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尚未找到增长均衡点
2014-08-09刘世锦
从大的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
现在讨论中国经济的走势,首先需要了解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三年以前在分析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以后,将会出现增长的放缓,进入一个中高速的增长阶段。从过去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这样增长阶段的转换期,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2013年中国经济能够取得7.7%的增长速度是很不容易的。
这个数字的背后(可知),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具有中长期意义的转折性变化。中国经济通常认为是投资为主、工业为主,较多依靠外需的结构。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2012年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开始超过投资,虽然2013年有所反复,但是大的变动趋势已经确定。
2013年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过去一些年中国的外贸出口增幅经常是保持在20%以上,但是最近两三年已经是相当困难了,目前已经回落到了5%到10%的增长区间。而且这样一个调整,主要不能归因于外需的变化,而是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在下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投入增长速度也在减缓。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目前这种增长能够持续多长时间,从大的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这个中高速的底在何处,现在还没有探明,或者说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还没有找到。
从已经公布的今年前两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与此同时,我们的眼光应该放得更远一点,力争在今后一两年内能够完成增长阶段的转换,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的轨道或者状态。在高速稳定增长期常态下应该力争实现“六可”的目标,就是“六个可以”。具体来讲是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处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这样一个新常态应该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
如果我们可以进入这样一个状态的话,就能够比较容易实现2020年中国政府已经确定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预定目标。无论从短期的稳增长还是通过加快转型进入中高速稳定增长期,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会遇到三个方面的重要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有效的把控和化解转换过程中的财政金融风险,当前的风险其中在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和影子银行等领域。他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形成了一个风险传递的循环。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有效提升非贸易部门的效率。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产业低效率)更多地表现在以服务业为主的非贸易部门。
第三个挑战就是如何挑战新的增长领域,并促进多种形式的创新。随着与全球技术距离的缩短,以往中国作为技术的模仿者、追赶者的角色将逐步改变。
要应对上述挑战的关键是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做出了部署,当前的重点是要加以落实,应该以稳增长、促转型来倒逼改革,加快推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改革措施,或者说是一些快变量改革的措施,对增长和转型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本文摘自于刘世锦在“两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的主题论坛的发言实录,有删节。endprint