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国与臣*

2014-08-10王进锋

关键词:古文字铭文出版社

王进锋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241)

王进锋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系,上海 200241)

商周时期有一字屡见于甲骨、金文,字形见表1:

表1 古文字中“”字字形

(1)李学勤先生读为“果”,训为“侍”[2](p153)[3](p74)。

(2)于省吾先生读为“踝”,训为“跟”[4](p8)。

(3)严一萍先生训为“击”[5](p1922-1924)。

(5)唐志凯先生释为“祼”[6]。

(二)唐兰先生释为“扬”[10]。按:“扬”字经常见于商周铜器铭文[11](p778-782),与此字不同。

曰,句首助词。周原甲骨文H11:83辞载:“曰今秋楚子来告”,曰是句首助词,可为其证。,祭名;王大乙,即汤。“在”后一字,有学者释为“林田”二字,但铭文中上部的“林”和下部的“田”比较紧凑,不似二字,当为一字,即“”;“”紧接在“在”字后,当为地名。殷墟甲骨文中有多个上部从林,下部从其它部首的字,如《合集》29984“于有雨”之“”、《合集》27781“甲午卜,王其省权于,匕,往来无灾”之“”、《合集》8183“宾贞:王往”之“”、《合集》6946正“戊午,宾贞:呼雀往于”之“”,均为地名。这些字都可以作为上部从林下部从田的“”是一字、且为地名的旁证。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周原宫庙遗址附近出土了墙盘。它的铭文共282字,前一部分历数西周的重要历史,后一部分述及作器者墙的家族历史。墙盘铭文中有这样一段:

司,《玉篇》“主也”。夒,读为“柔”,训为“安”[26](p153)。,“与匡同,辅也”[14](p143)。保,佑也;用法见《尚书·洛诰》:“公明保予冲子”。受,通作授。主安、辅助保佑、授这三个动作都是上帝发出的。天子之后、分号所隔开的三类东西是上帝授予天子的。绾命,长命[8](p28)。厚,《国语·鲁语上》“不厚其栋”,韦昭注:“大也”。“方蛮”,多数人认为是蛮方,然而,若仅仅蛮方来见,而诸侯国不来见,恐也不是“厚福”的好事,所以从文辞、语气来看,“方蛮”应句逗为“方、蛮”*唐兰将“方蛮”译为“四方以及外族”( 唐兰:《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山西扶风新出墙盘铭文解释》,《文物》1978年第3期),也是将“方蛮”看成是“方、蛮”。但此处“方”与“蛮”相对,似不宜训为四方,当如甲骨文中的“某方”指方国更恰当。;方,方国,与蛮相对,应即指周王朝的诸侯国;蛮,蛮方,指蛮族的国家。见,述职,作册卣铭:“唯公大史见服于宗周年”可谓其证。这里的是贡。铭文意为:周王朝的诸侯国和蛮族的国家没有不来进贡、述职。西周早期的县簋铭云:

贞:令在北(邶)工共人。(《合集》7294正,宾组)

贞:勿令在北(邶)工共人。(《合集》7295正,宾组)

三 商周时期的 国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有:

2010年,宋镇豪先生公布了一件商代的兽骨刻辞[31](彩图19和p624),其内容为:

商周青铜器铭文中还有这样的铭文:

商周时期的灌国应是夏代“斟灌氏 ”的后裔。关于“斟灌氏”的历史,《古本竹书纪年》载:

相居斟灌。

相是继禹、启、太康、中康之后的夏代的国君。夏代的政权在太康之时就由后羿控制。相继位之后逃往斟灌,羿遂独揽大权[35](p53-54)。《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反映的正是相逃往斟灌的史实。《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斟戈氏,即斟灌氏。可见斟灌国本为夏的同姓,《世本》也谓“斟灌氏、斟寻氏,夏同姓”。在其后的分封中,斟灌国以国为姓。《左传·襄公四年》犹载:

(寒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

则斟灌在寒浞把持夏政时,为寒浞的儿子浇所灭。关于斟灌的地望,《水经注·巨洋水注》载:

尧水又东北径东西寿光二城间。应劭曰:寿光县有灌亭。杜预曰:在县东南,斟灌国也。……按《(汉书·)地理志》:北海有斟县。京相璠曰:故斟寻国,禹后。西北去灌亭九十里。……《(汉书·)郡国志》曰:平寿有斟城,有寒亭。薛瓒《汉书集注》云:按《汲郡古文》,相居斟灌,东郡灌是也。

表明斟灌国位于山东寿光县境内。杜预注《左传·襄公四年》“斟灌及斟寻氏”时也谓:“(斟灌、斟寻)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后相所依。乐安守光东南有灌亭。北海平寿县东南有斟亭”。商周金文中的灌国应即夏代斟灌国的后裔建立的国家,其地也应在山东寿光境内。

四 西周时期的 臣

西周时期,在分封制度下,周王经常赐予诸侯或贵族人众,大盂鼎铭所反映的授民授疆土就是这样的体现。在铜器铭文中,周王往往赏赐臣下很多的人众,如上引麦方尊铭中的赐臣二百家;大盂鼎(《集成》2837)铭文载:“赐女(汝)邦司四白(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赐夷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周王赐予盂的人众竟达千人之多。宜侯簋铭文中,康王赏赐给的人众有“在宜王人□又七生(姓),易(赐)奠(郑)七白(伯),厥界(旅)□又五十夫,易(赐)宜庶人六百又□六夫”,姓,当即族。赏赐人众中既有族,也有人,数量很多。周王如此频繁而又大量的赐予贵族人众,那么,周王何处得来如此大量的人众?

西周时期还有一篇铜器铭文值得重视,其内容为:

以上诸例中,二字均共用一部首。这种共用部首的现象,当就是专家所谓的“合文借用形体”[40](p193)。上列共用现象中,往往有合文符号。与上引盘铭相似的、没有合文符号的合文现象在先秦文字中也存在,如:

五 结 语

[1] [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2] 李学勤.论史墙盘及其意义[J].考古学报,1978,(2):149-158.

[3] 李学勤.论美澳收藏的几件商周文物[J].文物,1979,(12):72-76.

[4] 于省吾.墙盘铭文十二解[A].古文字研究(第5辑)[C].北京:中华书局,1981.

[5] 严一萍.续释戒[A].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研究室编.中国文字(第十七册)[C].

[7] 洪家义.墙盘铭文考释[A].西周微氏家族青铜器群研究[C].文物出版社,1992.

[8] 裘锡圭.史墙盘铭解释[J].文物,1978,(3):25-32.

[9] 刘楚唐.墙盘新释[J].殷都学刊,1985,(2):20-23.

[10] 唐兰.略论西周微史家族窖藏铜器群的重要意义——陕西扶风新出墙盘铭文解释[J].文物,1978,(3):19-24+42.

[11] 容庚.金文编[M].张振林,马国权摹补.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 陈汉平.金文编订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3] 刘士莪,尹盛平.微氏家族青铜器群研究[A].西周微氏家族青铜器群研究[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14] 徐中舒.西周墙盘铭文笺释[J].考古学报,1978,(2):139-148.

[15] 伍仕谦.甲骨文考释六则[A].古文字研究论文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16] 于豪亮.墙盘铭文考释[A].古文字研究(第7辑)[C].北京:中华书局,1982.

[18] 麻爱民.墙盘补释[J].考古与文物,2003,(6):80-83.

[19] 周大璞主编.训诂学初稿(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0] 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3] 裘锡圭.甲骨卜辞中所见“田”、“牧”、“卫”等职官的研究[A].古代文史研究新探[C].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4] 王进锋.西周文盨与殷见乐舞[J].中国音乐,2009,(1):72-75+149.

[26] 李学勤.论史墙盘及其意义[J].考古学报,1978,(2):149-158.

[28]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M].中华书局,1979.

[29] 崔恒升.简明甲骨文词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30] 王进锋.殷墟甲骨“桎”字疏证[J].中华文化论坛,2009,(1):15-18.

[31] 宋镇豪.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M].商代史(卷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2] 刘钊.谈新公布的牛距骨刻辞[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7):38-47.

[33] 王进锋.亚旨铜器、苏埠屯一号墓与小臣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12):62-71.

[34] 王进锋.卜辞排谱与相关小臣某的族氏与身份[J].古代文明,2012,(2):53-59.

[35]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六卷)[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3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第七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8]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0]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9.

[41] 刘钊.古文字中的合文、借笔、借字[A].古文字研究(第21辑)[C].北京:中华书局,2001.

[42] 钱卓,车新亭.山西出土"剌"字耸肩尖足空首布[J].中国钱币,1993,(2):49.

[43] 何琳仪.剌人布币考[A].古币丛考[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TheCharacterGe,theStateGeandtheMinisterGe

WANG Jin-feng

(History Depart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haracter Ge inShuowenJieziis wrong. According to the shapes of Ge in the inscriptions on oracle bones and bronzes, Ge mean to be tribute and pronounced as Ge, which could be confirmed by the usage of the character Ge. The clan Ge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was actually the clan Guan, while the Ge ministers were from other states.

Ge;the character Ge; the state Ge; MaiZunvessel

2013-10-10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2012ELS002);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2CG28)

王进锋(1983—),男,安徽舒城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研究方向:先秦史.

K223;K224

A

1008—1763(2014)02—0094—08

猜你喜欢

古文字铭文出版社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我等待……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石油工业出版社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