积极承担生态文明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对环境对消费者负责;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关爱职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但在一些地方,对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片面化和简单化,对组织捐款捐物活动乐此不疲,统战部门和私营企业变成“施恩回报关系”,忽视了他们应有创建民族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以至于出现只要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联络,就会直接或间接地被问到“要我出多少钱?”“给我什么头衔?”,统战变成了“统钱”,感恩异化为交易。

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与

党的统战工作创新统战工作无疑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统战工作这一使命的实现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作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视野是否开阔,观念是否先进,着力点是否准确,载体是否得当以及方式方法是否可行。针对当前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统战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局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找准目标指向,确立考量指标体系

要搞清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企业家怎样发展才是健康的,继而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以泛泛而为代替具有具体指向的促进“两个健康”发展的实质性工作,其效果自然不言而喻。私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健康发展从宏观层面来讲,应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包括企业的产业方向、经营方式、利益追求、企业文化、社会责任、遵纪守法;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政治诉求、行为方式、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等。不仅要重视实现执政党的功能性目标和价值理想的政治性目标,而且要更加注重引导维护和增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企业利益的社会性目标。只有通过这些具体的指标体系考量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当地的统战工作。

2.从非公有制经济特质出发,找准工作着力点

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其切入口和着力点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党的统战工作的绩效和成败。着力点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和命门。只有抓住中心,切中命门,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企业家都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天性,但他们是不是一个有道德的“经济人”则直接关乎其追求利益的方式正当与否,合法与否,健康与否。可见,人的健康发展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的核心问题。为了让这些经济人士健康起来,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自身发展的信心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政治的追逐,说到底还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其经济利益。希望并要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两个健康”,就应首先着力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内保障这些“经济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充分实现。为此,统战工作应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制度平台和社会资源切实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正当利益、合法利益的实现,同时以多种富有成效的方式引领“经济人”成为有道德的“经济人”。

3.突破传统思维,更加关注社会组织、“中小微”企业及其经济人士

大企业、成功人士的示范带动作用固然不可小觑,但把关注点完全聚焦于此,显然已不符合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发展现状。从过去“点对点”地“统战到个人”逐步转向“点对面”地“统战到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抓住了组织就抓住了人”的重要性,尽快形成经济领域社会组织的统战体制和机制。大企业已成规模,运行规范,政府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自律与监督机制比较完善;大企业家(有的已被选拔、推荐和安排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有的是工商联主席或副主席或常委或执委,有的是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各级会长或副会长或理事等)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已逐步巩固,观念行为更趋同于体制内,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比较突出。这些企业和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开展起来相对顺畅。相形之下,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的企业家们则处在权力结构边缘,他们中间70%以上为中小学文化水平,绝大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企业经营不规范,生存困难,组织松散,极易诱发和滋生“不健康”问题。因此,统战工作在促进“两个健康”发展中应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从着重关注联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大、红、富”转向更多地关注联络纯民间社会组织、“中小微”企业及其尚未成功的经济人士,从“挑选赢家”转向“服务大众”,促进人与组织、大企业与小企业、成功企业家和尚未成功企业家共同健康发展。

4.突破传统工作模式,更加注重活动载体和工作实效

在目标明确、观念先进、着力点准确的基础上,统战工作促进“两个健康”的发展就有赖于其工作方式方法的得当与否。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方式方法要服务于工作目标和内容,并与其相匹配;二是工作方式要有适当的载体。如此,统战工作才能富有实效。但如何才能达致促进“两个健康”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根据工作目标、任务性质、内容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基本方式方法是团结、帮助、教育、引导,应从注重教育引导转向更加注重热情帮助。教育引导主要是解决价值层面的问题,而帮助服务重在促成利益实现,目的不同,方式方法自然不同。无论何种内容,何种方式都需要包括制度载体、组织载体和行为(活动)载体在内的一些载体。只有有了各种载体,才能使工作不漂浮,可落地,有反响。如统一战线推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牵头督办,宣传、协调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商会、民间组织各类自律规则的制定;通过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广泛联系相关人士,凝聚人心,围绕工作目标开展各类活动;更加注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和担当。

5.突破传统统战工作局限,更加注重整合各类统战资源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两个健康”发展绝非统战部门一家之责,需要多主体、多途径、多层面、多方式、多手段地开展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担当。统战工作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困难和局限。统战工作实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团结、帮助、教育、引导”,更多情况下应依靠其“软实力”而非“硬职权”。因此,统战工作应有大视野,不能拘泥于统战工作自身的圈子和资源;要树立大统战观念,跳出依靠统战搞统战的固有模式,整合社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各种制度平台和社会资源促进“两个健康”发展。如统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与统战工作之间的协调配合;高效利用“人大”“政协”平台,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其参政议政,积极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切实帮助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通过积极协调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正态良性的官商关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司法保护,坚定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其投资和发展经济的热情与信心。此外,还可以加强文化部门及高校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联系,传播和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注释

①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6日。②富子梅:《全国非公企业党员超350万》,《人民日报》2012年5月25日。③陈晓莉:《整合与引领:统战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培育与践行》,《理论探讨》2013年第5期。④周玥:《嵌入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基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的社会领域统战问题研究》,《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⑤许睢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中国统一战线》2005年第4期。⑥陶文昭:《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⑦刘玉明:《加强商会组织建设,延伸统战工作臂长》,《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2013统一战线工作调研文集》,内部交流材料,2013年,第56页。⑧霍海澎:《多顶“盖头”,压得民企难长大——榆林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陕西日报》2013年8月19日。⑨梁建、陈爽英、盖庆恩:《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公司治理与慈善捐赠》,《管理世界》2010年第7期。

责任编辑:浩淼 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