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系列之四
——樗蚕
2014-08-10李树英,杜占军
野蚕系列之四
——樗蚕
樗蚕(PhilosamiacynthiaWalker et Felder),又名椿蚕、小桕蚕,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国,是一种珍贵的泌丝及食用昆虫资源。樗蚕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四川、台湾等省(区)。
樗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有许多亚种,染色体数目也有不同,多数樗蚕的染色体数2n=26,也有染色体数2n=28的。樗蚕与蓖麻蚕的血缘相近,二者成虫外形相似。只是腹部的鳞毛排列方式明显不同,前者成纵行排列,后者成横行排列。二者能杂交,且杂种可育。
图1 樗蚕的卵(A)、幼虫(B、C)、蛹(D)、茧(E)和成虫(F)
1 樗蚕的生物学特性
1.1 樗蚕的形态特征
蓖麻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中经过卵、幼虫、蛹(茧)、成虫(蛾)4个发育阶段,幼虫期4眠5龄。
卵初产出时黄色,经 6~7min变为白色、灰白色或红鸡蛋皮色,未受精的卵呈白色或黄色不孵化。卵为扁椭圆形(图1-A),卵长约1.9 mm,宽1.3 mm,钝端有精孔,平均每粒质量1.62 mg。老熟幼虫的体长55~65 mm,青绿色,被有白粉,各体节的亚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部位各有一排枝刺状突起,亚背线上的枝刺状突起更大;亚背线与气门上线间、气门后方的气门下线、胸足及腹足的基部散生有黑色斑点。第10节背面有三角形的骨化区域,即臀板,臀板两侧各有1块三角形的黑斑(图1-B 、C)。樗蚕蛹体为棕褐色,长21.0~31.5 mm,宽10.5~17.5 mm,蛹体质量约2.61 g(图1- D)。雄蛹9~10腹节只有生殖孔和肛门。雌蛹显著大于雄蛹,8~10腹节分别有生殖孔和产卵孔。樗蚕茧灰色,橄榄形,顶端有孔,茧的一半常包在叶片内。茧长33.0~47.5 mm,宽15.5~23.5 mm,有20~130 mm的长柄,在野生条件下,茧质量约为3.033 g,茧层量0.354 g,茧层率11.66 %(图1-E)。樗蚕的成虫属大型蛾类,雄性翅展为90~125 mm,体长23~27mm,雌性翅展为95~150 mm,体长26~32 mm,触角羽状。蛾体及翅有黄褐、青褐、棕褐3色。前翅褐色,顶角圆而突出,粉紫色,有一黑色眼状纹,纹的上方白色弧形,外横线的外侧呈淡紫红色。前、后翅中央各有1个新月形斑,其上缘深褐色,中间半透明,下缘土黄色,斑外侧有1条纵贯全翅的宽带,其中间粉红色,外侧白色,内侧深褐色,肩角褐色,边缘有1条白色曲纹(图1-F)。雌性腹部粗大,而雄性较之细小。
1.2 辽宁地区樗蚕生活史
野生樗蚕在辽宁地区1年发生1~2代(在河北省及天津市1年发生2~3代,在安徽省、河南省1年发生3代,在福建省、陕西省1年发生2代)。樗蚕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羽化产卵,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6±1.53)℃,卵期9~13 d,有效积温达(156.12±15.93)℃时孵化,幼虫期25~37d,营茧后一部分直接进入滞育期,二化性樗蚕则经历13~20 d的蛹期后羽化、交配、产卵。成虫羽化后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3~12 d,7月下旬或8月上旬卵孵化进入第2个世代的幼虫期,9月上旬开始营茧,部分幼虫生长后期因气温较低不能完成营茧。辽宁地区樗蚕生活史见表1。
表1辽宁地区樗蚕生活史
世代1—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12月越冬代◎◎◎◎■■■第1代●●●▼▼▼▼⚪⚪◎⚪◎◎◎■■■第2代●●●▼▼▼◎◎◎
◎—越冬蛹;■—成虫; ●—卵;▼—幼虫;○—蛹。
1.3 辽宁地区樗蚕的生活习性
1.3.1 成虫 樗蚕成虫每日15:00—16:00时开始羽化,持续到20:00时左右。成虫不取食,有趋光性,飞翔能力较强,羽化后2 h即可交配,交配时间最长可达30 h,雄蛾可2次或多次交配。在试验设计温度范围(17~23 ℃)内,暖茧温度越高,羽化越早;樗蚕成虫羽化不整齐,同一暖茧条件下,前后羽化时间相差可达30 d。雌蛾产卵最多可达424粒,产卵时间3~5 d。
1.3.2 幼虫 幼虫4眠5龄。樗蚕卵每日5:00—12:00时孵化,6:00—10:00时为孵化盛期。蚁蚕刚孵化时常呈弧状排列,1~3龄幼虫有群居现象和很强的趋光性,4龄和5龄幼虫分散取食,樗蚕幼虫有取食蚕蜕的习性。野生老熟樗蚕喜欢在取食植物的下半部营茧,与苏延英[1]报道的“幼虫发育成熟,多数到树木顶端嫩叶正面吐丝缀叶结茧”完全相反。
2 辽宁地区樗蚕的人工饲养技术
2.1 樗蚕的饲料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2-3],野生樗蚕食性很杂,喜食樗树(Ailanthusaltissimaswingleh,别名椿树)叶,可以取食的树种主要有山花椒(Zanthoxylumschinifollum)、梧桐(Firmianaplatanifolia)、枣树(Zizyphusjujube)、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俗称黄波罗)、核桃(Juglansmandshurica)、榆树(Ulmuspumila)、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槐树(Sophorajaponica)、柳树(Salixbabylonica)、梨树(Pyrussorotina)、银杏(Ginkgobiloba)、山荆子(Malusbaccata,别称林荆子,山定子)等树叶。我们以不同饲料于室温 (21~26 ℃)下进行人工饲养,发现樗蚕幼虫对槐树、柳树、银杏、枫杨、山荆子、梨树等树叶不取食;可以取食核桃、梧桐、榆树等树叶,但不喜食;喜食樗树、山花椒、枣树、黄檗树叶。已有的研究报道[4],河北省河间地区的樗蚕可取食槐树叶;河南省许昌地区的樗蚕仅取食花椒、石榴树叶,不取食臭椿、核桃树叶等;福建省的樗蚕以枫杨、槐树叶为食;陕西省周至县的樗蚕可取食枫杨、梨树叶等。
2.2 樗蚕的人工饲育
我们于2007—2009年,分别在室内和野外以山花椒树叶为饲料,采取全龄室内育、全龄野外育、小蚕室内育大蚕野外育3种形式饲育樗蚕。从不同饲育形式樗蚕的收蚁结茧率(表2)可以看出,3种饲育形式3年的平均结茧率分别为12.68%、9.22%、26.53%(表2),可见采用小蚕室内育大蚕野外育饲育形式的结茧率明显高于全龄室内育和全龄野外育,是樗蚕人工饲育的最适形式。
表2辽宁地区采用不同饲育形式饲养樗蚕的收蚁结茧率
年份全龄室内育全龄野外育小蚕室内育大蚕野外育收蚁(头)结茧(粒)结茧率(%)收蚁(头)结茧(粒)结茧率(%)收蚁(头)结茧(粒)结茧率(%)200710000106710 67110008707 9111000261523 77200810800149913 881100010399 4510000301130 11200912000163213 6011000113410 3110500269925 70平均10933139912 801100010149 2210500277526 43
2.3 种茧保护及蚕种制备
樗蚕越冬茧采收后,置室内自然条件保存,薄摊于茧床内,厚度不超过3粒茧。待日最低温度降至0 ℃时,将越冬茧移入保种库保存,保种库温度-2~2 ℃,春季自然最低温度稳定在0 ℃以上后,种茧出库。在相对湿度75%~85%、温度17~23 ℃范围内暖茧,暖茧温度越高羽化越早,最适暖茧温度为20~23 ℃。成虫交配时间在1~5 h内,交配时间与孵化率呈正相关,交配时间超过4 h,孵化率即可达到85%以上。
2.4 暖卵及收蚁
在相对湿度75%~85%、温度19~23 ℃范围内暖卵,暖卵温度越高孵化越早,暖卵温度对幼虫生命率、龄期经过、收蚁结茧率无显著影响。室内收蚁在卵孵化前将已消毒的卵,放在铺有已消毒吸湿纸的塑料盆里,见蚕后将饲料鲜叶覆盖在卵上,待蚕爬到叶片上后以适当的密度分盆饲养或移至室外树上饲养。收蚁时要保证室内相对湿度在85%左右。
2.5 主要病虫害防治
人工饲养樗蚕主要病害有软化病、脓病、白僵病、微粒子病等,虫害主要是寄生蝇。樗蚕病虫害防治采用柞蚕病虫害防治方法即可,如软化病、脓病采用卵面消毒方法,微粒子病主要在蚕种制备时采用显微镜检验,寄生蝇则利用灭蚕蝇药物等进行防治。
3 樗蚕资源的应用
樗蚕丝是优良的绢纺原料,樗蚕茧丝的纤度为1.80~3.60 dtex,平均2.58 dtex;茧层丝胶练减率平均为25 %;茧层丝胶质量分数为20 %左右,丝素质量分数为78 %左右。历史上将樗蚕丝织成的绸叫椿绸或椒绸,其色泽典雅,不易沾灰。樗蚕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经检测樗蚕蛹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53.7%、脂肪含量为32%、碳水化合物为9.45%,还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同时,毒理学试验证明具有食用安全性,是人类很好的健康食品[5]。潘新法等[6]利用樗蚕蛹已成功培育出了樗蚕蛹虫草。刘淑珊等[7]利用樗蚕蛹精巢组织经过多年研究建立了樗蚕精巢细胞系(命名为PC-10),为野蚕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研究和利用昆虫细胞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基因产物提供了很好的细胞平台。
总之,樗蚕虽然在林业上被称之为害虫,但如果我们开发利用得当,也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1] 苏延英.樗蚕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J].林业科技开发,1994,8(1):29-31.
[2] 万前进.樗蚕的生物学特性与科学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206-207.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04-905.
[4] 孙金枝.樗蚕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森林病虫通讯,1998,17(1):7-8.
[5] 阎哗辉,黄大庄,王志刚,等.樗蚕蛹营养成份分析测定与毒性试验初报[J].蚕业科学,1996,20(1):65.
[6] 潘新法.樗蚕蛹为寄主培育蛹虫草初报[J].食用菌,1994,(增刊S1):36.
[7] 刘淑珊,王林美,范奇,等.樗蚕蛹(Philosamiacynthia)精巢细胞系的建立[J].蚕业科学,1999,25(1):41-45.
(李树英 杜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