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养老金支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基于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理”理论的视角
2014-08-10娜比拉海萨尔
○娜比拉·海萨尔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当今社会老有所养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过去的生活中,大部分是以亲人、家族关系来保障养老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养老问题慢慢以保险的形式存在。养老金也称退休金,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是一种根据劳动者对社会所作贡献及其所具备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一、新疆养老保险的现状
1、覆盖程度。截至2012年底,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12.1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1.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497万人。将26.5万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2、基金收支情况。2012年,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207.2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91.6亿元,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20亿元。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收入0.5亿元,基金支出0.7亿元,年末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3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收入6.1亿元,发放基础性养老金7.6亿元,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1.9亿元。表1列示了上述两种情况。
表1 新疆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二、构建养老金支出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性是养老保险应当具备的原则之一。不能只考虑当前退休老人的养老问题,应当更多的考虑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生活保障问题;养老金的筹集不仅要考虑到国家、企事业单位、家庭以及个人等承担着的承受能力,还要注重养老金的支付水平不能超过支付能力,不能只注重眼前的支付能力,从而影响到未来的养老金发放水平;同时,养老金的征缴和支付还要考虑到未来若干年的财务平衡状况。
当今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样的关键时刻养老金支出体系应当作为关键因素,保证老年人口在退休后的经济生活,确保该体系在未来能够持续、平稳发展。因此,本文将可行性、可持续性、完备性作为评价养老金支出的三大核心标准来分析我区养老金支出水平。
图1 新疆养老金支出评价指标体系
1、可行性。养老金替代率是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在职职工的工资之比,反映养老保险对人口老龄化风险的应付能力以及职工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制度抚养比是离退休人数与在职职工人数之比,表示老年人口带来的社会压力。随着人口剧增,养老金支出面临很大的压力,出现了比较大的资金缺口。新疆的养老金制度面临着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与老龄化趋势明显的情形。可见制度是否适合新疆地区的现状,是否可行是最基本的评价体系。
2、可持续性。参保率是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比重,反映养老金制度的覆盖程度。2012年新疆人均GDP是33621元,比上年增长4125元。由于优惠政策,国家提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养老金发放率,但远远低于人均GDP增长率。在这样的情形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由参保率、人口分布、GDP等指标来评价是较适合新疆的政策制度。
3、完备性。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要求拥有技术含量强大的高管人才,对管理水平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现实中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和专业人才,还有机构设置不健全,造成基本养老保险在基金管理上出现了无法实现严格的监控和通过财务信息了解基金运营的实际状况等问题。控制数据的失真、防止制度无效的风险,是养老金支出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指标使用的经济效率评价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运用序数效用理论提出了社会福利变化标准:假设某种社会经济状况变化使某些人的福利状况得到改善,而无其他任何人福利状况变坏,就认为这种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是有效的。然而现实中任何一种政策都会使一些群体利益损失。
然而“帕累托社会福利标准”无法断定一方福利减少时整个社会福利变化的问题,卡尔多和希克斯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发展了“补偿原理”:如果一部分社会成员社会福利增加可以弥补社会成员福利的减少并有剩余,那么总的社会福利就会增加。
推广到养老金支出水平,养老金福利水平提升时,年老退休者福利水平的提升A,在职者福利水平的变化B,当A=B时,表明增加的福利刚好补充减少的福利,社会总的福利水平不变,此养老金福利水平是有效的;当A〉B时,表明增加的福利补充了减少的福利后仍有剩余,社会总福利增大;当A〈B时,表示增加的福利无法弥补减少的福利,社会总福利减少,此养老金待遇水平无效。
通常,在某一地区制定和运行了养老保险制度后,必须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效用评价,密切专注该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对于新疆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评价养老金支出状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立养老金支出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养老保险的现状和未来进行评价,确定合理的收支水平,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必要。本文参考最近几年的数据建立了表2,分析新疆人均GDP、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以及养老金制度抚养比对新疆基本养老金支出水平的关系。运用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及完备性来分析评价指标。
表2 新疆基本养老金支出情况
1、养老金支出的可行性。养老金替代率作为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关键,将对应付未来老龄化风险及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然而我国尚不健全的养老金制度导致了基本养老金成了全部养老金,而且替代率是参保退休人数与参保在职职工之比,因此一部分企业故意隐瞒工资基数,导致替代率“虚高”。这表明,高替代率并不意味着高福利,只能说明我国保障层次的单一。新制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营当中,个人账户出现“空账”问题,即擅自挪用在职职工征缴的个人账户资金来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此可见制度抚养比对养老金的重要性。这一比率先是缓慢上升,后来呈下降趋势,是因为参保职工数量增加引起的。随着制度抚养比的上升(下降)时基本养老金是下降(上升)的,是负相关系。拥有优越、稳健的制度,很好的福利水平使养老金支出具有可行性和持续性。
2、养老金支出的可持续性。社会保障的本质是国民经济再分配,能够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新疆的人均基本养老金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长,人均GDP是从2003年的9700元一直上升到2011年的30087元。2009年人均GDP是19942元,相应的人均基本养老金月数是1338元,2012年上升到1978元,比2011年增长221元。这表明,基本养老金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尽管随着人口增长,基本养老金覆盖率也增长,但是相对来说增长率还是很低。一方面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推广的养老金制度至今还没有覆盖到足够大的劳动人口。可持续性是指较长时间内养老金计划在财务上保持平衡,缴费的增加或者待遇的降低保持平稳,无需大规模的财政转移。因此,人口、人均GDP、参保率以及财务平衡反应养老金支出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3、养老金支出的完备性。对于新疆来说,养老金管理缺乏独立性,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管理体制不健全。时常发生的挪用社会保障基金案件,不仅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抗风险能力,及政府的声誉,更是削弱了居民对养老金体制的可信度。如果政府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将会导致我区的养老金制度信用下降,影响养老金工作有效开展。因此完善的管理体制,抗风险能力及沟通共同反映养老金支出的完备性,使养老金体系更加坚固。
由于新疆地域广泛,人口分布、收入水平不一致以及城镇和农村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养老金发放率与参保率的差距。导致个人账户基金积累不足的情况。本文建议依照新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情况建立差异性的基础养老金机制,提高福利水平,加强激励措施,提升居民对养老金制度的认识,增加劳动者参与养老金制度的积极性,促进参保率,降低制度抚养比。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营运和管理,实行账户分离,建立个人账户专管体系,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加强养老金管理体制,防范“空账”及替代率“虚高”问题。另外,孝敬和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要继续发挥家庭在养老问题上的重要作用,传播“孝”的精神,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幸福、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出一份力。
[1]严新明、孙璐:江苏省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优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
[2]阿里木江·阿不来提、刘辉:新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评价研究[J].新疆财经,2012(1).
[3]邱长溶、张立光、郭研:中国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制度,2004(10).
[4]吴霜: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问题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0(6).
[5]刘伟兵:从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J].社会保障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