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关于支付的战争

2014-08-09陈芬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7期
关键词:收单银联余额

陈芬

在这场有关监管博弈中,银行以资金安全为名,监管以大局稳定为名,马云以亿万网民为名。第二季度对于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将是非常敏感的时点。

前后不过十几天的时间,不断壮大的互联网金融因为突如其来的监管文件政策而“点刹车”——“余额宝”甚至开始出现净赎回。

没有人能想到,两会期间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金融会遭遇目前的境况——“两停一限”(暂停二维码支付、叫停网络信用卡、限定第三方支付的个人转账额度),再加工商银行率先清理快捷支付“接口”,其他大行也表示要采取类似清理“接口”的一致行动。这一切来得太不寻常。

在这场商业银行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利益博弈中,双方的战术似乎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你攻击“安全问题”,我回应“用户至上”,都在回避自己的弱点,打击对方的痛处。

战争打响

3月14日前后,央行叫停了支付宝等公司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业务。随后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向媒体透露出两份央行正在征求意见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管理草案,草案标有拟对第三方支付转账限额的限制。放出消息的效果明显,引起了市场强烈反应,舆论普遍声援第三方支付机构。

3月19日,央行不得不站出来表示《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短时间内不会发布实施。

但是随后的几天内,事态再次升级。

3月下旬,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纷纷下调快捷限额,银行业步调统一。对此,3月23日下午马云再度显示了他对舆论的驾驭力,公开发布一篇名为《支付宝,请扛住!》的“抗战”檄文,高呼:“市场不怕竞争,市场怕不公平。四大天王联手封杀,支付宝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但决定市场胜负的不应该是垄断和权力,而是用户!”

但是这一次银行反击了,银行们的反击似乎也非常具有技巧,并没有在服务“用户”的话题上去纠缠,也没有继续沉默让自己站在舆论的被动局面上。

3月24日,工行就限额问题高调对外公开回应称,据银监会《关于加强电子银行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86号文)规定,对于由第三方机构完成安全认证的电子资金转移与支付业务,应至少在首笔业务前由账户所在银行通过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并与客户约定双方相关权利与义务,长达3年,快捷支付一直处于“违法”状态,银行为此承担了法律风险。

3月25日,支付宝迅速对上述说法予以反击称:验证方式与86号文里要求的“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验证客户身份”并没有冲突,最初的合作其实非常愉快。

随后,工行则关闭其他分行支付宝快捷支付的接口,只保留杭州接口。

3月26日支付宝公告鼓励用户:如果使用工行卡开通快捷支付,提示签约失败,是因银行签约限制,建议用户换卡支付。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很快纷纷表示,调低快捷支付限额在于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这应该是这场对抗的高潮时点,支付宝继续强调客户体验至上,银行们则拿出了一张看似无可反驳的王牌:安全性。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长远些,当去年“双十一”淘宝成交额突破350亿元,快捷支付占55%、余额支付占20%、网银支付仅占13%的格局既定之时,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的这场“战争”就无可避免了。

如此论战在过去闷头做事、低声赚钱的传统银行业实在不多见,公关高手马云这次的确遇到了对手。

被触动的利益格局

一场关于余额宝是否是变相吸储、是否是金融寄生虫、是否应该缴纳存款准备金的争论已经持续多时。

两会期间,互联网金融被首度写入了中国政府报告,央行行长周小川紧跟着也表态,“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让整个互联网界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但是,许多人忽略了周小川的下半句话: “对于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过去没有严密的监管政策,未来有些政策会更完善一些。”

在半年多时间内,规模逼近5000亿元的余额宝以全部用于投资协议存款的极致配置,为客户提供了一度高达7%的年化收益率。如此凶猛“吸储”,引起了银行业的强烈不满和恐慌。但是舆论的声音几乎一致倒向提供“普惠”金融的余额宝。

在这个时点上,银行如此高调还击,不会师出无名。

其实,为了接口费用和客户资源等问题,银行对快捷支付限额的动议由来已久。

支付宝方面在便捷性上举言:安全和效率永远是需要平衡的课题,但多年的实践证明,支付宝站在前台的安全认证没有明显安全问题,且支付宝明确提出为风险事故买单。但是快捷支付让银行失去了直接验证客户的机会,仅作为后台资金通道,费力不讨好。建行则有自己的理由,认为除了安全性的保障,客户如有较大金额的支付需求,可使用建设银行网银支付,在有网银盾等安全工具保护的情况下,建设银行网银支付交易限额最高为单笔、日累计50万元。

企业之间的博弈,无关乎道德,只关乎利益。

就安全和技术的讨论,双方各执一词,其实难分是非。当然背后绝对是利益的争夺。如果没有快捷支付,银行网银和余额支付是不可能支撑淘宝的交易量的。但是,一旦手机转账被限额,将令余额宝失去很大优势,如果登陆网银页面,可供用户选择的其他同质化金融产品更多。目前看 来,银行关紧水龙头,快捷支付限额一招果真让支付宝无能为力。

虽然双方一只手在舆论场上博弈,但是他们的另一只手还紧紧握在一起。因为双方有共同的利益,也都担负不起决裂的后果。

工行在一系列反击之后,也表示“如支付宝方面配合,对客户交易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支付宝的CEO彭蕾也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谢所有银行多年来的支持并表示,余额宝已成为普惠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代表性产品,但回归到做余额宝的初心上来,它从来不是为了颠覆谁,或者打败谁。

在这场博弈中,银行以资金安全为名,监管以大局稳定为名,马云以亿万网民为名。四大行在马云口中被指为垄断与权力的代言人,马云在传统金融机构眼中则是绑架亿万网民为名避开安全问题。endprint

被绕开的银联

支付宝和腾讯线上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崛起同样让银联很苦恼。

2014年3月26日,银联迎来了它十二岁的生日。12年前,中国银联的成立为中国修建了一条银行卡信息高速路,成就了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迅速发展。在第三方支付兴起以前,银联商务的直联POS终端数量一度占到了全国60%的份额。

移动互联网兴起,使得银联的传统优势不再明显。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称,“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

按照相关规定,国内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机的商户都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发卡银行拿走70%,提供POS机的银行或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拿走20%,银联拿走10%。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与银行直连,绕开了银联收单-转接-清算的传统模式,银联这10%的手续费就收不到了。

随着支付牌照下发、电子商务兴起,支付清算产业中,线上支付的比重正逐步提高。从市场分布来看,目前的支付产业链中,线下POS收单和线上收单的比数约是六比四。银联目前最大的麻烦,是线上市场对其交易量的分流。

支付宝成为银联的最大对手。

事实上,银联与支付宝积怨已久,双方的矛盾在去年年底爆发,支付宝愤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退出线下收单业务。虽然支付宝有参与线下支付市场,但其强项仍在网络支付,所以放弃线下收单业务对其实际影响并不会太大。

对于银行而言,既然在选择清单中,既有银联又有支付宝,银行何以选择支付宝?

因为支付宝的资金实力,它与很多银行建立联系,把收单和转接业务收入囊中,直接绕开了银联转接平台。这却对银联构成了重创。第三方支付公司会找银行点对点地谈,并不需要银联对接,网上支付的费率、价格、政策对接的接口也不需要银联提供,就线上支付而言,银联和其他支付机构是平行的,换言之,绕开银联,与银行对接更为灵活了。

实际上,线上的分成模式中,支付宝是与各家银行直接商量分成模式,去掉银联的10%,支付宝有更多的议价空间。而且实际上,各大银行积极与阿里合作,仍然是看中其强大的零售平台以及巨额备付金。

寻求博弈平衡

无论是理财领域余额宝与银行存款之争,还是支付领域互联网与银行之争,博弈总归要走到相对平衡上。

这一轮下来,央行的表态似乎暗示着,货币基金整体可能不再享受提前支取协议存款不罚息的条款。若此,这已不再是余额宝管理人所说的是否会提前支取的问题,按照证监会的规定,所有货币基金投资定期存款的比例都不能超过30%。这将改变整个货币基金的运营方向。

有人认为,余额宝对协议存款高达90%的配置过于极端,互联网企业又用货币基金短期的高收益大做文章,引发了银行对货币基金揽储的不满。越来越多的理财资金涌入余额宝,深深地触动了银行的神经,才引发了这一系列反应。

目前除了四大行,浦发银行也已经不再与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交易协议存款,招商银行则明确提出提前支取要按照0.72%计息。目前可供货币基金投资的1年期限内短期金融产品规模不超过2万亿,如果大量货币基金要从协议存款转投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除了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将下降,也会对整个固定收益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货币基金一直是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的受益者,作为个体,金融买卖属于市场化行为,而证监会用风险保证金挂钩未支付利息对其进行约束。对于银行而言,许多中小商业银行依然有意愿与货币基金交易协议存款,后者是优质的资金供给方。

有基金业人士分析,二季度对于余额宝是个非常敏感的时点,若政策博弈扛不住,3000多亿资产去配债券是个很大的难题,收益率下降引发净赎回又是更大的难题。

监管的智慧

如果要总结这场关于“第三方支付”的讨论以及支付背后的复杂暗战,可以借用银联总裁时文朝的一句话:“今天在这个市场上发生的一切,必将决定未来5-10年乃至更长久的市场格局。现在正在进行的大讨论、大思辨,交锋各方将战斗打到哪里,未来的边界可能就将划到哪里……这既可能是全新格局的起点,也可能是混乱时代的转折。”

央行一再表态维护互联网金融创新,在这场利益博弈中,更是考验监管智慧的时候。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或者说金融市场的转型与金融监管的转型相互推动。综观国际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审慎监管是各国监管当局的共识。

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美国的监管制度较为宽松,采取功能型监管模式,美国联邦和各州分别立法进行管理,并且特别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洗钱行为。欧洲的监管较为严格,基于主体型监管,对参与电子支付和电子金融的机构都有相关准入规定。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策略,总体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市场规范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了较为明晰的定位,显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已经走上正轨。这一系列文件规定了互联网机构的相应监管归类,其中对于信用卡收单机构的处罚和管理对于目前收单市场的混乱具有良好的治理和警示作用。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大量的、新型的金融需求,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满足,而互联网金融正是金融创新的体现。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补充传统金融的同时,如果缺乏必要监管,潜在风险也在日益扩大和显现。规范市场,预防风险监管者应合理干预。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单银联余额
银联优惠日 油惠享不停
“云闪付”一站式健康出行银联
浅议“收单商圈”营销
银联钱包
银联支付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
浅谈当前银行卡收单行业中“二清”风险及防范对策
大数据时代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决策思考
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中国银行卡产业收单费定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